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湖楼题壁 [打印本页]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4
标题: 湖楼题壁
水流涧泉冷,犹记踏春时。
朱栏木渐朽,人立莫倚栏。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4
原文。湖楼题壁

厉鹗〔清代〕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4
译文
站在西湖的酒楼上,见那泉水飘散在幽冷的山涧深处,勾起了我当年踏春的美好回忆。
而今湖楼的雕漆栏杆已经斑剥朽烂了,何况当年在这里一起赏春的人。

注释
湖楼:西湖的酒楼。
水落:树叶掉落。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盈盈:指少女或少妇的美好风姿。
踏春:春日郊游。孟郊《济源寒食》:“一日踏春一百回。”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这两句本自苏轼《法惠寺横翠阁》诗句:“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4
创作背景
  清高宗乾隆七年(公元1724年)正月三日,厉鹗爱妾朱满娘因病去世,当年冬天,厉鹗登上湖畔楼亭,伤心悼念之情油然而生,在湖楼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5
赏析

 这首诗的前二句由当前的凄清景色,勾起往日美好记忆。后二句由眼前所见的湖楼朽败,以景托情,道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表现了世事盛衰,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诗中用典无痕,使小诗寓以哲理,又显现出一片真情。

  作者采取“今一昔—今”的倒叙方法,形成亦实亦虚,首尾呼应,曲折回环的章法特点。起句写楼上即目所见,景象凄凉索寞,已寓感伤之意。次句启开一笔,因景怀人,回忆与亡妾在“水落山寒处”踏春乐事。“盈盈”摹写满娘当时的姣好仪态,生动传神,足以唤起读者的视觉形象。对这么一件平平淡淡的日常小事,作者即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若非两人恩爱笃厚,焉能如此。一个“记”字,何等情深,仿佛这事就发生在不久以前似的。第三句陡作转折,直承首句又写眼前景。作者登临之楼曾是两人踏春小憩之所,如今重游故地,形孤影单,满娘先前凭览过的红色扶栏已被岁月风雨销蚀坏烂。于是末句赌物思人,对长眠地下的亡妾今日那不堪设想的情状发出了深沉的叹喟。诗的一、三句写眼前景物,从实处落笔;二、四句忆往事,怀故人,皆由虚处着墨,造成虚实相间,顿宕开闽,首尾相应,一波三折的奇妙章法,读来让人回肠荡气。

  作者运用对衬、象征和进层等手法,以乐写哀,倍增其哀。从大的方面说,作者写满娘的姣好仪态,写两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正是为了用昔日之乐,对比、反衬今日之哀。就小的方面说,首句写哀景,次旬写乐事,两句间也有对衬作用。三、四句主要用的是象征、衬托和进层手法。“朱栏”与“朱颜”谐音,说“朱栏今已朽”,不言人朽,而此意已在其中,这是象征。以哀景写哀事,又是衬托。“朱栏”本不易朽,尔今却已朽,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诗意透过一层。后边接着再用“何况”翻进,句中的蕴涵就更加突出了。

  由于章法和手法的绝妙,使得这首小诗别具一种特色;凄婉悲伤之词,欲言又止,沉痛深至之情,含而不露。首句写望中之景,“寒”字明显地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当悲从中来,刚刚露了端倪,忽然刹住,转而去写先前乐事。第三句景象更加凄惨,几欲声泪俱下。末句写所怀之人,未吐先咽,不忍直言,故借朱栏作象征、衬托,深至沉痛的思念之情,尽于言外传之。整首诗含蓄委婉,情味隽永,愈读愈觉意蕴丰厚。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5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2 15:25
欢迎赏评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2-13 09:27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4-12-12 15:25
欢迎赏评

谢谢梨花主题。

作者: 过路的鱼    时间: 2024-12-13 11:04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4-12-12 15:25
欢迎赏评

梨花兄好。
这首我认为翻写的后两句浅薄了。
原玉的后两句是以栏杆都慢慢地腐朽了,何况当年来踏春的人呢?是以物抒怀感叹时光流逝。到了梨花兄这里没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怀,成了单纯的提醒,栏杆已坏,注意安全了。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3 15:24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2-13 09:27
谢谢梨花主题。

欢迎春水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3 15:28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4-12-13 11:04
梨花兄好。
这首我认为翻写的后两句浅薄了。
原玉的后两句是以栏杆都慢慢地腐朽了,何况当年来踏春的人 ...

哈哈
公主读品仔细
其實我写的意思
含有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吧
不必太沉溺于往事里拔不出来
因為朱栏已朽了,也就是已經物是人非了
何必把自己的情緒栓牢在往事故人身上?
^_^
也不知道说明白了沒有?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2-13 15:30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4-12-13 15:32 编辑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4-12-12 15:24
原文。湖楼题壁

厉鹗〔清代〕

水寒山老处,瑟瑟记游春。
但看朱栏朽,长怀倚柳人。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4-12-13 15:50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2-13 15:30
水寒山老处,瑟瑟记游春。
但看朱栏朽,长怀倚柳人。

妙妙妙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2-13 16:08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4-12-13 15:50
妙妙妙

谢谢。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