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过风铃的题为“我见”的帖,果然充溢“我见”。执“我见”的人有很多,本来不必我来破“我见”的,只因为点我的名,我才写一段回话。
❶“看了徐公孰同学的帖子……不知道这是不是徐同学的意思。”
❷“我是觉得这段话用‘骨气’和‘自强’作为判断爱的标尺,是一种价值上的独断主义。”
上摘两句原话里:第一句在说:“不确定徐公孰的帖文旨意”;第二句明确说出风铃同学本人我“我见”来。
所有后文我没有再读一字,显然与我无关:说什么,怎么说,誰会跟进来说东道西,都与我和我的帖子无关。
辞达而已,此帖足以煞尾。然而在人情上尚不圆满,就多说几句闲话。
什么叫“风骨”?“蓬莱文章建安骨”,文章的“风骨”即“赋”,直叙其事。写文章多用动词多用名词,叙事有本末始终,即见风骨。论文之风骨,可鉴人之骨格。人的骨气,即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风铃同学的“我见”帖,“一种价值上的独断主义”这行字之后,因为未拜读,不议。此前的几段话,行文没有风骨,以其叙事不实在也。自己心中尚不确定,匆匆发而为文,不知图个啥呢?假如以此招来众口纷纭,那就是“媚俗”。若嫌这个“媚”字不好听,改成kitsch吧,刻奇。
又回头查看我的原帖,再具体地说风铃同学的帖子怎么媚俗:
我的原话是:“有一种爱,无论贫与富……有一种爱,爱富嫌贫……”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句,世情多态。风铃同学改成:“爱如果没有‘骨格’(即骨气、自强),就是浅薄的攀附与趋利避害”,二者不可得兼,是个选择句。
风铃同学不但改,而且更进一步说那是“一种价值上的独断主义”。咱也不敢问什么是独断主义,就当是赞美辞吧。当然,在赞美风铃同学的改进,显与我无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