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内卷化摆在这里,如果家长不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八成是没希望的。可是如果家长带着焦虑之心去陪孩子学习,孩子是绝对没希望的。不仅没希望,还会厌恶学习,和家长因为读书学习亲情破裂。
焦虑之心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来自于3个原因:
第一是无知!
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学习不好,未来没希望,但是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过这件事。首先学习好坏和未来的人生不是绝对统一的。在今天,学习好的未来混的不如学习一般的人也不少。其次学习本身也不是只凭借努力就能好。第三家长总在孩子跟前唱衰学习不好没未来,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个道理就好像喂饭只能让孩子更没食欲一样。
第二是差距。
人与人生来就是有差距的。即便是在同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孩子的成绩也是有差别的,这就好比孩子跑步也不是一样快一样。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开始学习就不如别人自然就焦虑了,想到的是孩子将会被未来的社会所淘汰。
第三是攀比。
现在教育各种内卷,各种鸡娃。你孩子一周看1本书,我就要孩子看两本、三本......。这种虚荣心造就的攀比之下,焦虑自然出现。
作为家长,为什么要消除焦虑?这个很简单,因为焦虑会让家长变成瞎子,看不到孩子在成长中,甚至是学习中的闪光点。每天能给孩子灌输的只有焦虑。在这种前提下,即便是孩子有内驱力,也只能是痛苦的学习。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教育之前,首要摆脱焦虑。那应该如何做呢?我觉得要做到这几点:
一、学习陪伴是一个人,学习教育也是相同的一个人:
在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一般是一个人。那么学习教育也要一个人说了算,这一点非常重要。培养学习的那个人需要头脑理智,情绪稳定。所以我是不建议女性陪伴孩子学习。陪伴孩子学习与教育孩子学习的一定是一个人。
二、了解能力:
陪伴孩子学习的家长不仅要精通学习,还要有了解能力。知道自己是谁,孩子是谁,自己家庭什么条件,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了解了这些,才能设计最适合孩子的学习。如果家长只是信奉意志力无敌,努力无敌,那就不配教育孩子学习。
三、管好伴侣:
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父母哪个管孩子学习,都要管好另一半,管不住学习基本没希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别以为都是为了孩子好,意见可以有分歧。有分歧不要当着孩子说,当着孩子必须听一个人的。我说个例子:比如夫妻中的一个人在和孩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用法。这时候另一个忽然在旁边来了一句:“现在和这个较劲有什么用?你看**都学到二元一次方程了。”这句轻飘飘的话可以把陪伴孩子学习的家长的前期努力全部废掉,远比其他人说100遍“学习有个屁用”危害更大。孩子会想:人家都学到二元一次方程了,我还和一元一次方程较劲有什么用?是爸爸(妈妈)陪伴的问题吧?那还有人学到了一元二次方程,三元方程,不等式呢?是不是差距很大,焦不焦虑?痛不痛苦?实际上呢,别人学的靠前,有可能学的囫囵吞枣,也可能就是整体强,但是无论哪个与你孩子有个毛关系。自己孩子去追人家进度,只能是舍本逐末。
做人最忌嘴贱!嘴贱之人只图一时嘴里痛快,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自己却看不到,这种人就是小时候缺教育,长大挨揍都是活该。如果家庭中有个不受控制的嘴贱之人,孩子是教育不好的。
四、了解努力的极限:
这一点很重要。本来是幼儿园小朋友就该知道的事情,只可惜很多成年家长被各种宣传语影视鸡汤灌傻了。努力也好,意志力也罢,都是有上限的。一个最简单的验证:你上学时有没有欺负你,你却打不过的人?如果有你为什么打不过?没努力吗?还是没有意志力?学习也是一样。实际上就绝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努力了上限也不高。什么小学一年级就学到五年级的东西了,那是胡扯蛋,给那种学生一份五年级中等难度的考试试卷,你看他能考多少分?对于小学生,从小开始学再多的东西,用再长的时间去学习,收获也是有上限的。这就像种地,亩产也是有上限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家长做到以下三点,孩子的学习就能超过8成以上的同龄人,在内卷时代也一样:
1、接受服从教育:
孩子从小要立规矩,知敬畏。在学习时要全力以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不焦虑,就能保持孩子良好的学习心态。
3、保持对成绩的平常心:
不要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改变自己的学习节奏,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改变对他的学习态度。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