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张择端为我画插图——黄仁宇《汴京残梦》
[打印本页]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5-8-24 10:40
标题:
张择端为我画插图——黄仁宇《汴京残梦》
在图书馆背着手溜达,巡视一排排书架,看见书脊上的名字,顺眼了或者好奇了,就拎出来,翻翻,合心意了,放一旁备选,不合意的就发回原籍。很有点皇帝选妃的感觉。
看见了一本好奇的——因为反差。书名是《汴京残梦》,单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小说无疑了,也能猜出点内容,后来者对北宋汴梁繁华的追忆。类似于用小说笔法写的《东京梦华录》,题材上算不得稀奇,吸引我的是:作者竟然是——黄仁宇。
这不是写《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吗?没听说他还写小说啊。
打开随便翻几页,就知道断然不是重名,想起《万历十五年》的开头:万历十五年,四海升平,无甚大事可叙。那种淡淡的,从容不迫的叙事味道,那种宏大而又细致,认真又有点随意的悠闲笔法,只能是黄仁宇了,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风格是一致的。
开头倒叙,还有些惊心,然后笔锋一转(小说好像随时会有断笔处,似断还连,有点飞白书体的味道),就回到往昔:三个年轻人陆瞻园、徐成茵、李功敏于宣和五年从江南入京赶考,偏偏朝廷这一年改革科举,采用了学校制,李功敏入了国子监,算是正途了,而本书的主人公徐成茵却入了画院。
宣和五年,正是丰亨豫大,鲜花着锦,没人想到,如此盛世繁华,会在几年后成了一片废墟,千年追忆,再回首顶多一点残梦而已。
徐成茵进了画院,经历了三任领导,其中第三任就是我们熟悉的张择端了,画院担负着皇帝的使命,要画出一幅传世巨作《清明上河图》,来记录东京的繁华,彰显盛世,传于后人。宋徽宗没想到他的这个比较虚荣的想法,确实为历史和艺术做了贡献,只是繁华不再,这幅画只能成为盛世挽歌。
因为要搜集素材,所以徐成茵和一众画师就要走上街头采风,于是在徐成茵的眼睛中画笔下,汴梁风貌跨越千年徐徐展开。河流桥梁,市井喧嚣,贩夫走卒,驴马骆驼,像是从容的黑白默片,逐渐流动起来。
黄仁宇在后记中得意地说到本书是张择端为我画插图,全书的插图,作者自己临摹《清明上河图》的草图,真是可以说张择端在千年前为黄仁宇的小说提前准备好的插图,文字围绕着图画,图画配合着文字,图画有了生气,小说有了线索。
因为最被徽宗赵佶宠爱的柔福帝姬对于这幅画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要画中贵妇人车厢旁的侍女按照自己的形象刻画,大约是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吧,而她的番番(柔福帝姬对爸爸的爱称)竟然也批准了这个荒唐的想法,于是男女主人公也因为画而走在了一起,因画生情,小说也用这样一条爱情主线和《清明上河图》纠缠在一起,美丽的爱情,美丽的画卷,最终都被打破,先制造美丽,然后再打破它,大概这就是悲剧的真谛吧。
再往后,内容不必多说了,朋友三人各自走上不同道路,徐成茵被同事推荐入李纲幕中,也因李纲被贬,随之到南方上任,于是躲过了靖康二年的灾难,也错过了和爱人的最后相逢。
徽宗钦宗二帝与众多妃嫔王子帝姬们被金军掳走,包括各种奇珍异宝,那个如同仙境的艮岳(也就是今天的万岁山)毁于战火,对于徐成茵来说,他的珍宝柔福帝姬和那幅《清明上河图》也成了金军的战利品,这才是让他最为心痛的。
结局,徐成茵带着仆从追赶金军,带着一点幻想,最后昏倒被岳家军所救,而柔福帝姬的命运已经在历史中注定了,徐成茵是虚构的人物,黄仁宇大概也没有什么穿越的概念。
那幅画还在,让我们还可以不必完全通过想象去追念曾经的汴梁风物,那曾经难以复制的繁华风景。
此书适合卧读。感谢图书馆的沙发。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8-24 12:52
《清明上河图》,传世巨作。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8-24 12:53
好文,生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8-24 13:55
楼主对诗词的解析,特能锥心,用锥子扎心的意思。
有一诗特能扎我,头发都被电麻长长(zhangchang)了,可惜我不擅长文字,可以借楼主的文字解析一下不?
这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5-8-24 17:3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8-24 13:55
楼主对诗词的解析,特能锥心,用锥子扎心的意思。
有一诗特能扎我,头发都被电麻长长(zhangchang) ...
这首诗曾经很冷门,现在都成网红诗了,网上有不少关于这首诗的解读。
西风吹老的是自己,只有在醉后才能暂时忘记并转移自己老,老的是洞庭的波涛,而仰望星河,是朦胧中的忘我,世间无我,只有浩瀚的湖水和璀璨的星河彼此交融,何必去辨别天与水的界限。
苏轼的一首西江月说道: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还有一首类似颇有禅趣的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还有金庸改编的两句: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不管是醉了之后,还是悟了之后,一则以悲,一则以喜。暂时忘却身体的束缚,可以得大解脱,但是无论悲喜,身体是心灵的挂碍也是寄托。
所以,弘一法师临终前说:
悲欣交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