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石破茂曾极力抗争试图稳住政局,却终究难逃被迫辞职的结局。9月6日破晓时分,日本水产大臣小泉净次郎在首相官邸外对其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闭门劝说,最终促使其宣布辞去首相职务。石破茂在声明中强调此举系“为维护执政党团结”的权宜之计,但舆论普遍认为其辞职实为替前任岸田文雄承担经济治理失利的责任——日媒直指在其任内日本非但未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出现“一年耗尽财政储备”的窘境。

深层矛盾更显严峻:持续高企的通胀背后隐现美国操控痕迹。石破茂政府此前推出的民生补贴政策收效甚微,底层民众甚至面临“大米荒”困境,这直接导致自民党在七月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更令其处境雪上加霜的是,在美国施压下,日本被迫签署包含15%对等关税及5500亿美元投资条款的协议。多重压力叠加,最终成为压垮其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权力交接进程启动,接任人选引发国际关注。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两位候选人分别为44岁的“鹰派新星”小泉进次郎与以激进著称的高市早苗。前者曾因主张气候政策需具备“酷感与性感”引发争议;后者则因频繁发表修改和平宪法、强化军国主义倾向的言论招致批评,更因反对性别平等政策被贴上“女权反对者”标签。无论最终谁当选,分析普遍认为其将对华政策将延续强硬路线,可能加剧亚太地区局势紧张。

针对日本政坛右倾化趋势,中国在石破茂辞职次日即采取强硬反制措施。9月8日,中方宣布对长期在涉台、钓岛、历史认知等议题上散布极端言论的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制裁:冻结其在中国境内全部资产,禁止任何商业合作,并对其本人及直系亲属实施签证限制。经调查,石平(原中国四川籍,归化后改名石平太郎)曾公然宣称入籍政治人物需公开原国籍并接受“忠诚度审查”,其参拜靖国神社等挑衅行为更引发强烈愤慨。

此次制裁被视为“敲山震虎”的战略动作——中方通过实际行动向日本释放明确信号:任何试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反制,中国将持续密切监控并坚决回击任何越界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