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两份《朱子家训》,一份是南宋大儒朱熹的,一份是明末苏州人朱柏庐的。朱熹的高大上,放殿堂朗诵挺好;朱柏庐的则适合在街巷一代又一代地方兴未艾。
朱熹的《家训》里有这么一句,斯文不可不敬。庄主认为这句倡导语还是挺好的,宏观讲,在一个民族这般倡导,确实是文明的灯塔。
但是人世间,你看倡导什么,那肯定是什么做的还不够,需要往好里做。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小故事说的是,郦食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反秦起义时,刘邦路过高阳,郦食其想见刘邦,于是找了一个熟人引见,这为熟人是刘邦的骑士。骑士对郦食其说:沛公不喜欢儒生,好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提您是儒生。
还记得《三字经》里那位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吗?你说这孔北海算得上斯文了吧?可是曹孟德为什么要处死他?孔融本是又有着才情又有品格的能人志士,但他不会审时度势,是他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死路。为人处世,只有才华是不足够的,还要有“眼色”,能够看清局面的势力,伺机而动,一味地横冲直撞,只会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把自己陷入万劫不复还连累大家,明朝的方孝孺算是做绝了。这方孝孺死的时候,四十五六岁,一身学问,名气大得很。但是,庄主评价他:不识时务。
死在朱棣手里的,还一位,那也是斯文了得,谁呀?解缙。巧了,死的时候也四十五六岁。学问不比方孝孺少,官儿做的比方孝孺大。卷入老朱家立储矛盾漩涡了,仰天长叹:还是边界感没把握好啊!
近年有部大书,三部曲《南渡北归》,全景描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
如果说方孝孺、解缙他们已经往事如烟了,那《南渡北归》里写的这批大师,他们音容未远。
斯文不可不敬。这里有个屋与乌的事,朱熹提倡的斯文不可不敬,你说是屋呢?还是乌呢?诚然,有的学问屋是装在乌肚子里的,但,那是绝学。人世间的事情往往是盘根错节,不存在想当然的“不可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