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究镜眼镜 [打印本页]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2:45
标题: 究镜眼镜
JoJeen究镜眼镜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2:5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究竟是究镜,究竟即平常。
一次配两副,以备不时需。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2:56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2:59 编辑

三月底,在长沙滞留期间,眼镜丢失了,老眼昏花的没有眼镜实在是不方便,就去找眼镜店,偶遇究镜眼镜店,果断买了二副,没有犹豫,平时购物没这么痛快过,一直没有找到原因。
作者: 肥园子    时间: 2025-4-20 12:56
支持买买买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3:01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2:56
三月底,在长沙滞留期间,眼镜丢失了,老眼昏花的没有眼镜实在是不方便,就去找眼镜店,偶遇究镜眼镜店, ...

你喜欢“究镜”即“究竟”这个暗示呗。嘿嘿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3:04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3:08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3:01
你喜欢“究镜”即“究竟”这个暗示呗。嘿嘿

竟: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你还真说对了,商家究境究的真好。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3:07
这个“究镜”的字母品牌也设计的很形象,很直接。究镜,又很有联想性和文化性。如果,接待人员又很礼貌周到,买两副刚好。走到这店,我这种可以不戴眼镜的人,都要买几种眼镜戴戴,以为文化人的样子。嘿嘿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3:09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3:04
竟: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你想以后不买了啊,不行。加个“金”字旁,得加钱。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3:15
肥园子 发表于 2025-4-20 12:56
支持买买买

很便宜。记得第一次配的眼镜是韩国店配的,配了二副,因为有个戴隐形眼镜的朋友专买韩国品牌,导致我也认为韩国眼镜比较地道,话说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二副比一副都便宜。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3:25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3:07
这个“究镜”的字母品牌也设计的很形象,很直接。究镜,又很有联想性和文化性。如果,接待人员又很礼貌周到 ...

沿街门面很小,是个窄过道,有点曲径通幽处感觉,但里面营业面积很大,布局也非常讲究,还可以抽烟,喝茶。

作者: 仙草    时间: 2025-4-20 14:45
戴上看看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5:02
仙草 发表于 2025-4-20 14:45
戴上看看

哇塞,听岸边居住不戴眼镜,ta不大于48,蒙对了一定要发奖品。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5:47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5:02
哇塞,听岸边居住不戴眼镜,ta不大于48,蒙对了一定要发奖品。

71,你猜错了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5:50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5:02
哇塞,听岸边居住不戴眼镜,ta不大于48,蒙对了一定要发奖品。

该戴老花镜了,看手机太多再看书眼睛都花了。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6:40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5:47
71,你猜错了

失敬,失敬。 我 四十八左右视力出现了问题,老话讲: 48花一花,没失灵,还真准。人老的前兆就是从牙齿和视力,听力开始显现的。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7:46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6:40
失敬,失敬。 我 四十八左右视力出现了问题,老话讲: 48花一花,没失灵,还真准。人老的前兆就是从牙齿 ...

我以为你是城主呢,不是的话,我估计我们差不多大,我71年的。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18:10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8:30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7:46
我以为你是城主呢,不是的话,我估计我们差不多大,我71年的。

你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进工厂了。 但没你幸运,我住的地方没湖泊,也没有山,仙草我还是在台湾一家茶饮店看到的,有点贵,没舍得喝。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0 18:55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8:10
你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进工厂了。 但没你幸运,我住的地方没湖泊,也没有山,仙草我还是在台湾一家茶饮 ...

哦,您好!我冒昧失敬了。
作者: 仙草    时间: 2025-4-20 19:30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8:10
你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进工厂了。 但没你幸运,我住的地方没湖泊,也没有山,仙草我还是在台湾一家茶饮 ...

可以买仙草粉,自己在家做。夏天啦,多吃点,清凉降火~

作者: 听柳    时间: 2025-4-20 19:48
我竟然看成了穷镜眼镜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20:11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20:19 编辑
听柳 发表于 2025-4-20 19:48
我竟然看成了穷镜眼镜

你也该戴眼镜了,看花了。不过按照岸边居住的意思,你这是逗机锋呀。岸边居住不仅可以赏仙草,还可以听柳,春风一来。。。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0 20:19
仙草 发表于 2025-4-20 19:30
可以买仙草粉,自己在家做。夏天啦,多吃点,清凉降火~

好主意

作者: 听柳    时间: 2025-4-20 23:35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20:11
你也该戴眼镜了,看花了。不过按照岸边居住的意思,你这是逗机锋呀。岸边居住不仅可以赏仙草,还可以听柳 ...

哈哈!早戴眼镜了!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1 06:43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8:55
哦,您好!我冒昧失敬了。

人一过40岁,经历都一样了,都在重复过去的生活了,没啥新鲜玩意了,所以不用太在意岁数了。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1 07:58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06:43
人一过40岁,经历都一样了,都在重复过去的生活了,没啥新鲜玩意了,所以不用太在意岁数了。

虽然您说得很有道理,有接受命运的坦然,无年龄大小之相,高明。但对事物的新鲜感我有不同,我真是在一过40岁后,很清楚地感觉到有寻根溯源的情绪了,对宗亲、故土、宗祠有了亲近感,对思想的根源有了寻找、把握的想法,对学无止境有了真实的感触,甚至对AI的发展我也很有兴趣。
我有把《楞严经》、《易经》、《庄子》、DeepSeek,融汇贯通的理想(妄想吧)。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1 09:24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07:58
虽然您说得很有道理,有接受命运的坦然,无年龄大小之相,高明。但对事物的新鲜感我有不同,我真是在一过 ...

我一定也不怀疑。
看到楞严经,我百度后发现了这个。


“经律论”取自佛教经典总集《大藏经》,“经律论”是《大藏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经是说之 契经,律是戒律本,论是菩萨依经阐发自己观点而造的论。 1、“经”即“经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是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的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1 09:29
还发现了这个:
佛教禅宗



楞严经属于佛教禅宗。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 它被认为是释迦牟尼对于禅定修行的深入开示,强调了心性的觉悟和修行的重要性。 因此,楞严经被视为禅宗的核心经典之一。 楞严经之所以被认为是禅宗的代表性经典,原因在于它所强调的修行方法和理念与禅宗的宗旨紧密相连。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1 10:00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09:24
我一定也不怀疑。
看到楞严经,我百度后发现了这个。


经,有贯、摄、常、法的特点,贯:一以贯之;摄,对一切事物总摄归纳;常:永恒常然;法,规律性可效法。这是我记忆、理解的经。
论,是有针对性的阐述,有它具体论述对象和深度解析,如《大智度论》、《物不迁论》等等,实说我没仔细看过。
律,主要是仪轨戒律等,是修行的依靠,释迦圆寂前交待弟子:以律为师。是有深意的。
佛教有“依经不依论”的说法,是因为论的针对性有可能被人执著而对其它产生偏见。
作者: 岸边居住    时间: 2025-4-21 10:07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09:29
还发现了这个:
佛教禅宗



佛经最难懂难学习的当属《楞严经》和《楞伽经》,在智慧和经验上都有基础要求吧。《庄子》也一样是道家最难懂的书,《易经》为诸经之首,学习方向要对,才容易真正进入。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1 10:29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1 10:39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10:07
佛经最难懂难学习的当属《楞严经》和《楞伽经》,在智慧和经验上都有基础要求吧。《庄子》也一样是道家最 ...

我对佛教也非常感兴趣,我参观过很多寺庙,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大雄宝殿后,就通往办公区,我发现有左右二座门:菩提门和般若门。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广济寺)_百度百科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10:01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_百度百科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11:17
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郊,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南华寺是中国重要佛教古刹,也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禅法的发源地。 [7-8]
南华寺占地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群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为阶梯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寺向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曹溪门(头山门)、放生池(上筑五香亭)、宝林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六祖惠能在南华寺弘法37年,为禅宗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禅宗祖庭”。 [7-8]
1983年,南华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认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12:07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10:00
经,有贯、摄、常、法的特点,贯:一以贯之;摄,对一切事物总摄归纳;常:永恒常然;法,规律性可效法。 ...

楞严经是禅宗的经典,禅宗发源于华夏,昌盛于日本,日本人的特点是什么? 是隐忍和尚武吗?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12:12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2 12:20 编辑

【东山禅歌-见忍法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

【【4K HDR】刘德华 - 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天凉hao个秋    时间: 2025-4-22 12:17
原来是名牌眼镜~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22:34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2 23:30 编辑
天凉hao个秋 发表于 2025-4-22 12:17
原来是名牌眼镜~

商家很机灵,知道现在信佛的大有人在。佛教有五眼。五眼究竟是什么呢?



五眼_百度百科
五眼,是指从凡夫至佛位,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有人称眼睛为「智慧之门」、「灵魂之窗」,眼睛能够明辨物象、增长知识。修行的层次越高,心眼作用的范围越广。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2 22:40
五明_百度百科


五明,宗教用语,五明可分大五明、小五明。
大五明是指工巧明(技术、天文学)、医方明(医学)、声明(文法、文学)、因明(伦理学)、内明(哲学、教育学) [6];
小五明是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系学。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1:50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11:52 编辑


禅脉-黄梅东山五祖寺见忍法师佛乐 - 西瓜视频
禅脉-黄梅东山五祖寺见忍法师佛乐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1:53
见忍法师 - 百度百科


见忍法师,祖籍贵州省贵阳市,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90年在武汉归元禅寺礼昌明大师出家,后入武昌佛学院深造,毕业后于1994年被昌明法师委任为黄梅五祖禅寺监院,管理寺内大小事务。来到五祖寺后法师肩负起振兴祖庭的重任。为了恢复重建祖庭,法师四处奔忙,广结善缘,主持恢复重建了云水堂、禅堂、斋堂、讲经堂、素菜馆、贵宾楼、方丈室、退居寮等设施;目前正积极筹措资金重建钟鼓楼、罗汉堂、玉佛殿等处。于2001年农历九月初一(10月17日),悟祥和尚正式继任为五祖禅寺第七十四世方丈。这座历史上曾几度兴衰的千年古刹,如今又再现了蓬勃的生机。目前见忍法师去向不明,五祖禅寺方丈由弘化寺方丈上正下慈法师接任。

作者: 天凉hao个秋    时间: 2025-4-23 12:17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22:34
商家很机灵,知道现在信佛的大有人在。佛教有五眼。五眼究竟是什么呢?

为了钱,他们无所不能~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6:21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10:00
经,有贯、摄、常、法的特点,贯:一以贯之;摄,对一切事物总摄归纳;常:永恒常然;法,规律性可效法。 ...

经:通题也,契经之简称也。佛所说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称契经。
         经者,径也,入道之通途也;
         经者,经纬也,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也;
         经者,常也,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
         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
         经者,摄化也,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

复有,涌泉:义味无穷,至心持诵,可得无量义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诵经者,自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也;绳墨: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犹木匠之绳墨,立定规矩方圆,以楷定正邪也;显示:能示正性,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6:28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16:32 编辑

呵佛骂祖 - 百度百科

呵佛骂祖,汉语成语,拼音是hē fó mà zǔ,意思是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出自《景德传灯录》。




棒喝_百度百科

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一声~。参看〖当头棒喝〗。 [1]
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6:34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18:41 编辑

谛_百度百科
四谛(梵文Catur-satyas),佛教用语,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又称“四圣谛”(梵文Catura^yasatya)、转法轮,是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在领悟到佛法后,于鹿野苑向憍陈如等弟子进行说法与教导,这一活动史称“初转法轮”,释迦牟尼教导的主要内容就是佛教的“四谛”。 [1] [3-6]
苦谛(梵文 Duhkhasatya),是对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以为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集谛(梵文Samudayasatya),亦名“习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佛教通常所谓的“业”与“惑”。灭谛(梵文Nirod-hasatya),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亦称“解脱”、“涅槃”。道谛(梵文Margasatya),指超脱“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之“涅槃”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
四谛中,苦、集二谛系世间因果,集谛为因,苦谛为果;灭、道二谛系出世间因果,道谛为因,灭谛为果。 [5]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四谛的组成又以苦谛为根本,“集”是苦集,“灭”是灭苦,“道”是灭苦的方法。 [7-8]四谛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须之法,不仅确立了佛教的最高目标涅槃,也论证了创立佛教的必要性。


八正道(佛教教义)_百度百科
八正道
第一:正见 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第二:正思维 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
第三:正语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第四:正业 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谓正业。
第五:正命 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假若因缘不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
第六、正精进 “正”就是不偏邪。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
第七、正念 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法,堪能进止涅槃,是名正念。
第八、正定 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6:47
四真啼,八正道。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16:57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17:00 编辑

四真谛,八正道是释迦摩尼觉悟的圣法,也是佛教的基本概念,不知国内有没有人用一张图就把这件事说i清楚。 这张图摘自亚当斯,贝克夫人的著作。 释迦摩尼的故事。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20:07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20:15 编辑

六根_百度百科

六根是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佛教中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心经》原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backcolor=rgba(0, 0, 0, 0.075)]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20:10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20:12 编辑

【心经——王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法门寺现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4K超高清】王菲Faye《执迷不悔》1998唱游大世界香港演唱会现场【国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20:13
【云泉法师的一曲《恒河岸边》,歌声悠扬,万法本源念佛一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佛教歌曲-醒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20:16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20:18 编辑

第六感(超感官知觉俗称)_百度百科


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它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故“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可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讯息,这些能力与现代研究的神通有相似之处。
2019年3月19日,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研究,证实人脑能感应到磁场,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这是人类“第六感”磁感首次被证实。研究表明,受试者只有在实验磁场和环境磁场方向一致时大脑才会作出反应。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3 20:17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3 20:22 编辑

乐感(音乐领域术语)_百度百科

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反响更大;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了。
定义
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等。作为一种艺术,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非简单的听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




七大智能又称多元智能,由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音乐韵律、人际和内省共七种智能构成。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4 13:50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4 13:53 编辑

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一是三论宗又名 法性宗,二是 瑜伽宗 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天台宗又名 法华宗,四是 贤首宗 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 密宗 又名 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中国佛教 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 百度百科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4 13:54
判教_百度百科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判教。又作教判。判教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

作者: 河蚌-赌徒    时间: 2025-4-24 13:55
我眼镜也要换了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4 14:06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4-24 13:55
我眼镜也要换了

潮不潮,眼镜很重要。 我是花镜,平时不戴眼镜。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6 18:50
楞伽经(佛经)_百度百科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7 19:03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7 19:05 编辑

八卦(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时对事物的归类

八卦,见于《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它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作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2]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代表天,代表地,(xùn)代表风,代表雷,代表水,代表火,(gèn)代表山,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4-27 19:06
【刘恒易经:快速记忆 八卦符号的方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