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人无远虑,必成傻^b! [打印本页]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8-15 12:59
标题: 人无远虑,必成傻^b!

叔有一笔换车款,一直存在银行2年了,为啥?在等待时机。

叔是靠脑子赚钱行事的。

刚刚看到,近期,工信部发布了一项关于燃油车的重磅新规,瞬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个新规要求,从2026年1月1日起,市面上销售的重量在1090kg到2510kg之间的燃油车,百公里油耗必须控制在3.3升以内。这一规定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作是“核弹级”新规,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并可能对燃油车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什么情况?燃油车淘汰己成必然!傻^b们买的几十万油车只值废铁价!哈哈哈哈!

房产丶汽车丶手机,是三大剥削行业,搜刮暴利!

早想换电车,钱是现成的,为啥一直没拉内需,叔得等电车技术成熟,安全成熟,让别人先试验。明年7月1日后,再买电车。7月1日前,都是非标车,7月1日后,都国标车。而且,固体电池技术成熟。

充一次电跑一千多公里的固体电池,直接将油车送进火葬场,哈哈哈哈!

人无远虑,必成傻^b!可怜可叹遍地脑残,被某和资本家合伙抽了一次次血汗,当成试验品。


作者: 思想者    时间: 2025-8-15 13:11
白痴,电车就是垃圾,其动力和续航能力永远无法和油车相比,只有弱智国家才推电车,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8-15 13:14
思想者 发表于 2025-8-15 13:11
白痴,电车就是垃圾,其动力和续航能力永远无法和油车相比,只有弱智国家才推电车,

8球,丫懂个j8子!固步自封,井底之蛙。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5-8-15 13:49
固态电池现在终于让老鹰等来了,支持你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8-15 14:34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8-15 13:49
固态电池现在终于让老鹰等来了,支持你

哈哈哈哈!安徽科大己研制出固态电池。

叔现在开的是日系和老头乐。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5-8-15 16:16
马上就九三阅兵了,⊙﹏⊙不敢开眼,他怎么乘着废铁阅兵啊?

作者: 梁发财    时间: 2025-8-15 17:14
不骑电驴子了?真是鸟枪换炮。我们这里的方言 不叫老头乐 叫瘸B乐...   老头乐是指后背挠痒痒的如意。。你还是骑把扫帚吧。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8-15 17:35
梁发财 发表于 2025-8-15 17:14
不骑电驴子了?真是鸟枪换炮。我们这里的方言 不叫老头乐 叫瘸B乐...   老头乐是指后背挠痒痒的如意。。你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同比跌了近 7%,创下十年最大跌幅,加油站里排队的车少了,不少老司机发现熟悉的 92 号汽油加油机,旁边悄悄立起了充电桩。


这不是偶然,新能源车渗透率快到 44%,每卖出 2 辆车就有 1 辆是电动的。三年时间,新能源车销量从 688 万辆飙到 1286 万辆,像一阵风似的卷走了汽油的地盘。

可奇怪的是用油的人少了,油价却没降,这到底是为啥?电动车真的要把燃油车逼到绝路了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汽油跌落神坛,谁还敢说永无止境?
曾经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让汽油的消耗像一台永不歇止的机器,轰鸣着向前。可如今这台机器却像被人拔了插头,猛地一颤熄了火,2025年上半年汽油消费量这近7%的跌幅,触目惊心。

它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无数辆燃油车被搁置,无数次加油动作被替代后的冰冷现实,这不仅仅是燃油车主们感受到的油价波动,更是整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深刻转型的强烈信号。


其实这场“告别燃料时代”的戏码,柴油早就给汽油预演了一遍,柴油的兴衰跟国家第二产业的宏观脉搏紧密相连。


你回想一下,“十二五”规划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新产业转型,传统重工业的脚步慢下来,柴油消费也跟着进了“慢车道”,虽然“十四五”期间的投资拉动曾让它短暂地撑住了每年两亿吨的消费峰值,但这更像是一种“回光返照”,为柴油的真正下行争取了几年时间。


而今物流和货运领域的新能源化,更是给柴油“釜底抽薪”,那些跑长途的LNG重卡,那些穿梭城市的新能源物流车,正快速鲸吞着柴油的传统地盘。

有机构估算,光是2024年,LNG卡车就已经挤掉了近5%的柴油需求,更让人咋舌的是,到2030年柴油的总消费量很可能要萎缩近三成,柴油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汽油的明天?


电车杀入主场,油车退无可退
如果说柴油的没落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那么汽油消费量的跳水,则完全是另一股强劲浪潮的冲击,新能源汽车。

这股力量已经从“边缘试水”走向了“舞台中央”,数据表明到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已经逼近44%。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不需要加汽油的!


短短三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2022年的688万辆,几乎翻了一番,飙升到2024年的128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8.2%!

这种势如破竹的增长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全面扶持,是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觉醒,更是中国本土企业在电池、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的厚积薄发,这场变革已经势不可挡。


截至2025年6月,全国跑着的3689万辆新能源车,仅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替代了超过1660万吨的汽油消耗,占到了同期汽油总量的将近19%!这还只是开始,替代效应仍在持续增强。


无论是国际能源署(IEA)还是中石化这样的国内巨头,都已给出明确判断,中国燃油需求正逼近顶点,预计最快2027年前后就会见顶回落。曾经中国贡献了全球油市超过四成的增量,如今这个强大的“增长引擎”,正在无可挽回地切换轨道。


用油的人少了,油价反而可能更贵?
当汽油需求断崖式下跌,一个最直白的问题就会浮现,既然用油的人越来越少,那油价总该跟着暴跌了吧?可惜现实往往比直觉复杂得多,短期内你可能等不到油价大跳水,而长期看它甚至还有可能变得更贵。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藏着结构性现实,首先中国自己产的油远远不够用,石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常年高居70%以上,去年我们每天还要进口大约1110万桶原油。


这就意味着国内油价的真正决定权并不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是被全球原油市场的波动死死牵制,国际油价受到地缘政治、全球供需、甚至金融博弈的影响,我们的需求少了一点,根本无法撼动这个庞大的全球体系。


其次我们每次加油时付的钱,可不仅仅是原油成本,里面还包含了相当比例的消费税、教育附加费等各种税费,这些税是地方财政的重要“奶牛”,支撑着城市运转和公共服务的开销。

在燃油车保有量依然庞大、国家税收结构调整还需要时间的情况下,指望通过降低这部分税费来把油价拉下来,几乎不现实。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规律在萎缩市场中的“反向操作”,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中国的加油站数量肯定要开始减少。

有预测说,到2030年,全国加油站可能会从现在的11万座减少到9万座左右。为了活下去,剩下的加油站必须转型,从只管“加油”变成能充电、能加氢,还能买东西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当加油站变得越来越少,加油这事儿的便利性自然就下降了,物以稀为贵,最后那些还在开燃油车的车主,可能反而要为这种越来越“稀缺”的服务,支付更高的溢价。

于是,一边是燃油世界,它的基础设施肉眼可见地持续收缩,用油的车主将面对的是越来越少的加油站、越来越不方便的服务,以及居高不下的使用成本。


另一边则是电力世界,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全力推动,中国的发电装机总量早就远远超过了全社会总用电量,根本不缺电,充电设施作为新的“基建”,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城市乡村铺开。

这不仅仅是两种能源的此消彼长,更是两种生活方式和成本结构的分野,有人甚至大胆预测,2025年很可能就是中国燃油车保有量的峰值年,从那以后燃油车的数量将进入负增长周期。


如果这个预测成真,那么到2030年,中国的汽油消费量,很可能要在2024年的基础上再锐减超过四分之一。

谁能料到,决定油价未来的竟然不再是由需求端的“人声鼎沸”或“门可罗雀”,而是由供给端的全球博弈、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一个行业在剧烈转型中的自救挣扎所共同塑造。


这场波澜壮阔的能源切换大戏,最终会实实在在地落到每一个人的出行选择和钱包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苦等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廉价石油时代”,不如干脆主动拥抱正在发生的巨大改变。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