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聊斋与阅微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1:17
标题: 聊斋与阅微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8-25 12:12 编辑


  先说结论:聊斋,接地气,有人味;阅微,某一时代某一阶层的切片。

  聊斋号称异史氏,由此可见抱负。阅微,以小见大,或有因果劝善之意。

  从笔法上看,聊斋的一些短制作,如实传神而质朴的写法不说超过阅微,至少可以并论。纪晓岚反感的应是那些篇幅较长的狐鬼小说,他不知道这是开创性的东西,不知道这是超越时代的东西,这也是可以谅解的。作为一个现代人若不知道这一点,就古怪了。

  从题材上看,阅微的眼界与范围要更广一些,这跟作者的圈层与活动范围相关。聊斋的接地气也是同理。但有一点是阅微就算有所知也不敢触碰的,那便是外族统治者的残酷遗迹,这也由作者的属性决定。聊斋先生诞生于清代早期,有些尸山血海的场面还在民间老一辈口中流传,聊斋以志怪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壮哉,不负异史氏之名。至于对一些社会不公现象的讽刺与否,可以看作聊斋与阅微因其阶层不同而视角有别,作为即得利益者,阅微对此无从关心,也情有可原。

  不过阅微的道德水准是怎样的呢?聊举一例,某君精养了一群猪,夜间闭户行夫妻之事。偶有一次被人撞见,遂羞惭而死。这人该不该死,显然他这癖好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甚至连猪好吃好喝的也未必以为是伤害。那他为什么会死,当然是畏惧风言风语。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不推荐养大型宠物么?其实对于这种可怜人,除了同情,没有别的好说。

  这件事倒可以深挖一下。另有一则笔记小说,不记得是来自阅微还是其他了,说某人家猪圈里的一头猪忽现莲足,也就是说猪长出了女人的小脚,这当然涉及到因果轮回了,且置之。缠足与猪蹄的确有相似处,可以说三寸金莲的极至就是一只平常不过的猪蹄。

  回到上一个故事,猪身上有什么东西可以引起一个人的性趣呢?除了这猪蹄,也就想不到其他了。这位妻猪者,十有八九是个恋足癖拜脚狂。这其实是一种病,让该去医院的归医院,该去法院的归法院吧。此处若加以道德评判,以现代人的观点,这道德评判本身即不道德。当然了,要谅解纪晓岚是个古人。总之,联系着读,就可以读出点深意。分而论之,就都是肤浅不堪的东西。

  聊斋里很少见这种说教,对于性事表现得还特别开明,有一则讲仙人跳的,篇名《念秧》,说的是王生上当受骗而许君在狐仙协助下完成反杀,男女通吃人财两得的故事,端的是一篇爽文,然而思想清通,行文干净,没有任何负累可言。聊摘一段:“黄命史与吴同榻。吴以腰橐置枕头,方命被而睡。无何,史启吴衾,裸体入怀,小语曰:爱兄磊落,愿从交好。吴心知其诈,然计亦良得,遂相偎抱。史极力周奉,不料吴固伟男,大为凿枘,嚬呻殆不可任,窃窃哀免。吴固求讫事。手扪之,血流漂杵矣。乃释令归。”这般伟男,或不止某园十五之量。

  乡下人,说愚昧也罢,说原始也罢,在这方面其实挺能看开,条条框框是硬加上去的。我家老宅一点钟方向邻居,夫妻两个,育有三男两女,其小儿小名三矮子,大我一岁,自小伴玩。主人讷言有力愚钝肯干,主妇碎嘴强势亦少头脑。三矮子相貌与其兄妹不类,一望而知。吾家五点钟方向邻居,是一寡身汉,三矮子相貌与其相似,亦一望而知。两家来往,同事一妇,邻里视若无睹。某日,三矮子说:昨夜我家堂前有一条蛇打呼噜,我娘吓坏了,我爹爹不在家,锁头鬼把它捉了扔外面去了。锁头鬼即与其貌似者。当时才七八岁年纪,以一条呼噜蛇,确定锁头鬼即其生父矣,我亦不言。

  后来,三矮子也一定知道了,其父其母及其生父现已物故,他儿时在同辈中受到的歧视也只是身高而已,他也是成家立业的人了。这和聊斋与阅微何干?

  聊斋显示的乡风绵及到几十年前的自然村落,原始而颇能容物。它能流传至今,为人乐道,因其仍接地气。

  现在要看阅微,则需把它的故事从旧时代的礼教中解脱出来,如研读历史文献。
8/25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5-8-25 11:31
是的,聊斋比阅微更接地气,我比较喜欢聊斋的一点就是不说教。所以对于蒲松龄写狐狸的东西,反倒是觉得有些是画蛇添足,尤其是涉及到官场的地方,更显狭隘。

对于阅微,看了以后我就明白一件事:蒲松龄考不上举人并不完全是官场黑暗,而是他的能力不行。就好像你让韩寒去考大学,别说985,他连一本都考不上。为什么?因为狗肉上不了大席。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8-25 11:32


作者: 周文王    时间: 2025-8-25 11:51
纪上岸了,在体制内,

其实也在表达不满,不过比较隐晦,

蒲是司马迁式的,有才,郁闷,

写作就是他自我释放,自我实现的一个途径。

好比吴敬梓,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

都是爱好。
作者: 周文王    时间: 2025-8-25 11:51
纪和蒲,都用写作自我疗愈。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8-25 11:53
周文王 发表于 2025-8-25 11:51
纪上岸了,在体制内,

其实也在表达不满,不过比较隐晦,

知道就好。蒲松龄《聊斋自序》你读一读,那就是说的你的心里话。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1:59
周文王 发表于 2025-8-25 11:51
纪和蒲,都用写作自我疗愈。

有道理
作者: 吾二悟    时间: 2025-8-25 12:05
写的真好。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2:08
吾二悟 发表于 2025-8-25 12:05
写的真好。

阅微有些讲西域的段落,或可作史料观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5-8-25 12:11

先排个版再看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8-25 12:53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5-8-25 12:56 编辑

幼年住乡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左右后三家邻居都有这种男女关系的事,闭门在家也能听到。
但乡里人不兴离婚,离家久了,回来也被接受。城里人肯离。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3:0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8-25 12:53
幼年住乡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左右后三家邻居都有这种男女关系的事,闭门在家也能听到。
但乡里人不 ...

也可能是生活所迫,分开来便不能存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8-25 13:07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3:02
也可能是生活所迫,分开来便不能存活


有可能。乡邻也没怎么谴责。
当事人愤怒,后邻曾用炸鱼炸药威胁,弄假成真,赶紧把炸药瓶扔了,幸好他家跟我家中间是一片旱田,惊天动地响,没伤到人。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3:1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8-25 13:07
有可能。乡邻也没怎么谴责。
当事人愤怒,后邻曾用炸鱼炸药威胁,弄假成真,赶紧把炸药瓶扔了,幸好他 ...

我看见的是事发七八年后的状态,起初必然也有纷争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5-8-25 13:39
中国真正出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明清白话小说,而且并不作为读书人的正业,算科考之外的旁门左道。写小说,对作者是相当危险的事儿,被人看不起事小,惹上文字狱便连命都丢了。

所以无论聊斋还是草堂,更多走的是唐人志怪杂记风格,不必考虑作为文学成就进行优劣对比。只是作者生活阶层阅历之别,在文字中体现出来而已。

不谈大家名作,随便翻翻小说月报之类,哪一篇今人作品不比前二者强。若不是闲极无聊好奇心重,它们其实不看也罢。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3:44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8-25 13:39
中国真正出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明清白话小说,而且并不作为读书人的正业,算科考之外的旁门左道。写小说,对 ...

这两部书,里面不少真人真事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3:46
我举的也是真事,虽然那可能是三矮子妈妈骗他的,但他跟我说的时候,在他,就是真的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8-25 13:51
聊斋比阅微接地气
郭敬明比韩寒接地气
没毛病
一个地一个天,天差地别,人与人最远的距离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4:03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8-25 13:51
聊斋比阅微接地气
郭敬明比韩寒接地气
没毛病

阅微的那套价值观已经死绝了,今人阅读只是一种考古的兴趣吧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8-25 14:06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4:03
阅微的那套价值观已经死绝了,今人阅读只是一种考古的兴趣吧

你讲讲阅微死去的价值观是什么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4:1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8-25 14:06
你讲讲阅微死去的价值观是什么

有眼睛的自己去看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5-8-25 14:26
这已经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5-8-25 14:26

学习了,我就是个文盲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5-8-25 14:28

这两本书故事有交叉?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8-25 14:28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4:12
有眼睛的自己去看

别耍臭无赖
道德不是事实判断,是个人主观意见
你不说,谁知道你从阅微读出了什么死去的道德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4:32
知音 发表于 2025-8-25 14:28
这两本书故事有交叉?

想交就叉,所谓比较文学:)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8-25 14:33
等我老到走不动,实在闲极无聊时或许会看看吧。
古中国人那点没多大意思的烂故事……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8-25 14:43
根据聊斋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还不错,音乐尤其好,主题曲,插曲都好听。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4:48
螃蟹 发表于 2025-8-25 14:33
等我老到走不动,实在闲极无聊时或许会看看吧。
古中国人那点没多大意思的烂故事……

没看过就不要说烂不烂,跟看电影同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4:53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8-25 14:28
别耍臭无赖
道德不是事实判断,是个人主观意见
你不说,谁知道你从阅微读出了什么死去的道德

看不了文言,就好好求教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5-8-25 15:11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4:53
看不了文言,就好好求教

和文言有个毛关系,道德是啥你都不知道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8-25 16:43
《阅》的接地气之说,有点像三言二拍的架构~~~譬如妻猪那个,让我想起三言二拍里的一则,说潘金莲转世,因为前生太过淫荡,此生受到报应的几则故事。也是不回避性事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8-25 16:46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8-25 11:31
是的,聊斋比阅微更接地气,我比较喜欢聊斋的一点就是不说教。所以对于蒲松龄写狐狸的东西,反倒是觉得有些 ...

各有走向吧?就好像李白,就算考上了,也未必擅长仕途~~~蒲松龄成就了聊斋,聊斋也成就了蒲松龄,一切都是刚刚好~~~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8-25 16:48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8-25 13:39
中国真正出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明清白话小说,而且并不作为读书人的正业,算科考之外的旁门左道。写小说,对 ...

类似民间故事,故事会吧?O(∩_∩)O哈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8-25 16:50
知音 发表于 2025-8-25 14:26
学习了,我就是个文盲

笑S~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7:28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25 16:48
类似民间故事,故事会吧?O(∩_∩)O哈哈~~~~

汪曾祺改写过一系列聊斋故事,他得多无聊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5-8-25 17:39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25 16:43
《阅》的接地气之说,有点像三言二拍的架构~~~譬如妻猪那个,让我想起三言二拍里的一则,说潘金莲转世,因 ...

三言只看过洁本,二拍没看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8-25 17:42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7:39
三言只看过洁本,二拍没看过

我是看完了的。名字取得有差异,内容大致差不多吧。反正我没看出多大区别~~~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5-8-25 20:15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8-25 13:39
中国真正出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明清白话小说,而且并不作为读书人的正业,算科考之外的旁门左道。写小说,对 ...



赶紧买本《聊斋》精选版看看吧,再买本《唐传奇选集》充充电;你再问问当代文学名家,有几人敢说自己比蒲松龄强?


《聊斋》是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文言文小说的高峰,被你说成地摊货了。丑哥你脸真大啊,当然,你要是看不惯文言就算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5-8-25 20:18


纪晓岚想把聊斋中最动人的地方阉割掉,并提供阉割样本《阅微草堂笔记》。

这么说吧,蒲松龄费力吧唧炒了一盘菜,纪晓岚洗吧洗吧给整成原材料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5-8-25 20:22
无蕊 发表于 2025-8-25 14:03
阅微的那套价值观已经死绝了,今人阅读只是一种考古的兴趣吧



不觉得有太大考古价值,写的干薄,社会还原力不足。

纪晓岚编了《四库全书》,考据成瘾了,写个鬼怪故事,还要加上考证,某某记载,某某说,有鼻子有眼。我甚至认为纪晓岚真以为世界有鬼。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5-8-25 22:25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8-25 13:39
中国真正出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明清白话小说,而且并不作为读书人的正业,算科考之外的旁门左道。写小说,对 ...

没感觉那一片有这个强,尤其是今天被脑残导演搬上影视的作品。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5-8-25 22:31
杨逍逍 发表于 2025-8-25 20:22
不觉得有太大考古价值,写的干薄,社会还原力不足。

纪晓岚编了《四库全书》,考据成瘾了,写个鬼 ...

纪晓岚本来就不是无神论者,他自己也说自己是山野精怪转世。阅微草堂笔记确实有点社会还原力不足,犯了一些道德引领事实的问题,但也算是瑕不掩瑜。聊斋也是一样,一旦涉及到科考,蒲松龄也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进去。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