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厦门,集美之美(系列之四)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0-3-20 16:24
标题: 厦门,集美之美(系列之四)
厦门,集美之美

      每一次来厦门,只要有时间,我是一定要去集美学村游玩的。这一次因为常驻厦门,所以,我并不急于去集美学村。好在这个周日有时间,所以,我只身一人,背着一台数码相机,独行集美学村。

     我喜欢集美,喜欢它那种沉淀了无数的人文色彩,喜欢它那如诗如画的景致。走入集美学村,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一种心灵上的历练和涤荡。

    只要你耐下你浮躁的心,沿着集美的“龙舟池”一路走去,看着那一池碧水倒映的绿树蓝天,看着那阵阵涟漪中荡漾散去的建筑的倒影,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你几乎涩于自己的笔墨和才思。

     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建筑,不仅仅充满着中国古老建筑的美感和动感,也充分彰显着东方文化的那种图腾和神韵。“龙舟池”是一年一度龙舟大赛的地方,这片宽敞的水域,平静无波,在没有龙舟赛的日子里,它平静的迎接着日出日落,回首望去,厦门的一座进岛大通道“厦门大桥”赫然在目,如彩虹降落人间,分外壮观。

    沿着“龙舟池”向集美学村的深处走去,满眼的风景,满眼的美妙。我喜欢集美学村的建筑,因为它始终坚持着一种固有的风格,一种彰显着东方建筑的美,一种和谐统一的美。碧水,绿树,蓝天,四季常绿的厦门,永远不缺生命的颜色。而沿着“龙舟池”两岸的建筑,特有的那种风格,和景物相得益彰的搭配在了一起,和谐而自然,看不出丝毫的造作。


    集美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貌,还在于它内涵的深刻。这座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立于1918年的学府,如今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岁月,沧桑的岁月,让这座美丽的学府,不仅仅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也积淀着厚重的人文色彩。在南洋的爱国华侨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 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这就是集美学村的历史沿革。一九六一年八十八岁的陈嘉庚先生仙逝于北京,后遗体移送回故乡,在集美学村的“鳌园”安葬。毛泽东曾经亲笔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给与陈嘉庚先生很高的评价。


    沿着“龙舟池”缓步前行,看到晨练的人们,惬意的做着各种健身,也看到绿树红花的满眼景致,嗅着淡淡海风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走进“陈嘉庚公园”,我每一次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对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这个毕生倾力于祖国教育事业的老人,你仅仅用尊敬是不够的。站在“陈嘉庚公园”的门口,远眺“鳌园”胜景,东方的建筑风韵,高耸的“集美解放纪念碑”。“鳌园”当年就是一片滩涂,为了不占用良田,就是在这里填海,建造成今天的“鳌园”。据说在涨潮时分,如果从高空俯瞰,你会看到一个巨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昂然立首。


    走入鳌园,沿着一条不太长的廊道,你会看到在廊道的两边,是一排展窗。展窗里展示的是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以及照片。在展窗的上方,是中国历史的精美石雕,每一个展窗上面都有一个精美的小石雕群,都反映着中国历史,或古代,或近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细细看去,你在不觉之间,经受了一次中华文明历史沿革的洗礼。


    走进鳌园,看着高耸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时间也许太久了,那上面的金字已经退色,但是,历史不会退色。在纪念碑的下方,就是陈嘉庚先生的墓冢了。站在先生的墓前,看着鳌园风云流转,恍然有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凝重感。先生目前的那座亭榭的顶端,洁白的穹顶上有一组飞天的画。是不是嘉庚先生灵魂不死,遨游在他热爱的这片热土上。


    沿着鳌园的围墙走过,听着围墙外大海的潮声涛声,看着围墙内嵌入的各种石板刻画,精美而直观,当真让人过目不忘。鳌园之美,在于它那种和大海完美的融合,鳌园内的精美建筑,鳌园内那些充满着生机的植物,鳌园内那种浑然天成的大气,确实让你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如果有时间,那么去集美学村的新校区看一看,那种彰显着现代化和古老文明建筑的风格,那种大学府的气派,真的是让人惊叹。


     美哉集美。
作者: 马樱花    时间: 2010-3-20 22:07
美哉集美,啥时能游上一游就好了
这等于望梅止渴呢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