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3-12-13 21:51 编辑
抖音刚问世那会儿,大约2017--2018年,坊间流行一句话: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俩泰斗。
起初,里面到处是民间各种奇葩搞怪段子手。
傻啦吧唧卖傻。
但现在,谁敢小觑抖音和字节跳动。
流量为王。
曾经一窝蜂扎进微信公众号的个人/资本,又一窝蜂进军短视频。
咪蒙因一篇寒门学子的文章被质疑迅速终结公众号后,转身在短视频短剧赚的盘满钵满。
但我还是不热衷刷抖音,不是瞧不上它,APP而已,最终是为自己服务的,比如拼多多,经常在上面网购水果,便宜还新鲜。
瞧不上人间烟火,或者要靠外在来抬高身价,那是年轻时的浅薄。
现在,再狠斗私字一闪念,也闹不了灵魂深处的革命---我已混成老人家了,谁还在乎别人怎么看呢。
首要自己得劲儿。
之所以不刷抖音,一是怕上瘾,森森了解自己容易沉溺游戏/娱乐的德性,曾经对一个跳一跳的小程序欲罢不能,熬夜点点点,点得面如土灰,最终痛下杀手只好卸载。
还有就是,不想被无关的碎片垃圾信息干扰---秀才是谁他有多害羞油腻,谁家街坊邻里的奇闻异事,关我什么事儿。
这和对手机的态度类似---除了电话铃声,其余都是免打扰的静音,也就是,除非我拿起手机,否则所有的信息都不会被看到。
有急事,自然会打电话,非急事,到底看不看信息,得我自己说了算。
不想被信息捆绑。
这不算老派了。
生活趋向从简,无意义的社交,无用的物品,尽可能断舍离。
一个朋友更搞笑,他为了想让生活更少信息轰炸,曾经未雨绸缪滴一股脑买了5个老式手机,,,不过,最终还是成了果粉,
另外,曾经在版面问过:你的信息来源是什么。
觉得自己的信息来源并不单一和闭塞,平时“累的要死又赚不到钱”令人着迷的各种忙,空余习惯看看文字,电影,差不多足够消遣了。
并不排斥短视频。
微信视频号比较早的受邀开通,也会简单剪辑一些随拍/影视。
有时也顺手点开看,喜欢的音乐/影视/风景/摄影等也点赞。
时政也会点开看评论,能看到更多线头。
经常去B站搜视频。
最终,也打算像“思想史自由引力”那样,将主题文字转换为视频。
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今日头条,都有注册,差不多够了。
抖音也有注册,但不怎么发。
因为和全民K歌一样,大数据太殷勤,会将我和现实中的人互相推荐。
网络形同树洞,不想无所遁形。
不惹那个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