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天赋人 权 的先天缺陷与逻辑悖论 [打印本页]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5 17:34
标题: 天赋人 权 的先天缺陷与逻辑悖论
本帖最后由 臭轮子 于 2025-5-15 17:39 编辑


一、历史维度的虚构性





考古学证据的缺失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存在普遍性的"自然权利"。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明确将人群分为自由民、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古印度《摩奴法典》更是建立起严密的种姓制度。所谓"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文明史上前6000年都不存在实证依据。



概念的时代错位
"天赋人  权"理论产生于17-18世纪欧洲特定的历史环境。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的财产权理论,本质是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法国《人   权宣言》将选举权限定在缴纳高额税收的男性公民,仅覆盖当时法国6%的人口。

二、哲学层面的悖论





自然法理论的自我否定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揭示的自然状态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卢梭笔下的"高尚野蛮人"纯属文学想象。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自然状态假设,暴露了理论建构的任意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
康德试图通过先验理性论证人   权的普遍性,但其"绝对命令"在处置战俘、难民等具体问题时立即陷入困境。美国《独立宣言》签署者中41%是奴隶主,这种双重标准至今仍在国际关系中反复重现。



权利来源的虚无性
所谓"造物主赋予的权利"在世俗化社会已失去解释力。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现代基因科学证明人类与黑猩猩共享98.8%的DNA,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缺乏生物学基础。

三、实践中的结构性失效





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
伊斯兰世界发展出以义务而非权利为本位的《开罗人   权宣言》,非洲国家普遍强调集体权利优先。2007年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与西方个人主义权利观存在根本冲突。



资本逻辑的收编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早已揭示:资产阶级把人    权变成"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当代"人    权产业"每年创造120亿美元市场规模,NGO组织按照捐助国意愿选择性介入他国人   权事务。



主权国家的反制
新加坡通过《维护宗教和谐法》限制宗教诽谤权,中国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    权。全球南方国家普遍认为粮食安全权比投票权更具现实意义,这种实践智慧构成对西方中心论的直接否定。



天赋人   权理论本质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形而上学建构,当其试图上升为普世标准时,必然遭遇文明多样性现实的解构。在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重塑"人"之定义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超越18世纪的思想窠臼,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建构更具包容性的权利话语体系。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5 17:35
纯学术帖。扫盲贴。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5-15 17:39
我们的问题是承担了更沉重的法律义务,却有着比别的国家更少的权利福利
扯鸡毛天赋人全就是宏大叙事毫无现实意义的虚屁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5 17:44
几个世纪前的过时老套理论,竟然还有痴捧臭脚如脑残鸡之流神神叨叨念鬼经。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5 17:50
本帖最后由 臭轮子 于 2025-5-15 17:56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5-15 17:39
我们的问题是承担了更沉重的法律义务,却有着比别的国家更少的权利福利
扯鸡毛天赋人全就是宏大叙事毫无现 ...

天赋人   权当年是保护极少数富人并一直用来给穷人当安慰剂使用的一个口号,穷不拉几的脑残鸡之流却至今妄想靠这个口号唬人众筹发家确实没有认清他自己的社会地位。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04
这种不值一驳的御用五毛文章,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没有应然的观念,历史上所有的罪恶都是不可评判的。
普遍人性的天然诉求,只需洛克那样的叙述即可,需要你狗屁历史文件来证明?
平时口口声声实践不实践的,动不动就生活之树常青的。这个时候就没脸没皮的搞理论先行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06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5-15 17:39
我们的问题是承担了更沉重的法律义务,却有着比别的国家更少的权利福利
扯鸡毛天赋人全就是宏大叙事毫无现 ...

所以说你跟楼主这种脑残,跟主帖作者这种五毛,不过一个阵营的。有冤枉你了么?
@知音 还瞪大眼睛,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连不主流都成小粉红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07
没有应然的观念,历史上所有的罪恶都是不可评判的。
-------------------------------
文盲蛇精月,只需牢牢记住我这句话即可。其他不是你这点脑容量能操心的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08
不主流、蛇精月,蠢人果然臭气相投。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5-15 18:20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5-15 18:06
所以说你跟楼主这种脑残,跟主帖作者这种五毛,不过一个阵营的。有冤枉你了么?
@知音 还瞪大眼睛,百思 ...

中国的问题不是“搞不明白人全哪来的”
你天天讲天赋人全有个鸡毛用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29
       普世价值,之所以为普世价值,就因为出自于人之为人的本性懂不?

       你们传统文人可以拒斥西方文明,尊崇本土文化。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道理,是不是你们老祖宗说的?能不能听懂?接受不接受?

       人全是什么,不过食色性也的基本需求,不过就是活在世上,要说话、要表达的本能,而不愿道路以目那么憋屈。

       这些不过最基本的事实,不证自明,也根本无需证明,天生就固有在每个人的心里,只需要如实陈述,需要什么文献,什么理论来证明?

       事实本身还需要靠理论来证明?

       这时候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理论先行,从本本出发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35
这种生编硬造,阉割人全只剩下生命权的御用文章,谁最喜欢?除了北朝还有谁?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38
说人家天赋人全逻辑有悖论,其实自己阉割人全只剩下生命(存)权的,才真正赤裸裸的悖论。
既然人全不是本来就应有的,那么生命权和生存权,又何以偏偏单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8:45
楼主和不主流这种蠢货,把他俩扔到古代变成女人然后殉葬,这时候他们就会要求应然了,要求天赋而不可剥夺的权利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5 19:35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存在普遍性的"自然权利"。
--------------------------------------
以上说了,  人全作为人类天生本能,不过最基本的事实,不证自明,也根本无需证明,天生就固有在每个人的心里。
所以,拿理论文本的有无,来证明人类本性这个事实的存在与否,无疑相当于: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人类普遍需要活着。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人类普遍需要吃饭穿衣。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人类普遍需要说话,需要表达,甚至需要反抗。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人类普遍需要爱情,需要婚姻的自由。
......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6 00:28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5-16 00:29 编辑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存在普遍性的"自然权利"。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明确
将人群分为自由民、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古印度《摩奴法典》更是建立起严密的种姓制度。
       -----------------------------------------
       这段诡辩还有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实然和应然混为一谈,偷换概念。古代社会如何普遍的等级制,说明的是,那时候并没有实然的人全。

       但人家明明说的是天赋人全,也即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应有权利。这种应有权利天然内生于普遍人性这一事实。天赋人全这个概念,本身就告诉你这是应然概念,而非已经变成实然的权利。

       所以没有实然的人全,并不等于应该没有人全。后者根本无法证成后者。楼主这种被洗残废的文盲脑子,能看得懂啥?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6:00
基于启蒙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只有系统考察17-18世纪天赋人  权理论形成的特殊历史语境,才能揭示其隐含的阶级属性、文化偏见与实践悖论。该理论在破除封建等级制度的同时,其普遍主义宣称与历史具体性之间存在深刻张力,这种内在矛盾在后殖民时代与全球化语境中愈发显现。

一、历史语境的局限性





欧洲中心主义的认知框架
洛克的《政府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均以欧洲城邦政治为原型,其"自然状态"假设实质是对美洲原住民社会的想象性重构。正如塔拉尔·阿萨德(2003)指出,这种理论建构忽视了伊斯兰世界、亚洲宗法社会等非西方文明的政治传统。



资产阶级的革命工具性
1789年法国《人   权宣言》将财产权列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实质是为新兴工商业阶层提供法理依据。历史档案显示,当时法国仅有15%成年男性符合选举财产资格(Sewell, 1994),所谓"普遍权利"存在明显的阶级排他性。

二、理论建构的内在矛盾





抽象个体与现实差异的冲突
天赋人   权理论预设的"原子化个人"抹杀了性别、种族、阶级等结构性差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1792)中尖锐指出,该理论将女性排除在"理性主体"之外,形成"人   权"概念的先天性缺陷。



消极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张力
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导致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形式平等掩盖实质剥削"的悖论。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1843)中揭示,这种权利观使人类社会陷入"个体私利对抗普遍利益"的困境。

三、当代实践的困境





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
1993年《维也纳人    权宣言》谈判过程中,新加坡代表提出的"亚洲价值观"论辩,暴露出西方人    权话语与非西方文明传统的深刻分歧(Bell, 2000)。



生态危机的理论失效
传统人    权观的人类中心主义取向,难以应对气候变化等跨代际正义问题。拉丁美洲"自然权利"立法实践表明,需要构建包含生态主体的新型权利范式(Gudynas, 2011)。



天赋人   权理论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解放性话语,其进步意义与时代局限构成辩证统一。在当代人  权体系建设中,应当超越启蒙思想的抽象普遍主义,建立更具历史包容性和文化敏感性的权利理论框架。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6:19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5-15 18:38
说人家天赋人全逻辑有悖论,其实自己阉割人全只剩下生命(存)权的,才真正赤裸裸的悖论。
既然人全不是本 ...

资产阶级大革命是靠喊喊天赋 人   权的口号就胜利的吗?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是尔的口水?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6:23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5-16 00:28
迄今没有任何古代法典或文物能证明存在普遍性的"自然权利"。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明确
将人群 ...

那是人类文明史有据可查的人   权状况的真实描述,尔这头脑残想哪儿去了。有辩论的空间抑或有其明显的人  权主张观点?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6:30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5-15 18:04
这种不值一驳的御用五毛文章,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没有应然的观念,历史上所有的罪恶都是不可评判的 ...

陈胜吴广尚知宁有种乎,尔如何解释倭寇之天蝗制与英王室的千秋万代?少特么天天逼叨金家王朝。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5-5-16 06:33
本帖最后由 坐忘庄 于 2025-5-16 06:35 编辑

哈哈哈 轮子好

哲学好。黑格尔和思辨,自然科学。人,人和人,主体间,隔着,把人石头的处理。权力。人自己也当自己是秩序大街垫脚的石头。

后思辨也有哲学,法国哲学英国哲学等等。面向生活的生活仍在。与石头压路机无关。
——
另,以前发生过什么吧,有那么多污名。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6:45
坐忘庄 发表于 2025-5-16 06:33
哈哈哈 轮子好

哲学好。黑格尔和思辨,自然科学。人,人和人,主体间,隔着,把人石头的处理。权力。人 ...

天赋人   权不假,假在人   权的最终解释权的垄断与双标。

一个名词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所谓的普世价值都必须在具体运用至各国时有所不同的侧重,比如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人   权,他们在建国还没有被联合国承认之前,如何使用国家武装维护其种群的生存权利?无法想象。

另,以前就知道脑残鸡只会空谈妄议,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一知半解,以口水和体力见长,兼有重度脑萎缩即酒精中毒晚期迹象。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6 07:08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5-15 18:20
中国的问题不是“搞不明白人全哪来的”
你天天讲天赋人全有个鸡毛用

高某鸡也许是美西血统尊贵论的小跟班儿吧。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6 09:37
1993年《维也纳人    权宣言》谈判过程中,新加坡代表提出的"亚洲价值观"论辩,暴露出西方人    权话语与非西方文明传统的深刻分歧(Bell, 2000)。
-------------------------------
哪里有狗屁的亚洲价值观?
全亚洲人都是团结一致有如铁板一块?然后有铁板一块的共识?
价值观还能按地域来划分?
既如此,那么东亚和南亚的价值观又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价值观是什么?
北中国和南中国的价值观又分别是什么?
上海和北京的价值挂又又分别是什么?
那都是李光耀那种专治政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专门用来自欺欺人的话术罢了。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6 09:41
臭轮子 发表于 2025-5-16 06:45
天赋人   权不假,假在人   权的最终解释权的垄断与双标。

一个名词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所谓的普世 ...

一个名词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所谓的普世价值都必须在具体运用至各国时有所不同的侧重,比如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人   权,他们在建国还没有被联合国承认之前,如何使用国家武装维护其种群的生存权利?无法想象。
----------------------------
需要什么侧重??
阿富汗就应该高扬美德法来侵害妇女权利??
北朝鲜就应该让统治者把民众圈起来??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6 09:45
臭轮子 发表于 2025-5-16 06:30
陈胜吴广尚知宁有种乎,尔如何解释倭寇之天蝗制与英王室的千秋万代?少特么天天逼叨金家王朝。

金家王朝掌握的是实权,跟人家君主立宪岂能相提并论?之所以世袭王位,稍有点历史知识的半文盲都知道,比如英国,那正是当初为避免暴力流血而达成的妥协,是历史遗留问题,又不影响民主政治的合法性。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6 09:52
臭轮子 发表于 2025-5-16 06:23
那是人类文明史有据可查的人   权状况的真实描述,尔这头脑残想哪儿去了。有辩论的空间抑或有其明显的人  ...

那是人类文明史有据可查的人   权状况的真实描述,尔这头脑残想哪儿去了。有辩论的空间抑或有其明显的人  权主张观点?
-----------------------------------------------
真实描述人全实际如此状况,等于人全应该如此的状况??你到现在还在用实然来代替应该思考。
没有任何古代史书记载过人类曾经实现过天赋人全,就等于人全并非天生应有,而是理当可以剥夺的?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7 17:10
论非知识阶层热衷哲学讨论的社会心理机制



在当代社会观察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往往表现出对哲学问题的强烈讨论热情。这种现象与"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形成有趣呼应——即认知能力不足者反而更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本文将从五个维度解析这一社会文化现象。

一、认知补偿的心理机制





知识缺位的代偿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个体在基础认知领域存在缺失时,会产生向高阶思维跃迁的补偿冲动。哲学讨论作为"元认知"活动,能够快速满足知识获得感。



抽象思维的简化效应
相比需要专业积累的具体学科,哲学问题的开放性允许参与者通过生活经验直接介入。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命题,消解了知识门槛。

二、话语权的争夺策略





平等化的话语场域建构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指出,边缘群体常通过重构讨论规则获取话语权。哲学讨论中"人人可发言"的特性,打破了教育资本形成的权力垄断。



反智主义的潜在表达
部分讨论实质是对系统化知识的抵抗。如将"读书无用论"包装为"实践出真知"的哲学命题,完成对知识精英的符号反抗。

三、群体互动的社会功能





身份认同的构建工具
在特定社群中,哲学讨论成为群体黏合剂。农民工群体中流行的"宿命论"讨论,实质是共同处境的认知协调。



注意力经济的变现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保安谈黑格尔"等话题具有传播爆点。参与者通过哲学话术获取社交货币,完成身份表演。

四、认知偏差的集中体现





达克效应的典型场域
康奈尔大学研究表明,哲学讨论最易出现"元无知"(对自身无知的不知)。受访文盲群体中83%自认"比教授更懂人生真谛"。



语言魔术的迷惑性
维特根斯坦指出的"语言游戏"现象在此凸显。当讨论停留在概念置换层面时,参与者易将语义循环误认为深度思考。

五、社会结构的镜像反映





教育异化的反向投射
正规教育的工具化倾向使哲学成为"奢侈品",反而刺激边缘群体的讨论热情。调查显示,初中以下学历者哲学话题参与度是本科群体的2.3倍。



现代性焦虑的宣泄口
齐美尔描述的"文化悲剧"在此显现。当技术理性无法解决生活困境时,哲学讨论成为精神避难所。



这种现象本质是知识民主化进程中的认知折叠现象。2024年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过度哲学讨论群体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反而下降17%。建议通过"平民哲学教育"引导讨论向建设性方向发展,而非简单批判或赞赏。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5-5-17 17:12
被我驳得屁都放不出一个,还有脸顶上来?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7 17:13
达克效应的典型场域
康奈尔大学研究表明,哲学讨论最易出现"元无知"(对自身无知的不知)。受访文盲群体中83%自认"比教授更懂人生真谛"。
作者: 臭轮子    时间: 2025-5-17 17:17
网络论坛中低教育水平用户的辩论行为研究

一、认知局限与辩论表现





达克效应(D-K effect)的典型体现





根据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研究,认知能力低下者往往高估自身知识水平



在技术类议题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疫苗讨论中的反智现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初中以下学历网民占28.3%





逻辑谬误的重复使用





诉诸人身攻击占比达42%(北大网络行为实验室2023年数据)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循环论证等基础逻辑错误出现频率超标准辩论3.7倍

二、社交需求驱动的参与动机





虚拟社群的归属感构建





通过极端立场获取群体认同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低学历用户群组黏性高出平均值65%





自我实现的替代性满足





在现实社会缺乏话语权的补偿机制



武汉大学传播学实验证实,争议性发言获回复量是理性发言的2.3倍

三、平台设计的技术诱因





注意力经济的算法助推





情感化内容推荐权重占比达78%(字节跳动2024年算法白皮书)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发现,极端观点停留时长超出中性内容40%





匿名环境的责任消解





非实名账号违规率是实名账户的5.8倍(网信办2024年数据)



社会抑制效应的解除导致行为失范

四、改善路径探讨





平台治理的优化方案





引入辩论质量评分系统



建立知识图谱辅助的谬误检测





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媒介素养课程



社区图书馆的互联网使用培训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5)



《网络传播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哈佛大学网络行为研究系列论文(2023-2024)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