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事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打印本页]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4-12-7 16:43
标题: 事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刑不上大夫的社会,追求正义、公平,人人敢于喊出正义和公平,但是正义和公平未必会实现。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社会,当上梁真的正,下梁不敢歪,政治清明;当上梁不正或者视听闭塞,下梁不敢直,正直的大夫都被坏人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武器干死了,也许坏的大夫也死了一些,但是即便是一换一,换到最后也会变成官官相护,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时候即便再换上一个贤明的君主,最多也只能留下“纵使胸襟能坦白,江山不属旧时君”的叹息。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2-7 20:10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当时提出来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4-12-7 20:1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7 20:10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当时提出来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出自春秋时期的《礼记》,实际上是有大智慧的一句话。相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基本是画饼。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2-7 20:17
窥天瞳 发表于 2024-12-7 20:13
出自春秋时期的《礼记》,实际上是有大智慧的一句话。相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基本是画饼。

不是一句话的话题。我是想说,任何一个学说,提炼出来的某一句,在当时或者当地,都该有它具体的指向和优势。否则,要如何理解?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4-12-7 20:3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7 20:17
不是一句话的话题。我是想说,任何一个学说,提炼出来的某一句,在当时或者当地,都该有它具体的指向和优 ...

这句话但提出来也是有大智慧的,我写的就是这种智慧。士大夫因为不用担心被刑法惩戒,所以那些敢保留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士大夫得以保留,而那些道德败坏的士大夫却要承受道德谴责。这样起码还保留了一批好的士大夫,道德得以延续。然而一旦刑法可以实施给士大夫,那么大部分结果都是坏的士大夫操控律法整死好的士大夫,因为坏人对付人不需要任何底线。
所以呢,商汤600年,周朝800年,可之后的朝代最多400多年,到后期都摆脱不了官吏贪腐。宋朝是比较聪明的,尽可能的保障了高官的人身安全,最多就是被贬发配,一部分还能回来继续当官。所以宋朝灭亡的时候是有不少文人殉国的。而明朝,整死个高官玩一样,最后灭国的时候,满朝文人全都是软骨头。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2-7 20:33
窥天瞳 发表于 2024-12-7 20:30
这句话但提出来也是有大智慧的,我写的就是这种智慧。士大夫因为不用担心被刑法惩戒,所以那些敢保留仗义 ...

有点类似现在的人大代表享有部分豁免权~~确实很有现实意义~~~~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2-7 21:04

保证自己不做犯法的事儿就行了
作者: 西北    时间: 2024-12-7 21:0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7 20:10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当时提出来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封建等级制度。

作者: 西北    时间: 2024-12-7 21:08
任何社会制度,公平和正义都不是首要目标。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