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声律启蒙
[打印本页]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0 22:20
标题:
声律启蒙
【经典咏流传-年度盛典《声律启蒙》赵照 马艺芮 1080P超清重制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1 06:51
《声律启蒙》是清代学者车万育所著的一本用于儿童学习诗词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不仅是学习对仗、押韵的实用工具书,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和哲学思想的经典作品。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核心价值与形式之美
声韵格律的教科书:
系统编排: 按《平水韵》平声三十韵分部编排(上卷十五韵,下卷十五韵)。每韵包含若干段落(通常3段),每段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乃至十一字对,循序渐进。
对仗工整: 严格遵循对仗规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是学习对联、诗词对仗的绝佳范本。
音韵和谐: 句末押韵,句内平仄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诵。
汉语美学的集中体现:
对称之美: 对仗是汉语独有的形式美。《声律启蒙》将这种形式美发挥到极致,在严格限制中创造平衡、和谐与精巧。
韵律之美: 平仄相间的节奏感和韵脚的循环往复,构成了听觉上的美感,是汉语音乐性的完美展示。
凝练之美: 用最精炼的文字,构建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体现了汉语的简洁与含蓄。
内容之丰与文化之厚
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库:
天文地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
时令方位: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
花鸟虫鱼: “梅对杏,李对桃,棫朴对旌旄。”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器物建筑: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冠对履,舄对衫,匹马对孤帆。”
人物典故: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包含大量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人情世态: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
道德哲理: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蕴含儒家伦理思想)
意境深远的诗意画卷:
画面感强: 通过精妙的对仗组合,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情感含蓄: 在客观的景物、典故对举中,往往寄托着微妙的情感和意境:“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四季更替,时光流转之感油然而生。
虚实相生: 结合实景与典故,营造出超越字面的意境:“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历史沧桑与眼前景象交融。
教育意义与哲学意蕴
潜移默化的德育与智育:
知识启蒙: 是儿童认识世界(自然、人文)的窗口,积累词汇、典故、文化常识的宝库。
语言训练: 极大地锻炼了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对语言形式美的敏感度。
思维训练: 对仗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寻找对应关系)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寻找匹配的意象)。
品德熏陶: 在对句中自然融入了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伦理观念(如“仁对义”、“慈对善”)以及对高洁品格(如“梅”、“竹”、“菊”)的赞赏。
阴阳和谐与辩证思维:
《声律启蒙》的核心结构——对仗,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对、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天/地、日/月、寒/暑、动/静、刚/柔等)。它教导读者以相对、联系、平衡的视角看待世界万物。
在严格的对立(平仄、词性、意义)中寻求高度的统一(意境、韵律、整体和谐),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
艺术特色赏析
用典精当: 大量使用典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如“冯妇虎”、“叶公龙”、“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等,既增加了文化厚度,又使对仗更具深意和趣味。
意象优美: 选取的意象多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美感,如“杨柳绿”、“杏花红”、“芰荷风”、“绿竹”、“黄花”、“晚照”、“晴空”、“暮鼓”、“晨钟”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古典而清新的图景。
语言精炼典雅: 文字高度凝练,文白相间,既通俗易懂(适合启蒙),又保留了古典语言的韵味和典雅。
总结
《声律启蒙》远非一本简单的识字或声韵教材。它是:
汉语形式美(声韵、对仗、节奏)的巅峰示范。
中华传统文化(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的微型百科全书。
古典诗意意境营造的教科书。
融合知识传授、语言训练、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品德熏陶的综合性启蒙经典。
其价值历久弥新,不仅为学习古典诗词楹联提供了坚实基础,更能让现代读者在诵读其优美词句的过程中,领略汉语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和谐之美。它是一把开启汉语音韵格律之门的钥匙,也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精神世界的窗户。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1 06:51
《声律启蒙》是清代学者车万育所著的一本用于儿童学习诗词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不仅是学习对仗、押韵的实用工具书,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和哲学思想的经典作品。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核心价值与形式之美
声韵格律的教科书:
系统编排: 按《平水韵》平声三十韵分部编排(上卷十五韵,下卷十五韵)。每韵包含若干段落(通常3段),每段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乃至十一字对,循序渐进。
对仗工整: 严格遵循对仗规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是学习对联、诗词对仗的绝佳范本。
音韵和谐: 句末押韵,句内平仄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诵。
汉语美学的集中体现:
对称之美: 对仗是汉语独有的形式美。《声律启蒙》将这种形式美发挥到极致,在严格限制中创造平衡、和谐与精巧。
韵律之美: 平仄相间的节奏感和韵脚的循环往复,构成了听觉上的美感,是汉语音乐性的完美展示。
凝练之美: 用最精炼的文字,构建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体现了汉语的简洁与含蓄。
内容之丰与文化之厚
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库:
天文地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
时令方位: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
花鸟虫鱼: “梅对杏,李对桃,棫朴对旌旄。”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器物建筑: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冠对履,舄对衫,匹马对孤帆。”
人物典故: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包含大量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人情世态: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
道德哲理: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蕴含儒家伦理思想)
意境深远的诗意画卷:
画面感强: 通过精妙的对仗组合,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情感含蓄: 在客观的景物、典故对举中,往往寄托着微妙的情感和意境:“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四季更替,时光流转之感油然而生。
虚实相生: 结合实景与典故,营造出超越字面的意境:“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历史沧桑与眼前景象交融。
教育意义与哲学意蕴
潜移默化的德育与智育:
知识启蒙: 是儿童认识世界(自然、人文)的窗口,积累词汇、典故、文化常识的宝库。
语言训练: 极大地锻炼了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对语言形式美的敏感度。
思维训练: 对仗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寻找对应关系)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寻找匹配的意象)。
品德熏陶: 在对句中自然融入了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伦理观念(如“仁对义”、“慈对善”)以及对高洁品格(如“梅”、“竹”、“菊”)的赞赏。
阴阳和谐与辩证思维:
《声律启蒙》的核心结构——对仗,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对、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天/地、日/月、寒/暑、动/静、刚/柔等)。它教导读者以相对、联系、平衡的视角看待世界万物。
在严格的对立(平仄、词性、意义)中寻求高度的统一(意境、韵律、整体和谐),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
艺术特色赏析
用典精当: 大量使用典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如“冯妇虎”、“叶公龙”、“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等,既增加了文化厚度,又使对仗更具深意和趣味。
意象优美: 选取的意象多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美感,如“杨柳绿”、“杏花红”、“芰荷风”、“绿竹”、“黄花”、“晚照”、“晴空”、“暮鼓”、“晨钟”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古典而清新的图景。
语言精炼典雅: 文字高度凝练,文白相间,既通俗易懂(适合启蒙),又保留了古典语言的韵味和典雅。
总结
《声律启蒙》远非一本简单的识字或声韵教材。它是:
汉语形式美(声韵、对仗、节奏)的巅峰示范。
中华传统文化(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的微型百科全书。
古典诗意意境营造的教科书。
融合知识传授、语言训练、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品德熏陶的综合性启蒙经典。
其价值历久弥新,不仅为学习古典诗词楹联提供了坚实基础,更能让现代读者在诵读其优美词句的过程中,领略汉语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和谐之美。它是一把开启汉语音韵格律之门的钥匙,也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精神世界的窗户。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1 06:51
《声律启蒙》是清代学者车万育所著的一本用于儿童学习诗词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不仅是学习对仗、押韵的实用工具书,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和哲学思想的经典作品。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核心价值与形式之美
声韵格律的教科书:
系统编排: 按《平水韵》平声三十韵分部编排(上卷十五韵,下卷十五韵)。每韵包含若干段落(通常3段),每段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乃至十一字对,循序渐进。
对仗工整: 严格遵循对仗规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是学习对联、诗词对仗的绝佳范本。
音韵和谐: 句末押韵,句内平仄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诵。
汉语美学的集中体现:
对称之美: 对仗是汉语独有的形式美。《声律启蒙》将这种形式美发挥到极致,在严格限制中创造平衡、和谐与精巧。
韵律之美: 平仄相间的节奏感和韵脚的循环往复,构成了听觉上的美感,是汉语音乐性的完美展示。
凝练之美: 用最精炼的文字,构建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体现了汉语的简洁与含蓄。
内容之丰与文化之厚
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库:
天文地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
时令方位: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
花鸟虫鱼: “梅对杏,李对桃,棫朴对旌旄。”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器物建筑: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冠对履,舄对衫,匹马对孤帆。”
人物典故: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包含大量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人情世态: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
道德哲理: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蕴含儒家伦理思想)
意境深远的诗意画卷:
画面感强: 通过精妙的对仗组合,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情感含蓄: 在客观的景物、典故对举中,往往寄托着微妙的情感和意境:“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四季更替,时光流转之感油然而生。
虚实相生: 结合实景与典故,营造出超越字面的意境:“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历史沧桑与眼前景象交融。
教育意义与哲学意蕴
潜移默化的德育与智育:
知识启蒙: 是儿童认识世界(自然、人文)的窗口,积累词汇、典故、文化常识的宝库。
语言训练: 极大地锻炼了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对语言形式美的敏感度。
思维训练: 对仗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寻找对应关系)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寻找匹配的意象)。
品德熏陶: 在对句中自然融入了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伦理观念(如“仁对义”、“慈对善”)以及对高洁品格(如“梅”、“竹”、“菊”)的赞赏。
阴阳和谐与辩证思维:
《声律启蒙》的核心结构——对仗,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对、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天/地、日/月、寒/暑、动/静、刚/柔等)。它教导读者以相对、联系、平衡的视角看待世界万物。
在严格的对立(平仄、词性、意义)中寻求高度的统一(意境、韵律、整体和谐),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
艺术特色赏析
用典精当: 大量使用典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如“冯妇虎”、“叶公龙”、“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等,既增加了文化厚度,又使对仗更具深意和趣味。
意象优美: 选取的意象多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美感,如“杨柳绿”、“杏花红”、“芰荷风”、“绿竹”、“黄花”、“晚照”、“晴空”、“暮鼓”、“晨钟”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古典而清新的图景。
语言精炼典雅: 文字高度凝练,文白相间,既通俗易懂(适合启蒙),又保留了古典语言的韵味和典雅。
总结
《声律启蒙》远非一本简单的识字或声韵教材。它是:
汉语形式美(声韵、对仗、节奏)的巅峰示范。
中华传统文化(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的微型百科全书。
古典诗意意境营造的教科书。
融合知识传授、语言训练、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品德熏陶的综合性启蒙经典。
其价值历久弥新,不仅为学习古典诗词楹联提供了坚实基础,更能让现代读者在诵读其优美词句的过程中,领略汉语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和谐之美。它是一把开启汉语音韵格律之门的钥匙,也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精神世界的窗户。
作者:
大明白一一
时间:
2025-8-11 20:36
很文化
学术篇呢
果真是耐得住寂寞做学问的人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1 21:23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11 20:36
很文化
学术篇呢
果真是耐得住寂寞做学问的人
你是大明白,我是大忽悠。 等着文化人发表高见。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