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长,历史文献多,读古书,能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然后,看看现在的生活,我们就会想想未来的生活。那么,未来的人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是什么样子的。这句短语揭示的问题是,谈人,我们谈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物质生活吗?如果答案是:不是,那么这是一个需要论证的命题吗?我给的答案就是:不是。
人应该在保有基础的物质生活以后,追求精神生活。但是过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康德说过:如果人类社会没有道德,那么我们活着干什么呢?那是和万物一样,不断无知地重复和轮回。人最宝贵的精神特质是拥有自知的能力,或者是自觉。说得准确一点,是精神自觉。这和万物做了一个最根本的区分。
人最容易沉迷或者迷失在自己生活的历史中,在这段短暂的亲身经历的历史中,人容易陷入这样的印象里:人类大概都是这样过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历史的、地域差异的,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和精神感受,差别都非常大。尤其是现在,我们马上会陷入一种电子生活方式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我们将丧失的触觉有哪些。
我们可以用一个这样的划分,把人类的生活重新划为三个阶段:没有电子生活的阶段;电子人的世界;人工智能社会。
我们这一代人,拥有完整的非电子生活的经验;我们接触万物、了解社群生活、和其他人有完整的情感加流。我们习惯的是那样的经历,而且几千几万年如此。
但是,也是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我们实质上已经成了电子人,不过,我们是成年以后才变成电子人的。变成电子人以后,我们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都丧失了触觉,但是我们觉得自己还是完整的,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非电子的世界。
而我们的小孩,就不一样了。现在有大量的小电子人,是捧着手机长大的。他们的心灵从小就没有了人类情感的热量,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在电子世界里。现在的家长都很努力了,让小孩尽量远离电子产品,但是已经有一部分家长是失控了。伴随电子产品长大的这群小孩,他们的精神人格会是怎样的呢?我想对于我们这些非电子世界长大的人类来说,他们可能是一群无法交流的怪物。但是,他们可能认为我们是一群无法交流的怪物。我们会站在各自理所当然的立场上去看待对方。为什么呢?因为,在人的精神视觉里,它就是智能从自我出发的。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社会,而电子人群体正在形成。这群人的特征我们现在已经看得见了。其实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所有人都很清楚。几乎所有的时间,眼睛都不会离开屏幕。不是电脑,就是手机。电子生活已经影响到所有的一切: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性生活、睡眠。这一切自然影响人的健康、精神状况、理想和事业。
总的一句话:人会以异乎寻常的电子流量的形式快速消耗自己的人生。这就是电子人未来的生活。
人的精神终将被信息碎片所撕裂,最严重的状况,是丧失了理想。这个理想可不是指高大上的事业,这个理想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追求。电子人会丧失任何追求,因为电子人的精神被电子麻痹了,他们会在信息的碎片里忽略了所有。哪怕什么时候偶尔想做点什么事,很快这点火苗也会被信息淹没。
人的脑子就是一个信息处理器,而电子世界是一个无穷大的信息源和窗口。个人在和这个无穷的信息世界结合以后,他是必然会丧失自我的。所以,他们不会再拥有理想。人类失去理想,就会活得无所谓了。乞丐也是有理想的,他会期待有个善长仁翁经过他的身边赐他财务,而电子人做了乞丐以后,连这样的理想都会丧失,只要他手上还有一个电子设备,他就不会在乎过得怎么样。
非电子世界的信息,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生活体验才会进入人类的心灵或者头脑被感受和处理,而电子世界却是直达的。电子人的双手和眼睛被锁定之后,他们的其他器官都会退化。
人不仅仅丧失理想,同样会丧失道德。不是我们的生活不需要道德,而是,道德和理想的命运是一样的,它只是单纯就是被忽视或者忽略了。电子人不会关心家庭生活,也就不会关心他人。现在我们在地铁里已经能看到了。当所有人都沉默在手机里,彼此互相之间就忽略了。除了目的地,我们的人生旅途就像一趟地铁,中间再也不会发生什么触碰和交流。
出生、捧着手机、死去。这有点像:上地铁、捧着手机、下地铁。
所有人都精神麻痹的世界。应该怎么生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