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赠诸游旧诗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18
标题: 赠诸游旧诗
年少体弱病,才薄无所倚。
智浅非能贵,腾达未可期。
烦琐役事倦,些许身世微。
壮年虛度过,老来惜光阴。
往昔俱糊涂,今欲归來兮。
新朋话酒盏,旧愛已分离。
望乡登高眺,极目泪盈盈。
长年羁旅苦,春至万物芬。
岸树花鸟语,江燕掠身急。
征帆又扬起,独与暮潮归。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18
原文。
赠诸游旧诗
何逊〔南北朝〕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19
译文
自己天生孱弱,不堪造就,没有一技之长不能被人重用。
终究是才疏智浅,也不奢求能够美名远扬。
终日碌碌无为,纷纷扰扰的游宦生活已让人感到厌倦。
年轻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时光的宝贵,等到老了才懂得珍惜光阴。
想到坎坷仕途,就觉得做官是一大失策,弃官归田才是正确的选择。
很开心能结交新的知己,但是与曾经的老朋友分离也让人心中愁闷。
引领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泪洒衣襟。
长期的游宦生活与思乡之苦,让人形容憔悴,争芳斗妍的春草春花也已无心欣赏。
两岸鲜花临水盛开,江上春燕恋人,绕船飞翔。
如果能够乘船顺流而下,就可以随长江落潮归去啊。

注释
一涂:同“一途”,即指仕途。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旧爱:家乡旧友。
暌违:分离,别离。
征帆:指远行的船。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19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感叹自己才疏智浅,游宦无成。何逊虽年少成名,但遭梁武帝疏远,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慨叹自己天生孱弱,不堪造就,缺乏一技之长,不能被人重用。既然才疏智浅,就不能希求美名远扬。自己干的都是一些琐碎细事,终日碌碌无为,纷纷扰扰的游宦生活已使他感到厌倦。年少无知,轻掷岁月倒也罢了,而今老大,始感光阴之宝贵,亦悟仕途之误人。“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这是作者历经仕途坎坷后的经验之谈。“一涂”,同“一途”,即指仕途。谢朓《酬王晋安德元》诗云:“怅望一途阻,参差百虑依。”亦同此意,但态度没有如此决绝。误落尘网中,一去几十年。正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说的那样:“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于是作者想到了归隐。

  后十句为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思乡念旧之情。“新知虽已乐”是虚,是官场中的客套话。而“旧爱尽暌违”是实,是作者的心里话。这里的“旧爱”,主要指的是家乡的老朋友。扰扰游宦子,尽别故乡人。正如潘岳在《闲居赋序》中说的:“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于是,他引领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禁泪洒衣襟了。但官身不自由,思归不能归,所以说“望乡空引领”。一个“空”字,多少惆怅,多少伤感!长期的游宦生活与折磨人的思乡之苦,使作者形容憔悴,这与争芳斗妍的春草春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春物自芳菲”,有着两层含意:一是大好春光自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作者是不相干的;一是心情恶劣的作者,无心欣赏这大好春色,一任春花春草自芳菲。一个“自”字,就把孤独苦闷的“旅客”——作者自己,与花香鸟语的大好春天对立起来。这使读者们想起了大诗人杜甫《蜀相》中的两句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自”字、“空”字的用法,说不定是受了何逊诗的启发。但大自然终是有情的。两岸鲜花有意,临水盛开,以悦人情致;江上春燕恋人,绕船飞翔,似惹人乡思。这即目所见,更加触动了作者的乡愁。于是他幻想乘船顺流而下,独与暮潮东归。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无由”,真是无可奈何!何逊赴任郢州(今湖北武昌)在西,而他的故乡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及其久居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在东,随长江落潮正可归去,故云“独与暮潮归”。作者《渡连圻二首》其二云:“暮潮还入浦,夕鸟飞向家。触目皆乡思,何时见狭邪?”难怪诗人面对暮潮是那么一往情深了。但“潮归人不归”(刘长卿《和州送人归复郢》),滚滚东去的暮潮只好把诗人的乡思带回去了。结尾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读者读罢诗,仿佛也体味到了诗人那刻骨的乡愁和凄苦的心情。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20
创作背景

 按《梁书·武帝纪》载,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戊申,以庐陵王萧续为江州刺史。而诗云“春物自芳菲”,当是春天,自非炎夏六月也。据《梁书》、《南史》何逊传,逊在建安王萧伟幕府掌记室事,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萧伟出为江州刺史,逊从镇江州,犹掌书记。后被举荐给梁武帝萧衍,与吴均俱得宠幸。后稍失意,武帝遂云:“吴均不均,何逊不逊。未若吾有朱异,信则异矣!”从此便疏远了他。后逊迁安西将军、安成王萧秀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不久即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归家服丧。而安成王萧秀进安西将军有两次:一在公元508年(天监七年)秋八月,一在公元514年(天监十三年)春正月。据诗意推测,疑当为公元514年春,萧秀复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之时。何逊因被梁武帝疏远,故情绪低落,转而思归。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20
何逊(466年—519年),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9 10:20
歡迎赏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7-10 14:53
欣赏佳作!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7-10 19:51
井冈 发表于 2025-7-10 14:53
欣赏佳作!

歡迎老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