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6
标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甘肃仇池穴,潛通别有天。
虽未遇神鱼,福地久已鉴。
秦川西南处,常记十九泉。
应建一茅屋,白云碧江缠。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6
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杜甫〔唐代〕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7
译文
万古留传的仇池穴,暗中通连着小有天。
池中的神鱼虽然已经不见,但其为一方福地则是真实的传言。
仇池在秦州西南,两地相近,我总是怀念那里的十九孔名泉。
何时才能建座茅屋,在那白云之上度过余年?

注释
仇池:山名,在唐成州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西,因山上有仇池而得名。
小有天:道家所传洞府之名。在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府山。
神鱼:世传仇池穴出神鱼,食可成仙。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7
创作背景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十四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8
赏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出仇池山的古老与神奇,仿佛与仙境相通;颔联通过“神鱼”与“福地”的传说,增添了山的神秘色彩;颈联说自己想念那十九孔名泉;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隐逸终老的愿望。全诗咏仇池穴,音调似觉轻松,自然透露出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情怀,但实是仕途失意以后的一种自我解脱。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8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09:28
歡迎赏评
作者: 梦缘和梅    时间: 2025-9-4 10:41
杜甫的诗确实诗艺精湛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9-4 11:50
梦缘和梅 发表于 2025-9-4 10:41
杜甫的诗确实诗艺精湛

他是诗圣啊
^_^
歡迎和梅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