北斗六星网
标题:
池鹤二首
[打印本页]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7
标题:
池鹤二首
白居易〔唐代〕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
竹笼前面颈独长,鸡群荡荡出众章。
红丹耀眼步闲迈,翅若白云化雪融。
杂禽灰色怎比拟?鹦鹉巧舌笼中装。
临风声起振高翅,一派山水画中王。
……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
优游尤物雪中诗,傲态恰有神仙姿。
松枝翠叶映其俊,一飞入云浑醉身。
夜来栖梦月绮睡,终是娇客天外星。
也知故巢香艳美,且于此处风月吟。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7
原文。池鹤二首
白居易〔唐代〕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8
译文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池塘中的这只鹤是鹤中稀有的品种,恐怕是传说中的辽东丁令威吧。
它高高的站在带雪的松枝上,用菱花的花瓣点缀自己的羽毛。
低空徘徊时会到笼子里栖宿,快速张开翅膀时终究要飞到辽阔的天空。
你若问它的故巢,它知道在哪里,只是留恋现在的主人还不能归去。
注释
风标:指风度、品格。
鸬鹚(lú cí):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8
赏析
《池鹤二首》是一组七言古诗。第一首诗先点出鹤的孤独与不凡,刻画了鹤对自身美好品质的珍视与呵护;然后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鹤的高雅与不屑流俗,最后将情感推向高潮。第二首诗先猜测鹤的来历,再描绘它的形象和自然习性,末以设问作结,既是对鹤归途的遐想,也隐含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整首诗通过对鹤的描绘,寄托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的深深眷恋。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9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3 09:39
欢迎赏评
作者:
小城又倾杯
时间:
2024-12-3 12:54
和风吹锦衣印梨花的出贴风格很相似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4-12-3 12:59
小城又倾杯 发表于 2024-12-3 12:54
和风吹锦衣印梨花的出贴风格很相似
哈哈
同一人也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