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网语林花2】大浪淘沙:关于叶永烈 [打印本页]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0:54
标题: 【网语林花2】大浪淘沙:关于叶永烈
【网语林花2】大浪淘沙
    文字/春江水

1.关于叶永烈
大浪淘沙。
我们看到的是大浪。先看到大浪。江水滔天。
大浪退了,我们看到的是沙,是大浪淘来的沙。
有哪个沙子,或者哪个江滩,逃避、躲避了吗?
时代留下印迹。逃无所逃。躲无所躲。
当然也包括叶永烈写毛远新。是你自己说要他过目。也就必须的。

(说叶永烈好话的帖子关了。)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5-9-9 10:55
叶永烈是作家?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0:58
2.能复活的灵魂
旧世纪的文人我跟老人家“前置鲁迅”。
也是说鲁迅即使比蒋介石。
鲁迅才是那个能复活的灵魂。
鲁迅(周树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轻松和骄傲的。
——是爷爷的科场案可以显摆吗?
——是和周作人的兄弟阋墙可以显摆吗?
——是秋瑾插在他面前的匕首他好拿出来显摆吗?
单这三件事没有一件事儿让 周老大不头疼。
鲁迅的抽烟。鲁迅学医治病不治自己的病。鲁迅早走。鲁迅走时周海婴才多大。这些我都好理解。
但其作品,精神生新,洞悉世界和人心是肯定的。
最主要的是他的灵魂,他的精神 ,还活在文字作品里。还活在新中国的教科书里。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0:59
3.名词(措词)和赋义
大山大水是可以定位地域的。京师也是。当然谁说话站位也是。
“坑灰未冷山东乱”。“山东”指崤山(或太行山)以东的六国旧地,即秦末动乱的核心区域。
欧洲人说的“中东”,苏俄说的“远东”,二战欧洲文学说的“东方战线”,定位就有他们的站位。
特朗普把委内瑞拉一艘船炸沉了人炸死了。他会说自己是恐怖主义吗?
特朗普在民主党人的领地州布兵,他会说他是侵权犯法违宪吗?
都不会。屁股是立场,也是观点。
石平也有石评,屁股坐日本去了,这会尽做汉奸言论。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1:00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5-9-9 10:55
叶永烈是作家?

是啊 。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5-9-9 14:49
为啥关了贴?

作者: 过路的鱼    时间: 2025-9-9 15:19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9-9 14:49
为啥关了贴?

哪里关了?我这不能回复呢!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5-9-9 15:24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5-9-9 15:19
哪里关了?我这不能回复呢!

在叶永烈和沈昌文那个帖子里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6:04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9-9 14:49
为啥关了贴?

毛远新异议很大。
我是双方理解 ;算都能够理解。
链接不支持。
粘贴一点吧。。

文章标题上面,居然有一行“差一点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字样。不知叶先生是打算“抬举”我,还是别有用心,意在抹黑毛主席。作出这样严肃的政治结论,他“第一手资料”的事实根据又何在呢?

  我从网上查看有关叶永烈的资料,他从一个科普文学作家改行为纪实文学、传记文学作家,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2006年,《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发表了采访叶永烈的文章《叶永烈: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线》,我从中摘录几段叶先生的亲口原话供参考:

  ——“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线。我的传记文学作品,用事实说话。”

  ——“我注重第一手材料。我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往往‘七分跑、三分写。’”

  ——“我不写那种根据资料拼拼凑凑的作品。我强调作者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不写‘复述’式的作品,强调作品的原创性。”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相当活跃,……为尊者讳,仍是中国传记文学常见的通病。”

  当叶先生手捧“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青铜奖杯时,留下了喻世名言:“冰雕艺术虽然璀璨哗众,但却只华丽于一时,朴实严肃的青铜艺术将留传于千秋,而青铜艺术正是传记文学的象征。”说的多好啊!

  能被美国人列入《世界名人录》,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肯定他的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我没读过他那些纪实、传记著作。对照他向《中华读书报》记者亲口说过的话,我仅仅对叶先生专门写我的《寻访文》,作个简要剖析,看看什么叫“我的传记文学作品,用事实说话。”

  (一)《寻访文》中说他1991年“采访”我时说:“我带来一本《毛泽民传》”。而在1991年他却对我说他带来了一本《陈伯达传》并赠送给我。赠我《陈伯达传》属实,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还写了一本《毛泽民传》。

  (二)1991年,他亲口对我说:“你放心,我写你的材料,发表前会先给你看,最后由你定稿。”而在2007年的《寻访文》中却变成他对我说:“我要写谁就访问谁”。把“先给你看,由你定稿”偷换成“写谁就访问谁”,这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当今世上这类作家的高手,非那位英籍华裔张女士莫属,在她出版的严重歪曲我党历史的著作后面,特意附上她在国内曾访问过的一大批相关人士名单,其中我认识的人也不少,事后都大呼上当受骗!因为被采访者说的是“东”,张女士写出来的是“西”。

  退一步说,就按叶先生的后一种说法,他给江青、张春桥等许多人写了传记,难道他都亲自到秦城监狱去访问过他们吗?

  (三)《寻访文》说:“1945年7月,朱丹华带着年幼的毛远新来到延安。”

  只要懂点党史的人都知道,我和母亲及所有关押在新疆的共产党人,是1946年7月经张治中先生帮助才回到延安的。我母亲看了叶先生的文章后说:“1945年7月,日本还没投降,毛主席还没去重庆谈判,张治中还没去新疆。那时能从新疆监狱出来的人,只有徐梦秋、刘希平、潘同之类,都是出卖党,出卖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的叛徒。难道叶永烈是在影射我也是叛徒吗?”

  我母亲原名姚秀霞,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奔赴延安。怕连累家人,因为属猪,改姓朱,名旦华,出自古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不叫丹华。自称对党史有深刻研究,出过党史专著,又写过《毛泽民传》的叶先生,连我母亲的名字、我们哪年回到延安都可以随意编造,真难想象他写的《毛泽民传》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寻访文》说:“1964年暑假,毛远新在中南海住。7月5日,毛泽东和毛远新谈话。”

  哈军工学院一般要到7月下旬才开始放暑假。7月5日,我还在哈尔滨上课,毛主席怎么可能在北京中南海和我谈话呢?放假后按主席要求,我去了北戴河,主席是在北戴河与我谈的话。《谈话纪要》中也指明谈话地点是北戴河,也被人称为“北戴河谈话纪要”。这次谈话主要是关于“九评”的话题,主席还给了我一本出版不久的“九评”单行本,要我好好学习。“九评”是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联合署名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正式发表于1964年7月14日。而叶永烈编造的7月5日,“九评”尚未公开发表,主席怎么可能问我学习“九评”的感想呢?

  大概叶先生就没有认真读过《谈话纪要》,更没读过“九评”。否则,一个“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的“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居然能编造出个1964年7月5日的“《中南海谈话纪要》”!

  (五)《寻访文》说:“当时,毛泽东随口而谈。事后,毛远新深知这一谈话的重要性,作了追记,写出《谈话纪要》。谈话内容迅速传到了高等教育部。高教部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印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

  这全都是叶先生的凭空编造。《谈话纪要》既不是我作了什么追记,更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执行主席的要求,先到北京向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总参谋长作了请示汇报,经罗总长批准,再回哈尔滨向军工学院的领导作了传达。传达的内容只有一条,就是要军工学院的全体学员及教职员工都下农村去参加一期四清运动。

  学院领导谢有法、刘居英、张衍等老将军听了传达后,“深知这一决定的重要性”。他们请我到学院办公室和将军楼他们家里吃饭聊天,不断地打听主席是怎么作出这个决定的,主席还说了些什么。就在学院首长家的饭桌上,我谈了些在北戴河谈话的内容。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学院首长安排专人作了记录,加以整理后,上报到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国防科委,不是叶先生说的高等教育部。大概叶先生不知道哈军工属于军队院校序列,与高教部无关。谈话记录由国防科委整理成正式纪要文件,上报中央军委,并提出,在国防科委所属院校公开传达这个纪要,所属院校也都要下乡去参加一期四清运动。此报告经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印发到国防科委所属各院校进行了传达,之后才在高教部和地方大学传开。我只知道与学院首长谈过话,《谈话纪要》的形成过程,是纪要在哈军工正式传达后,导弹工程系主任戴其萼亲口告诉我才知道的。

  此事涉及主席和我,还有罗瑞卿总长及军工学院、国防科委的领导。除1991年叶永烈曾问过我,被我拒答外,不知他还采访过哪位老将军?他所说的“我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往往‘七分跑、三分写。’”不知他的那些文字都是从谁那里“跑”出来的。

  (六)《寻访文》说:“1965年,毛远新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规定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校参加运动,毛远新也就回校。”

  又在信口胡编了。我是1966年1月从哈军工毕业。哈军工导弹工程系60级的学员,学制六年,原本应在1966年夏毕业,在1965年参加半年农村的“四清”运动后,提前于1966年1月毕业。我至今也没见过叶先生所说的“当时规定”,不知是党中央或国务院还是高教部作的规定。

  1966年8月中旬,我还在云南大山里的防空导弹三营战备值班,营长李洪泉通知我,说接到空军司令部指令,要我立即回北京。抵京后,才从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口中得知,是主席要我回京的。

  见到主席后,我汇报了下连队的情况。主席询问了导弹三营和五营在昆明上空夹击美国U-2飞机作战情况,我详细讲述了作战失利的原因,特别是制导雷达的抗干扰问题。我对主席说,目前我主要心思,全放在从技术上探索如何改进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上。此外,我想尽快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争取能成为三营一连三班班长的后备人选,实现我下部队前,在长沙与主席告别时的承诺:随时准备随部队到越南去参战,亲手打下一架美国B-52轰炸机,捡一块敌机残片送给主席。

  主席说,要我回来是想要我参加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锻炼。而作为埋伏在云南大山里担负战备任务的一名战士,我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经常连报纸都看不到,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我都不知道。

  (七)《寻访文》接着说:“毛远新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并说“他的特殊身份,使他成了当地红卫兵领袖。”

  我问过当年哈军工的学员,哈军工红色造反团成立于1966年7月底到8月初。那时我还在云南大山里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怎么可能在数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呢?那时我连红卫兵是什么兵种都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当地红卫兵领袖”呢?

  1966年8月中旬回京后,主席要我先去北京各单位看大字报,了解文化大革命。9月下旬,主席要我从北京101中学和哈军工两所母校中选一个,参加一个具体单位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我选择了去哈军工。当时哈军工已经有三个红卫兵组织,我没支持与参加任何一派。黑龙江省委书记潘复生利用我在军工学院超脱于各派红卫兵组织的有利条件,帮助省委作协调各派红卫兵关系的工作。同年10月,潘复生派我组织省委调查组,去伊春地区调查木材生产下降的原因,我从三派红卫兵组织中各选同等人数组成调查组去伊春作调查。11月回哈尔滨,向潘复生作了口头汇报,他要我写一份书面调查报告,正式上报省委。我刚写出草稿,中办来电话说要我返回北京。

  回京后,主席详细问了哈军工的情况,问我参加支持哪一派,我说哪派都没支持参加。主席又问到伊春情况,我简要汇报后,把有十多页纸的调查报告草稿交给主席。主席反复看得很认真,还问了我报告稿中涉及的几个具体人的情况。当他递还给我时,只说了两个字:“烧掉!”

  我不理解,申辩说,不仅在林业总局,我还到美溪和五营两个分局调查过,我写的全都是真实情况,连每个数据我都反复核对过。主席说,也许你写的都是真实情况,但你站错了立场,站在当权派的立场上,把问题全归到左派和支持左派的干部头上。看来你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

  主席说:“我曾和江青打了个赌。我认为你会去支持左派,而江青认为你一定会支持保守派。她还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很可能还是军工学院保守派的头头呢。”主席说:“正是担心你在哈尔滨站错立场,我才把你叫回来。从你写的那个材料看,这个赌是我输了,江青赢了。”

  主席决定把我留在北京,要我认真学习一些文件、文章和讲话记录,并在中南海家中和钓鱼台8号楼和我谈了几次,主要讲党的历史,讲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经主席耳提面训,我开始明白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后,在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教育、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才刚开始,两个阶级两条路线,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共产党还要继续革命;明白了为什么说党内走资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明白了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

  看到我的思想转过来了,主席决定派我去吉林延边执行支左任务,要我去找周总理帮助办理能进入边境地区的必要手续。周总理说我是现役军人,可以用《解放军报》记者身份去边境地区,进出行动方便。同时,作为总理的联络员,可利用当地驻军的保密电话,随时与他保持联系。12月初,经叶群帮忙,我拿到了化名“周进”的《解放军报》的记者证。

  出发前去和主席告别,主席却认为记者身份只能当运动的傍观者,不能亲身参与,和群众打成一片。主席要我以红卫兵的身份,不走大路走小路,步行走到延吉去。叶群建议我带几个军工学员一起去,路上相互有个照应,并给我配备了手枪和东北地区的军用地图,还给了我延边地区师级驻军单位地址和负责人姓名及电话号码,以备紧急情况下得到部队帮助。

  我再次去向主席告别,说我先回哈尔滨取得红卫兵身份证件,再步行去延边。主席要我到延边后先作社会调查,交代我支持造反派,团结保守派,批判走资派的方针。还交代了一些干部政策和长途行军的注意事项。最后,主席问:“有信心吗?”我用当时流行的语录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主席说:“不对!”我愣了一下,心想那不是你自己说的吗?主席说:“中间再加一句:‘准备失败’。”我重新表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准备失败,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主席说:“这就对了,符合辩证法嘛。革命从来都不是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的。”

  1966年12月中旬,我返回哈尔滨,写了一张大字报,宣布加入哈军工红色造反团,从他们总团领到了化名“周进”的红卫兵身份证件和袖标。两天后,天不亮就带着由哈军工学员组成的六人小分队,按主席的要求,打起背包,踏着白雪,徒步向一千多里外的吉林省延吉市走去。

  我是揣着《解放军报》记者证的现役军人,为完成主席交代的任务,在哈军工红色造反团成立四个多月之后才宣布加入,并在加入两天后就离开了哈尔滨,远走延边去执行任务。1967年初走到延吉,组建哈军工红卫兵的延边联络站。在延边半年多时间里,除了和周总理保持电话联系外,曾几次回京向主席和总理当面请示汇报。同年8月初,周总理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在延边的任务已完成,要我回京,留在他身边,担任他处理东北三省问题的联络员,就没有再回哈尔滨。

  不知叶永烈根据什么“第一手资料”,出于什么目的,在给我创作的传记文学《寻访文》里,居然编造出“毛远新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这样的神话故事。对照他“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线,我的传记文学作品,用事实说话。”的宣言,他的纪实传记文学作品,真能称为“将留传于千秋”的“青铜艺术”吗?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6:05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5-9-9 15:19
哪里关了?我这不能回复呢!

毛远新:叶永烈与传记文学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4484958003521222%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5-9-9 16:08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9-9 16:04
毛远新异议很大。
我是双方理解 ;算都能够理解。
链接不支持。

果然是明感话题。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6:09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9-9 16:08
果然是明感话题。

就是,就是。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9-9 18:47
涨知识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8:57
井冈 发表于 2025-9-9 18:47
涨知识

大的文化背景是这样。总的说,叶永烈不错。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5-9-9 19:04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9-9 18:57
大的文化背景是这样。总的说,叶永烈不错。

是的是的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9-9 19:06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5-9-9 10:55
叶永烈是作家?

我靠!哈哈哈哈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9 19:46
呼啸的老鹰 发表于 2025-9-9 19:06
我靠!哈哈哈哈

欢迎。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5-9-9 19:56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9-9 16:05
毛远新:叶永烈与传记文学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uk=iyLbqX-hu2TQ7W-OLg4 ...

空空如也!

被三泡牛屎吃了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9-10 02:34
呼啸的老鹰 发表于 2025-9-9 19:56
空空如也!

被三泡牛屎吃了

牛多。鸟骚也多。没有风骚,只有尿骚。都是郭沫若。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