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究竟有没有道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11:49
标题: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究竟有没有道理?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20:34 编辑

【公理按】

在主帖《8岁未成年人,螃蟹你来教育引导他》后,看到螃蟹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儿童少年时代调皮捣蛋、上房揭瓦、狗都嫌的种种“劣迹”。
公某开玩笑,随口回了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古人诚不我欺,坐实了螃蟹至今不走正道。

螃蟹不服,开启胡搅模式说所谓“七岁看老”的真实含义,…… 是说“人衰老之后往往会和七岁的小孩子差不多”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一句中国民间俗语,意指通过观察三岁儿童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可以大致预判其长大后的性情;而到了七岁时,儿童的个性、行为习惯等已相对稳定,其展现出的性情对一生道路有较大影响,可用来预判其成年后的品行。

换个角度看,这句老话凸显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对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虽非绝对定论,但反映了儿童早期心理和行为模式对终身发展具有持续性影响的朴素智慧。

若较真儿起来,这个简单归纳显然难以令螃蟹这样的刺头服气,那就贴几篇科学研究成果,看看螃蟹还想如何狡辩。
----------------------

美最新研究显示:"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有道理
2010-08-18 北京日报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研究报告由即将出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和人的性格科学》季刊发表。

  对比4项特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他们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

  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性格行为延伸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难以改变性格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研究结论令人吃惊。

  “我们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他说,“这正好说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

  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我们认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他说,下一步的研究“将帮助我们了解性格如何影响行为”,以及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11:49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11:51 编辑

英国研究人员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据可依
2016年12月14日 来源: 新华社

    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简单测试或许能帮助预测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研究人员选择了1000多名出生于1972年和1973年的新西兰人,在他们3岁时让他们做有关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待到这些人38岁时,分析测试结果与他们人生际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测试分数低的孩子长大后拿救济金的可能性高38%,成为一名不负责任父亲的可能性高22%,吸烟的可能性高25%,超重的可能性高15%。

    参与研究的教授阿夫沙洛姆·卡斯皮说,得分低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功能比同龄人差,这些人机会有限,很难学会新技术,这些困难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让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另一名参与研究的特里·莫菲特教授说:“20%的人口消耗了社会服务的最大份额,这些人占用的医疗资源也最多、最可能犯罪、残疾、需要社会福利。”不过,若是尽早对这些孩子提供帮助,可能会缓解这一问题。(荆晶)(新华社微特稿)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11:49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12:06 编辑

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吗?
2016年9月23日   BBC

人的个性是多方面因素塑造而成的:基因、朋友、学校以及其他因素。是它们让你变成了今天的你。那么一个人的个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的呢?比如,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害羞的人,那这是否意味着你小时候就很害羞?

差不多是这样。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人在几个月大时的行为特征与长大后的个性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个性早就已经不可动摇,只是说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到幼年时期。

研究婴儿的心理学家通常所用的术语是“气质”(temperament)而非“个性” (personality)。在这一领域的最早的一项调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特拉·切斯(Stella Chess)夫妇观察了133名儿童从出生到30岁之间的生活,同时还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基于这些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婴儿气质的九种不同维度,包括活跃水平、心情和关注力。他们还认为不同维度的分数有趋同倾向。他们以政治不太正确的方式把儿童分为三类:“简单的儿童”、“麻烦的儿童”和“慢热型”儿童。

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可归为三类——简单、麻烦和“慢热”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这样的儿童分类是否预示着他们未来的人格类型?纽约的研究发现证据表明在三岁时被归为简单或麻烦的儿童在青年时期仍然表现出相同的个性,但是他们并未研究儿童气质与成人个性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研究婴儿气质的心理学家与研究成人个性的心理学家之间是不打交道的。不过,在过去十年左右,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婴儿气质并不完全能预测人长大后的个性,但是两者之间一定存在关联。

还要注意,婴儿气质的打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原来的九个维度被化归为三个大维度(不幸的是,心理学实验室常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几个维度):“努力控制”是指儿童的自控力和关注力(比如,抵抗玩具的诱惑);“负面情绪”正如其字面意义,是指恐惧、挫败等负面情绪;而“外向”或“精力充沛”与活跃度、兴奋和社交能力有关。

今年,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关于个性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网上发表。该研究让45个家长评价他们平均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气质,并在八年后再次评价孩子的个性。评价标准是成人个性的主要特点,比如外向和神经质。

小时候更为外向的孩子在长大后神经质的比例较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比较两个时间点的评价揭示出一些规律,比如在外向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笑的更多)在八岁时的神经质评价中得分较低(这意味着他们的情绪比较稳定);而在努力控制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在后来的自律性评价中得分较高。如果婴儿的注意力时间很长——那么就是好消息了,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在长大后会保持房间整洁。

这个研究中,不是一切都可以互相匹配——比如爱笑的、外向的婴儿在长大一些后,并没有在外向评价中得到高分——这提醒我们婴儿的气质并不是由命运决定。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达成一项共识,即一个人早年显现出的气质会构成他长大后个性的基础。”

惊人的是,一些联系甚至可以跨越四十年之久。2007年的一个研究中,来自捷克的研究者把评价婴儿气质的时间点推后,孩子的年纪从30个月到12岁不等。40年后再次测试时,他们发现个性的关联度非常高。

研究关注的两个特征是婴儿的脱抑制(disinhibition,类似于使用更为广泛的外向/精力充沛评分)和成人的外向人格。也就是说,婴儿期越是活跃和坚定的人,长大后在外向性和自我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方面得高分的可能性更大。

很多家长努力从最细微的行动中解读儿童长大后的个性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当我们在阅读这些关于个性的研究时,值得记住的是尽管个性在人的一生中表现出一贯性,然而它始终处于变化中,不可能在年轻时期的某个时刻确定一个人的个性在他长大后会成为某种个性(而且这还要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是哪一套成人个性)。不过,婴儿长大的过程中,其个性也会逐渐定型。比如当孩子满三岁时,他们的行为会更加强烈的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以伦敦心理咨询研究所的研究者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为例。他们在1975到1976年对超过一千名三岁儿童进行行为评分(分类标准为“适应力强”、“接受控制”、“自信”、“脱抑制”、“谨慎”),然后在他们26岁时再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这个跨度近30年的研究得到了惊人的一致结果。比如“自信的”儿童在长大后变得外向,而“压抑”的儿童变得非常内向。

任何生育小孩或与小孩共度时光的人都知道人会忍不住在婴儿的一笑一颦中寻找他正在出现的个性的迹象。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猜度的行为可能并不完全是徒劳。

但是这个领域也有严肃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植根于幼年时的行为倾向。找出这些标志就有可能在幼年期小心干预,引导孩子获得更为健康的未来。
(BBC中文网翻译)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11:49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12:13 编辑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從小的性格,決定終身品格表現
2020年4月18日 教養育兒大百科 王宏哲

教室外,一個3歲多的孩子,因為吃完了一包餅乾還想要,就用哭鬧來溝通,而且倒地不起不斷耍賴,爸媽很頭痛的說:就是常常這樣,明明聽得懂了,也知道不可以,答應你後又反悔,真不知道這麼小該不該對他說教?我說:當然該教他講道理及理解規矩!因為早期教育的其中一個大重點,就是要教3、4歲的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控制自己的慾望,因為這些會影響到一輩子的行為。

3歲的自我控制能力,決定品格表現
一項跨國的研究發現(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學院期刊),3歲多的孩子,自我控制力越差的孩子,例如東西看了就要拿、忘記教訓只有眼前所好而忘記規則、衝動性很高不能等待等這類的孩子…,研究者長時間追蹤他們到了成年32歲時,驚訝的發現,這些幼兒時期比較難自我控制的幼兒,長大之後,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及經濟危機。健康的問題發現,控制力比較差的孩子,長大難以管理自己的體重,提高了過胖及高血壓的機率,有些孩子甚至更容易成為菸癮、酒癮及毒品使用者。

而經濟能力則發現,難以自我控制的孩子,長大後管理金錢的能力弱,成為卡奴的機率大大升高,另外更發現這些孩子,長大後變成單親家長的可能性也比較高。所以,我一直在告訴所有的家長,3-5歲定終身的不是IQ、不是才藝學多少,而是品格力。

我除了跟家長談發展,談教養,妳一定也會發現我常跟大家分析孩子的個性,因為孩子幼兒時期的天生氣質與個性,是影響他一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沒有證據呢?當然有!

一項美俄合作的研究,先評估孩子的個性,在40年後,再深入的比對及調查性格的特徵。結果發現兒童時期的四種表現,會跟著我們到一輩子,研究發現語言流利度、適應能力、衝動性、自信心程度的重要影響!

1.兒童時期比較健談的孩子,中年之後,善於思考,比一般人可以控制大局;而兒童期不善交談的孩子,中年後,多半缺乏主見,較不耐挫,也有可能在人際關係中間有較大問題。

2.當年被認為適應能力較強的,長大之後有比較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而兒童時期,適應力比較差的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及語言能力較差,生活也比較消極被動。

3.兒童時期衝動性良好的孩子,長大之後,興趣廣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衝動控制很差的孩子,長大後缺乏安全感,與人不容易接近。

4.當人自信心程度較高的,認同自我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善於思考,比較容易表現出優越感;而自我貶低的兒童,也就是信心比較不足,長大後,個性就是容易內疚、容易抱怨、需要尋求各方安慰。

3歲看大,7歲看老的科學證據
其實,我們聽過的3歲看大,7歲看老,我這個學科學及醫學的,一直覺得有其中的道裡存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7歲時,孩子的數學及閱讀技能比較傑出的孩子,成年之後會有比較好的收入、較好的工作機會。

而為了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80年代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及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研究者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後來,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研究團隊十分驚訝,並在2005年提出報告。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所以,過去我們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齡,現今的科學發現竟是品格養成的關鍵期。

由此可見,在孩子3-5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教養,及老師的教育,有著非常關鍵及深遠的影響。天性與教養在天平的兩端,提醒現在家庭,更該有耐心的引導孩子修正氣質、觀察調整行為、發展孩子自己的優勢,孩子的心智在不斷的快速變化,當父母的要跟上腳步,一起成長。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10-1 13:31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5-10-1 14:41 编辑

丽丽你真搞笑,屁大事儿,回复里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还煞有其事的专门发个帖子。然后啰哩巴嗦巴拉巴拉扯了百米的裹脚布,也说不到点子上……

呵呵。

“性格”和“行为”那能是一回事么?你说的是“从小时候淘气,看到成年后也不走正道”——走不走正道,显然指的是具体行为。而人家那些科学研究指向的都是性格。人小时候和成年之后在性格上的联系。无论啥九型,十六型,还是十八型……性格本无优劣之分,任何性格的人,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就,性格也没有什么正邪,所以,不存在啥“不走正道的性格”问题。呵呵。

如果从7岁,就能看出一个人成年之后的具体行为,甚至包括走不走正道。还教育个毛线?警察也不用辛苦抓罪犯,把那些将来会犯罪的7岁孩子,统统都提前关进监狱,岂非万事大吉了?

一些城市还担心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从你最近这一段的表现看,我赶脚你也就是个初中肄业水平,连正经八百高中都没念过。呵呵。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5-10-1 14:07
如果说楼主是流水线上模具批量生产出来的一个珍珠,那螃蟹就是蚌壳里面天然形成的珍珠。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10-1 14:26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5-10-1 14:07
如果说楼主是流水线上模具批量生产出来的一个珍珠,那螃蟹就是蚌壳里面天然形成的珍珠。


过奖了,丽丽最多是波子汽水里的波子,弹珠跳棋里的玻璃弹珠。:)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5-10-1 15:03
不说你俩的辩论,单说这句话本身,自然是有道理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0:48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20:50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5-10-1 13:31
丽丽你真搞笑,屁大事儿,回复里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还煞有其事的专门发个帖子。然后啰哩巴嗦巴拉巴拉扯了 ...
嘿嘿~~,你螃蟹开口就是傻话,极少有例外
咋?不再坚持你对那话的愚蠢理解啦?——“人衰老之后往往会和七岁的小孩子差不多

瞎嘟囔啥,在事发现场,已经给你三言两语打脸的定论
开此帖,是专门讨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老话的,这些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它们左右开弓反复抽你螃蟹的小脸儿,只是附带外溢效应,你感到疼也得受着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18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21:21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5-10-1 13:31
...
“性格”和“行为”那能是一回事么?你说的是“从小时候淘气,看到成年后也不走正道”——走不走正道,显然指的是具体行为。

继续呓语傻话!即使肤浅如你,只看文字表面,“七岁看老”这句话,仅仅限于性格吗??
古人这句话的深意,除了性格方面,更包括气质与心理趋向,甚或品性等
而这些要素的具体化,或说题中应有之义,必然不能排除思维习惯(如逆反)、行为品格等方面

由此,可以推论:一个一惯性与社会常规拧巴、不走正道的人,往往可以从其儿童少年阶段的经历中找到原因、线索等
这也是精神分析(如佛洛依德)学派的主要成果之一

就凭你螃蟹几句幼齿的胡咧咧就能否定?展览你的无知而已
公某给你的那三言两语就是盖棺定论:你儿童少年阶段的无数“劣迹”,坐实了你至今不走正道……
讲真,你在论坛的全部表现——总是与常理常规拧巴,以奇葩为能事,都在反复证实、背书公某这个精准结论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5-10-1 21:21
三岁看老的本事我没有,但是看小学生判断他学习有没有前途还是基本没问题的。
作者: 天干物燥    时间: 2025-10-1 21:24
这句古人的话明显是不准确的,我小时候还是神童呢,七岁时更是人生巅峰,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巅峰才对,难道是因为我还不老?老了才能巅峰?呵呵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2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10-1 15:03
不说你俩的辩论,单说这句话本身,自然是有道理的。。。。。

古人这一朴素的经验总结,固然不是绝对的,但大意不谬,这是现代教育研究反复证实的

也只有无知无畏的螃蟹之流,才会冥顽不灵地否认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31
天干物燥 发表于 2025-10-1 21:24
这句古人的话明显是不准确的,我小时候还是神童呢,七岁时更是人生巅峰,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巅峰才对,难道是 ...

没人说那句话绝对准确,但大意不谬

另外,恐怕你对自己七岁的“巅峰”有什么误解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10-1 21:40
有小时候聪明长大也聪明的,相反的也有。
我小时候与环境隔着距离,不爱说话,谈不上有口才,有时候说话跟不上大脑。
长大后口才很好,工作逼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40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10-1 21:21
三岁看老的本事我没有,但是看小学生判断他学习有没有前途还是基本没问题的。

除了学习能力的判断——相对简单,小学生的个性、行为表现等,可预示更多

例如,那种比一般调皮捣蛋更出格的“坏孩子”,严重到几乎完全不守规矩,总是干坏事、惹祸,包括小偷小摸,更别提8岁就偷自行车,还谩骂失主的那种,如不严加管教,长大后成为社会渣子的概率肯定高于普通孩子很多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5-10-1 21:42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31
没人说那句话绝对准确,但大意不谬

另外,恐怕你对自己七岁的“巅峰”有什么误解

我觉得自己心智现在还是7岁,那看老的话我不得活几百岁啊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45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21:48 编辑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10-1 21:40
有小时候聪明长大也聪明的,相反的也有。
我小时候与环境隔着距离,不爱说话,谈不上有口才,有时候说话跟 ...
相反的情况,大多属于当年的观察有问题,或孩提时代有某种原因扭曲了表现

你的个例应该就是小时候生长环境导致害羞等,显示不出内在潜质和能力

长达后,历经学校和社会教育,特别是环境的改变,激发出自己的潜质和能力等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10-1 21:48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5-10-1 21:51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45
相反的情况,大多属于当年的观察有问题,或孩提时代有某种原因扭曲了表现

你的个例应该就是小时候生长 ...


害羞可能有吧,主要是感觉与环境隔隔不入。我就泡在书里了。小时候看了很多书。
比如我一直喜欢种花,现在也是,在农村被称为那个女孩喜欢游花观景。
比如我去干农活,收的庄稼强迫症一样摆得整齐,乡人作为趣谈。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1:50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10-1 21:48
害羞可能有吧,主要是感觉与环境隔隔不入。我就泡在书里了。小时候看了很多书。

这应该是传说中的儿时内秀型,长大刮目相看型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10-1 21:53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50
这应该是传说中的儿时内秀型,长大刮目相看型

就是个傻子。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2:0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10-1 21:53
就是个傻子。

女孩子小时候大多某些方面表现不充分,男孩子正好相反

作者: 天干物燥    时间: 2025-10-1 22:2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31
没人说那句话绝对准确,但大意不谬

另外,恐怕你对自己七岁的“巅峰”有什么误解

在省一级的文艺汇演比赛中拿到一等奖还不算巅峰的话,说明还有潜力?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2:29
天干物燥 发表于 2025-10-1 22:25
在省一级的文艺汇演比赛中拿到一等奖还不算巅峰的话,说明还有潜力?

呵呵,你现在靠演艺吃饭吗?

除了演艺圈,文艺汇演即使拿国家级奖,对人生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作者: 天干物燥    时间: 2025-10-1 22:37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2:29
呵呵,你现在靠演艺吃饭吗?

除了演艺圈,文艺汇演即使拿国家级奖,对人生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对“影响”和“巅峰”的理解与您不同,巅峰只是形容人生中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对人生有影响的事不一定是某些成就,也有可能是某些失败的影响更大,比如我就认为失败对我人生的影响更大一些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2:41
天干物燥 发表于 2025-10-1 22:37
对“影响”和“巅峰”的理解与您不同,巅峰只是形容人生中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对人生有影响的事不一 ...

这点没错,失败可能是更重要的精神财富

另外,“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是考虑巅峰这类,而是长大后的性情、人生未来的走向、表现等

作者: 天干物燥    时间: 2025-10-1 22:47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2:41
这点没错,失败可能是更重要的精神财富

另外,“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是考虑巅峰这类,而是长大后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复杂经历后综合表现,性格也会因经历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果真的如古人说的七岁看老,就真的不用考虑教育在塑造人方面的作用了,很明显,“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事后诸葛亮”一般的废话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2:54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 22:59 编辑
天干物燥 发表于 2025-10-1 22:47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复杂经历后综合表现,性格也会因经历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果真的如古人说的七岁看老,就真 ...
呵呵~,与事后诸葛亮恰恰相反
这句老话的深意,正在于提醒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教育,从一出生就要开始
因为有些基本的东西,3岁、7岁就形成了,且可能影响一生

现代教育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孩子的早期教育
而中国古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1 23:03
天干物燥 发表于 2025-10-1 22:47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复杂经历后综合表现,性格也会因经历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果真的如古人说的七岁看老,就真 ...

小狼晚安!
我有事先下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5-10-1 23:09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2:54
呵呵~,与事后诸葛亮恰恰相反
这句老话的深意,正在于提醒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教育,从一出生就要开 ...

这么说也有道理。
不过我和父母打交道少,读书在那个环境算出类拔萃,受到学校爱护,再加上看书和自我教育,也成人了。

作者: 窥天瞳    时间: 2025-10-2 11:13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40
除了学习能力的判断——相对简单,小学生的个性、行为表现等,可预示更多

例如,那种比一般调皮捣蛋更 ...

现在很多脑残认为这种孩子在将来才会有出息。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5-10-2 11:34
节日快乐!

老家有句古训,孩儿可极小,这句话应该是有道理可循的。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10-2 15:53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5-10-2 16:04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1 21:18
【“性格”和“行为”那能是一回事么?你说的是“从小时候淘气,看到成年后也不走正道”——走不走正道,显 ...

傻子,中国古人讲的啥“七岁看老”当然不是仅限于性格,而是算命,岂止是七岁看老呀,从你一出生,看你生辰八字,就知道你将来如何,走不走正道。但你后面拿来充门面所谓“最新研究表明”则基本都是在讲性格,气质,没有哪个学者或理论会认为什么从七岁,就能预测一个人成年后的具体行为,乃至命运。科学是不能算命的。哪怕是所谓“科学算命”,那也是伪科学。丽丽,你真的不像是个啥教授,愚民气质十分浓郁。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5-10-2 16:13
楼主就是个跳大神的,尽给女网友灌输一些错误的认知,让我想到很多寺庙和尚讲课,下面女居士跪地聆听的场景。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5-10-2 16:27
楼主是第一排那个,哈哈
https://v.douyin.com/Z4bhgvdEKXA/ iPX:/ i@C.Hi 01/30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10-2 17:34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5-10-2 16:27
楼主是第一排那个,哈哈
https://v.douyin.com/Z4bhgvdEKXA/ iPX:/ i@C.Hi 01/30

,十分魔幻,喜感……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0:48
螃蟹 发表于 2025-10-2 15:53
傻子,中国古人讲的啥“七岁看老”当然不是仅限于性格,而是算命,岂止是七岁看老呀,从你一出生,看你生 ...

“七岁看老”是算命???

主帖和后面几楼提供那么多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支持中国古人这个结论,你有脸当成算命?

你螃蟹的所有狡辩,无一例外,都是提供你思辨能力低下的证据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1:02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2 22:52 编辑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5-10-2 16:13
楼主就是个跳大神的,尽给女网友灌输一些错误的认知,让我想到很多寺庙和尚讲课,下面女居士跪地聆听的场景 ...
已经无数次提醒你,不要与我有任何交集
公某不理会你,更在多个帖子里没完没了
现在又肆无忌惮地羞辱所有无辜的女版友!

你家从小到老都没有家教吗?
你从来不知自尊、自重、人格为何物吗?
你这是顶风臭十里犯贱找抽,知道不?
你这是癞蛤蟆趴脚面,太膈应人,懂?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1:04
螃蟹 发表于 2025-10-2 17:34
,十分魔幻,喜感……

你螃蟹只能跟一夏虫不可语冰的癞蛤蟆抱团取暖啦?
怎一个鄙视了得,唉~~~,愁人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5-10-2 21:0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5-10-2 21:12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5-10-2 20:48
“七岁看老”是算命???

主帖和后面几楼提供那么多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支持中国古人这个结论,你 ...


无论哪个研究成果也不支持你的“七岁看成年后品性”(即成年后是否走正道),你这个就是算命。那些相对科学的统计分析,说的基本都是与道德品质无关的气质和性格。

你是在拉科学的大旗做迷信的虎皮……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1:25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2 22:53 编辑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10-2 11:13
现在很多脑残认为这种孩子在将来才会有出息。
呵呵,螃蟹就是这种论调吧?
其实,所谓这种孩子有出息,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大误区

在失去基本社会秩序的乱世,在某些个社会巨变的短期,在某些社会秩序欠佳的地方
某些缺教养、没规矩的人、小流氓、小混混及各类社会渣子,或许能找到翻身的机会

例如,旧中国军阀割据的乱世,杜月笙、张宗昌这样的人也曾有各自不同的“辉煌”
再如,改开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出现一些没啥学历的胆大妄为者发了财

重点是,这类人结局好的凤毛麟角,完全无法与有良好教养与学历者成功的概率相比
有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忘记是哪个大城市的数据,当年,第一批买了摩托车的人,在仅仅三、五年后就全部殒命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1:29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10-2 11:34
节日快乐!

老家有句古训,孩儿可极小,这句话应该是有道理可循的。

国庆中秋快乐!

“孩儿可极小”,还是第一次听说,不是很明白,请具体说说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1:3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10-1 23:09
这么说也有道理。
不过我和父母打交道少,读书在那个环境算出类拔萃,受到学校爱护,再加上看书和自我教 ...

早年的父母,几乎都不怎么管孩子,大多都是放养状态

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少数悟性好,又自律的孩子能脱颖而出,也是一种规律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5-10-2 22:07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2 22:55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5-10-2 21:06
无论哪个研究成果也不支持你的“七岁看成年后品性”(即成年后是否走正道),你这个就是算命。那些相对 ...
呵呵,无知到令人发指,还敢嘴硬西方研究成果不涉及是否走正道呢!
去看看西方对希特勒和很多不走正道之徒儿童少年时代的分析去!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