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老的夜 于 2024-11-15 14:45 编辑
刚才小云版主在我的《致敬一代巨星刘文正》主帖里说,我们可以聊聊有关中国流行音乐之事,那我就聊聊华语流行乐坛的一些人和事。
先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时期开始梳理。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内地出现流行音乐,以黎锦晖为代表人物的音乐人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它们称为时代歌曲,也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和起源。
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中的地位。这些歌星的演唱技巧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周璇则是这一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乐坛明星。后因日军占领上海受到干扰,但他们最终延续至40年代末期。
1949年后,华语流行音乐中心转到了港台,而台北则是中心之一。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执政台湾禁止使用日文,并限制台湾原有居民使用闽南语。导致日语流行音乐和闽南语音乐从日据时期的发展高峰一落千丈。华语流行音乐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流音乐。
在中国香港地区,随着一大批音乐企业及歌星从上海等内地城市移居至此,华语流行音乐也开始繁荣。
自二战结束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华语流行音乐也逐渐进入发展阶段。
继续……
一、上面所说的1917~1949年,这都属于华浯流行音乐的“上海时期”。当时并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形式,一小部分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1949年后其中一部分转移到香港发展。
二、1950-1969年为“香港时期”,姚敏、姚莉兄妹为代表,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影片中很多时候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而是请专业歌星配唱。到了二十世纪60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开始兴起。主要代表人物许冠杰。
三、:1970-1981“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都是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的时代曲,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出现开始衰落。70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意义深远。1974年台湾校园歌曲的奠基人叶佳修创作了第一首校园歌曲《流浪者的独白》。
1970-1980年,流行音乐传播途径是最初的收录机和磁带,随着电视的进入,传播媒介也在广播电台之后又增加了电视这一新媒体。流行音乐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包括中文流行音乐,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华语流行音乐。
当时的邓丽君成为了横跨数种流行音乐的明星。她在华语流行音乐、日语流行音乐、闽语流行音乐、粤语流行音乐以及英语流行音乐世界中均独树一帜,其歌迷遍布亚洲乃至全球。
与邓丽君并驾齐驱的男歌星刘文正也迅速红遍港台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一代偶像明星,被称为中国“猫王”。
音乐人刘家昌、叶佳修、陈彼得都是这个年代的代表人物。
四、1982年之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呈现衰落趋势,罗大佑《之乎者也》专辑横空问世,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将台湾歌坛的风格彻底改变,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融入了欧美流行元素,奠定了新城市流行音乐的基础。
1985年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将华语流行音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首歌最初由60位歌手完成演唱,迅速传遍了亚洲并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标杆。
80年代香港乐坛正是粤语盛世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实力强悍的歌手,也正是“谭张争霸”时期,他们对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1979~1984年,内地成立的音像出版单位达300多家。由于中国内地当时还没有著作权法,所以,大量的出版社使用内地歌手大量翻唱港台作品。邓丽君、刘文正几乎是所有歌手们学唱的样板。当年的张行、吴涤清、成方圆、王洁实和谢莉斯二重唱就是代表人物。《迟到》《梅兰梅兰我爱你》《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传遍大街小巷。1985张啬也因翻唱红极一时。
1979年年底,李谷一的《乡恋》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的第一首流行歌曲”。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是第一位正式登台的歌手,也因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内地流行乐坛无人替代的地位。1984年,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成为每年春晚的必唱曲目,也是春晚固定的压轴节目。
也是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以港台第一位歌手身份亮相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他带来一首由香港“鬼才”之称的黄霑填词、王福龄作曲的《我的中国心》让全国观众激情澎湃,并因此获得第三届神钟奖。这首歌收录在2021年发行的中宣部“学习强国”献礼音乐专辑《百年》中。
1986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设立“通俗唱法”,同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首届全国民歌通俗歌手大赛”。标志着流行音乐在内地被官方认同。但那时还不叫“流行歌曲”,叫“通俗歌曲”,即“通俗易懂”的歌曲。高校虽然有流行音乐课程,但都属于辅修课,停留在模仿阶段,直到90年代才有正式的专业流行声乐课程。
同年,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和崔健的《一无所有》一炮而红,宣告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正式崛起……
大框架已经完成,后面我们就从一些人和事慢慢细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