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非必要 不买缸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8 22:00
标题: 非必要 不买缸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5-1-8 22:23 编辑

用水,在过去,先要储水,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会有水缸。
山西庄户,有醋缸,你别大惊小怪。
东北人家,有积酸菜的缸,你也别觉着新鲜。
至于司马光砸的那口宋代大缸,很有可能和故宫里的铜缸是一样的功能,干消防的。为啥?生活用水的水缸,那是要盖盖儿的,要不鸡早飞上去喝水叨唠哲学了,还轮得上孩子淘气?
过去人家普通的缸,材质属于粗陶一类,里外挂釉。
除了水缸,正经过日子的人家还会有米缸、面缸,储存口粮;为啥,怕老鼠争食呗。
缸,后边要跟个子字,那不像孔子孟子老子,那是往小了来了,你看,茶缸子、刷牙缸子,是不,子,还真是小字辈儿。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1-8 22:06
至于司马光砸的那口宋代大缸,很有可能和故宫里的铜缸是一样的功能,干消防的。为啥?生活用水的水缸
————
我也是自这么认为的。上次差点提及,又觉得太牵扯多了,冲淡主题内容才删了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1-8 22:06
至于司马光砸的那口宋代大缸,很有可能和故宫里的铜缸是一样的功能,干消防的。为啥?生活用水的水缸
————
我也是自这么认为的。上次差点提及,又觉得太牵扯多了,冲淡主题内容才删了的。。。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5-1-8 22:2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1-8 22:06
至于司马光砸的那口宋代大缸,很有可能和故宫里的铜缸是一样的功能,干消防的。为啥?生活用水的水缸
—— ...

胡传魁躲日本追兵,在阿庆嫂的春来茶馆藏身之处,就是带盖的大水缸。他蹲在水里,头上顶了个葫芦瓢。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8 23:05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5-1-8 22:23
胡传魁躲日本追兵,在阿庆嫂的春来茶馆藏身之处,就是带盖的大水缸。他蹲在水里,头上顶了个葫 ...

《地道战》里日本鬼子还把大缸埋进土里听动静儿。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5-1-9 07:29
哈哈哈

维特根的语言和生活的缸与破杠

北京的、上海的、

都是缸、生活的鸡鸣三省

老高隐隐约约的
作者: 杀手    时间: 2025-1-9 07:4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1-8 22:06
至于司马光砸的那口宋代大缸,很有可能和故宫里的铜缸是一样的功能,干消防的。为啥?生活用水的水缸
—— ...

可惜了,司马光不砸的话留到今天也是文物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8:29
杀手 发表于 2025-1-9 07:45
可惜了,司马光不砸的话留到今天也是文物了

欧阳光、上官光、张光、李光、王光,都砸过。

作者: 杀手    时间: 2025-1-9 08:45
刘庄主 发表于 2025-1-9 08:29
欧阳光、上官光、张光、李光、王光,都砸过。

所以。。都被他们砸光了吧。。
作者: 杀手    时间: 2025-1-9 08:45
刘庄主 发表于 2025-1-9 08:29
欧阳光、上官光、张光、李光、王光,都砸过。

所以。。都被他们砸光了吧。。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8:47
杀手 发表于 2025-1-9 08:45
所以。。都被他们砸光了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5-1-9 09:27

东北的积酸菜的缸,夏天就放在院子里用来晒水、接雨水,用来洗衣服、洗澡。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5-1-9 09:28

塑料制品出现之后,现在是不是烧制缸的窑都关闭了。
我都看不见卖缸的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9:34
知音 发表于 2025-1-9 09:28
塑料制品出现之后,现在是不是烧制缸的窑都关闭了。
我都看不见卖缸的了。

南方还做,做的比北方活儿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9:40
知音 发表于 2025-1-9 09:27
东北的积酸菜的缸,夏天就放在院子里用来晒水、接雨水,用来洗衣服、洗澡。

符合不买半年闲的传统持家理念。

作者: 小红袄    时间: 2025-1-9 09:43
小时候姥姥家的水缸一到过年会贴上“川流不息”。。

我同事学过画,审美一流,她工作室院子里摆了不少搜买来的水缸,种上花草,还在水缸上画了图案,绝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9:47
小红袄 发表于 2025-1-9 09:43
小时候姥姥家的水缸一到过年会贴上“川流不息”。。

我同事学过画,审美一流,她工作室院子里摆了不少搜 ...

跟着长见识了。是呢,缸的形状是可以上升到审美层面来审视的。

作者: 小红袄    时间: 2025-1-9 09:5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5-1-9 09:47
跟着长见识了。是呢,缸的形状是可以上升到审美层面来审视的。

粗粝拙朴,配上新中式,极有质感。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09:51
小红袄 发表于 2025-1-9 09:50
粗粝拙朴,配上新中式,极有质感。

是,想想,气息一词,真是来自丰富。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10:08
知音 发表于 2025-1-9 09:28
塑料制品出现之后,现在是不是烧制缸的窑都关闭了。
我都看不见卖缸的了。

我有个长辈级的画家朋友,老伴儿是满洲里的,有一年忽然想自己积酸菜了,没地儿弄缸。偏巧我知道昌平早市有卖的,给他们买了一个,也就米缸那么大,拉回来抱上二楼,这喘的。

作者: 云川    时间: 2025-1-9 10:09
鸡缸杯和哲学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10:45
云川 发表于 2025-1-9 10:09
鸡缸杯和哲学

鸡缸杯这个器物名,说明那时候喂鸡的器物普遍是那样一种造型的(小)缸。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25-1-9 11:01
马未都说,司马光砸缸是假的,理由是宋代还造不出那么大的缸。有人驳斥说,那么唐代的“请君入瓮”怎么解释?

看来什么话也不可说的太绝对了,著名学者、收藏家也是如此。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1-9 11:23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1-9 11:01
马未都说,司马光砸缸是假的,理由是宋代还造不出那么大的缸。有人驳斥说,那么唐代的“请君入瓮”怎么解释 ...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