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人生几何:替你看日出
查看: 13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几何] 人生几何:替你看日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7-21 09: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回家没待几天,但是值得记忆的细节还是不少。上一篇简单说了说,算是概述,这篇补充点细节。首先没待几天这事儿,主要倒不是客观上没时间,更多是我不想在老家待太久。长辈们年纪都大了,平辈们各有各的事儿要忙,不想太麻烦大家。许久不见,偶尔回去一趟待个三天两日的,见到的总归就是最美好的一面,这也就够了。与人交往我是一直谨守分寸感的,甚至偏保守和疏离一些。这样虽然我们来去匆匆跑得累一点,但至少彼此心理上不会累。好听的暖心的都差不多能说到,另外一些烦心的都还来不及说,我喜欢这种流于表面的美好。见面时间短,更多的感受就是意犹未尽,意犹未尽就还可以期待下次,挺好。

回家之前跟二姑打电话的时候,她突然回顾起爷爷还在的时候,说婶子当年如何如何。我及时打断了,这事儿的真假我不想知道,过去的都过去了,我知道了又如何呢?替谁讨回公道?你们作为亲生子女都不去,我一孙子辈操那心干嘛?我自己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所以别人家的难处我兴趣极小,即便血铅那种,我也只是转了两篇评论在朋友圈,且一个字都没有写。回到家,大姑也说了堂弟最近好像又借贷多少万。我也只是听着,然后很快就换了话题。不想知道,也不想掺和,多数普通人在如今世道下就是泥菩萨,不给别人和社会添乱的,都已经可以算是好人。当然,婶子和堂弟从未对我说过这些事儿。我给婶子的红包人家也不要,推辞了很久才只收了1千,因为觉得我们在外也不容易。

确实也不容易,从小时候天天的事儿、翻盖新房、失业、老人癌症等,我们家事儿也不少。但这些其实并不足以为外人道,我这次回来才对老家人说去年我失业的事儿,这也是去年暑假我没回老家的原因。怎么回呢?我相信,亲戚们各家也都有各自的辛苦,但我并不想听,人家也不说。就简单点,见个面吃吃饭,聊聊彼此都暖心的事儿,挺好。虽然流于表面,但是彼此也都需要。掏心掏肺那事儿,不能只考虑自己爽,也得考虑人家是否愿意听,听了啥感受。我除了在网络里面对陌生人,现实中几乎不对人那么做。真憋不住了,还可以求神拜佛的时候,总归也就是说说,其实都没什么用。日子,总还是自己去过,好不好的,除了努力,更多还是看命。

众生皆苦,与人交往我会选择多一丝善意。之所以不更多点,是因为给不起。去日照的第一天晚上,我下楼去洗衣房洗衣裳。洗衣模式有两种,15分钟快洗和1小时常规洗;烘干模式也是两种,30分快烘和2小时烘干。就我在那边等待的三小时来看,基本上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一半一半吧,第二种还稍多点。轮到我烘干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俩孩子也在等烘干,但问题是,最快一个结束的烘干机也要等半小时以上。我果断按停了一台已经烘了一个半小时的烘干机,把里面衣服拿出来,让她去烘干。按说是不该多管闲事的,不沾他人因果才是普通人活着的正确法则,但是,有些事忍不了。那个小男孩可能也就三四岁,瞌睡得不行了。

我12点带着烘干七八成的衣服(快烘)回房间晾上,叶子和天天已经睡了。第二天早上四点半我醒了,穿上衣服去海边替他俩看日出。我知道他们起不来,也没有叫醒他们。海边看日出的人不少,大家一起期待。等了有二十分钟吧,太阳出来了,从露出第一丝红开始,到整个跃出海面,也就用了大概两分半钟。太阳下面,海面上铺开一道美丽的红。我用手机完整记录了这一刻,然后发给熟睡中的叶子。坦白说,那一刻的景色的很美的,但我也并没有多感动。我不是一个容易被自然感动的人,反而是容易被人间的一些情感和细节所打动。如果要说感动,我当时也更多是自我感动——你看我12点多才躺下,4点多就起来给老婆孩子录制日出的视频,多好一男人啊。

回老家一共跟亲戚吃了三顿饭,第一顿是跟婶子一家,闲话家常;第二顿是跟大姑和大表姐一家,最丰盛,但聊得也最表面。聊得最深的是跟三姑家表妹那一顿,就表妹一家三口和我们三口。俩孩子就差一个月,大家聊生活聊教育,共同话题最多。那孩子学习不好,原来表妹辅导功课,家里经常鸡飞狗跳。用表妹夫的话说就是,那家不要说孩子了,我都不想回。后来把孩子送晚托班,放学后去那里把做作业做完再回家,家里立刻就和谐了。俩人下班回家后喝点小酒,享受二人空间,表妹健身,表妹夫跑步,一家皆大欢喜。孩子回来了,就享受亲子时光,学习的事儿在家里不谈,免得伤感情。学好学不好的,家不能散了,身体不能垮了,至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两家人收入都不差,总归比多数人强了。

那顿饭吃了仨小时,表妹家孩子只参与了不到20分钟,其他时间就是玩游戏。天天吃了一个来小时,然后过去伸着头看他玩了接近俩小时。俩孩子玩得很开心,那孩子对天天引为知己。就像我小时候,也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我俩一起把家里的酒瓶子卖废品,换钱去游戏厅玩。玩手机游戏的问题目前看确实很严重,大表姐家的孩子聚餐时也是一直在玩,还有堂弟的孩子。问了一下,班上近视眼的孩子都超过了一半。这东西控制不好,要说不影响学习是不可能的,我家跟天天在这方面也是一直斗智斗勇。但如今网课以及手机发布和提交作业的现实情况下,要说完全不让孩子碰,也很难。他们同学们之间很多所谓共同话题,就只是游戏,毕竟他们除了学习和游戏也没有其他什么生活了。

叶子和天天昨天回到家就睡了,从五莲那边酒店出发算,他们在路上坐了7个小时。这趟“铁腚之旅”确实很折磨人。我大约用了5个半小时就到了济南的酒店,然后立刻去边上的那家小饭馆吃饭。我爱吃他家的饺子和驴肉火烧,虽然饺子没有我自己包的好吃,但20个的小份才12块;驴肉火烧一个才7块,虽然大概率是假的,但是味道不错。可是昨天刚走进去,就看到一片兵荒马乱。大包小包摆了一地,桌子歪扭着挤成一堆。我问正在忙活打包的店员说:“看样子,是不能点了?”她尴尬笑了笑说:“不能点了,关门了。”
河蚌赌徒 2025年7月2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7-21 09:16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的情感辩证法:评《替你看日出》中的生存哲学

这篇散文以简练克制的笔触,勾勒出现代人在亲情维系与自我边界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用近乎人类学观察的冷静视角,记录下当代家庭关系中的典型样本——那些刻意维持的"美好表面",实则是疲惫生命相互照亮的温柔妥协。

分寸感作为情感护城河

文中反复出现的"分寸感"概念,实则是当代人处理亲密关系的核心法则。作者对亲戚借贷、家族恩怨的"选择性失明",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在老家仅待三天的决定,表面是体贴他人的不打扰,深层则是保护关系保鲜的生存智慧。这种"流于表面的美好"恰如烘干机里刚烘好的衣物,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既不会灼伤也不会冰冷。

代际困境的镜像折射

教育讨论部分构成最富张力的叙事单元。表妹夫妇用晚托班重构家庭边界,与作者"斗智斗勇"的教育方式形成有趣对照。当游戏成为新时代的"卖酒瓶换游戏币",两代人的童年以不同的货币符号完成交接。那些沉迷手机的孩子,实则是数字时代的我们自己——用虚拟成就填补现实缺憾的补偿机制从未改变。

偶发善意的生存启示

按下烘干机暂停键的瞬间,是全文最具文学张力的时刻。这个微小却果决的干预,解构了"不沾因果"的生存法则。作者在帮助陌生母子时,其实也在完成某种自我救赎——那个"给不起更多善意"的自我,在他人困顿时依然选择了柔软。这种偶发的共情,恰是庸常生活中最珍贵的生命火花。

日出意象的双重隐喻

"替你看日出"的浪漫举动,暗含当代人特有的情感代偿机制。录制日出视频的行为,既是丈夫的角色扮演,也是现代人普遍的情感外包——通过仪式化的付出证明爱的存在。而日出本身的美景反而退居其次,这种本末倒置恰是数字时代亲密关系的典型特征。

生活哲学的温柔注脚

全文以一家倒闭的小饭馆收尾,这个看似闲笔的细节实为点睛之笔。它提醒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那些被淘汰的慢节奏生活,恰恰是情感最丰沛的容器。作者用近乎冷酷的清醒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存智慧,或许正在于接受"流于表面"的必然,同时珍视那些突破表面的偶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7-21 10:02 |只看该作者
确实应该远离他人因果,但是对于血铅超标的事件,还是应该转发呼吁一下的,就算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预防。我一直对底层奋斗者保持警觉,这些人如果没有管控,什么都干得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7-21 10:04 |只看该作者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俩孩子也在等烘干,但问题是,最快一个结束的烘干机也要等半小时以上。我果断按停了一台已经烘了一个半小时的烘干机,把里面衣服拿出来,让她去烘干。按说是不该多管闲事的,不沾他人因果才是普通人活着的正确法则,但是,有些事忍不了。那个小男孩可能也就三四岁,瞌睡得不行了。

这件事不叫沾人因果吧,只是助人为乐。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7-21 10:06 |只看该作者
他们同学们之间很多所谓共同话题,就只是游戏,毕竟他们除了学习和游戏也没有其他什么生活了。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我儿子不玩网游都面临过这种孤立。不仅会被孤立,甚至有时候会被挑衅,所以呢,要想我行我素,功夫比学习重要。到了高中,能进这个高中的,都是不把游戏当休闲全部的学生。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7-21 10:08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7-21 10:02
确实应该远离他人因果,但是对于血铅超标的事件,还是应该转发呼吁一下的,就算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预防。 ...

是啊,我都很少转发时评了,但这个也转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7-21 10:09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7-21 10:04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俩孩子也在等烘干,但问题是,最快一个结束的烘干机也要等半小时以上。我果断按停了一 ...

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7-21 10:09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7-21 10:06
他们同学们之间很多所谓共同话题,就只是游戏,毕竟他们除了学习和游戏也没有其他什么生活了。

无论是小 ...

确实是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7-21 12:46 |只看该作者
你都不发一张旭日东升给我们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7-21 13:45 |只看该作者
天凉hao个秋 发表于 2025-7-21 12:46
你都不发一张旭日东升给我们看看?

哈哈,我有个视频,可以放到群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7-21 16:28 |只看该作者
在分寸与烟火间,照见生活的本真 —— 读《人生几何:替你看日出》随想
河蚌赌徒的这篇随笔,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抒情,却像一壶温吞的老茶,初尝平淡,细品之下,尽是生活的回甘。文字在家长里短、旅途碎影中自然流淌,字里行间藏着对人际关系的通透洞察,对生活苦难的温和接纳,更有对平凡日子里细碎美好的珍视。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人情往来与生存常态,在 “流于表面的美好” 与 “不轻易触碰的内核” 之间,勾勒出一种当代人特有的处世智慧。
一、距离感里的清醒:人际关系的 “保鲜剂”
“不想在老家待太久”,开篇这句直白的话,道破了作者对亲情交往的态度。这种态度并非冷漠,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 “分寸感”——“待个三天两日,见到的总归就是最美好的一面”。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亲情关系常常陷入 “近则不逊,远则怨” 的困境:相处过久,难免暴露彼此的疲惫与矛盾;距离太远,又易生疏离与隔阂。作者选择 “来去匆匆”,宁愿身体受累,也要避免 “心理上的累”,实则是为亲情关系注入了一剂 “保鲜剂”。

这种 “分寸感” 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好听的暖心的都差不多能说到,另外一些烦心的都还来不及说”,短暂相处过滤了生活的苦涩,留下的是彼此最体面、最温暖的模样。正如作者所言,“意犹未尽就还可以期待下次”,这种留白式的交往,让亲情始终保留着一份念想与期待,而非在琐碎的摩擦中消磨殆尽。这让人想起木心说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慢的不仅是时光,更是人与人之间留有余地的距离。在如今 “内卷”“内耗” 成为常态的社会,这种主动为关系 “减负” 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

作者对 “分寸感” 的坚守,还体现在对他人私事的 “不追问、不掺和”。二姑提及爷爷在世时的旧怨,他及时打断;大姑说堂弟借贷的事,他听着然后换话题。这种 “不掺和” 并非冷漠,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替谁讨回公道?你们作为亲生子女都不去,我一孙子辈操那心干嘛?”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 “多数普通人在如今世道下就是泥菩萨”,自身难保之时,强行介入他人的困境,往往是 “添乱” 而非 “帮忙”。这种对个体局限性的承认,对他人命运边界的尊重,是成熟的处世哲学。
二、“众生皆苦” 的共情:不倾诉,是另一种体谅
文中反复出现 “众生皆苦” 的感慨,这构成了作者处世态度的底色。“我们家事儿也不少”,从小时候的日常琐事到翻盖新房、失业、老人癌症,作者并未回避自家的艰难,但他强调 “不足以为外人道”。直到这次回家,才对老家人说起去年失业的事 —— 这份迟来的倾诉,恰恰体现了他对他人的体谅:“亲戚们各家也都有各自的辛苦,但我并不想听,人家也不说。”

这种 “不倾诉” 与 “不想听”,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在传统观念中,亲人之间似乎应当 “掏心掏肺”,但作者却清醒地意识到:“掏心掏肺那事儿,不能只考虑自己爽,也得考虑人家是否愿意听,听了啥感受。” 生活的苦难具有私密性,有时倾诉并非寻求解决办法,只是情绪的宣泄,但这份宣泄可能会成为他人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 “大家都不容易” 的当下,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过度暴露自己的伤口,反而可能让对方陷入 “帮不上忙” 的愧疚与尴尬。

作者的这种态度,在当代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社交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展示生活的光鲜,而将苦难藏在角落 —— 这并非虚伪,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体谅。就像作者说的,“见个面吃吃饭,聊聊彼此都暖心的事儿,挺好。虽然流于表面,但是彼此也都需要。” 这种 “表面的美好”,实则是给疲惫生活的一丝慰藉,让人们在艰难中依然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文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动人:作者给婶子红包,对方推辞很久只收了 1000,“因为觉得我们在外也不容易”。这份推辞里,藏着与作者相似的体谅 —— 你有你的艰难,我有我的分寸,彼此不高估对方的承受力,也不低估对方的善意。这种双向的 “不添麻烦”,正是普通人之间最朴素的温情。
三、细节里的温度:克制的善意与生活的本真
尽管作者强调 “疏离” 与 “分寸”,但文中的细节却处处透着柔软与温情。在日照的洗衣房,他明知 “不沾他人因果才是普通人活着的正确法则”,却还是果断按停了烘了一个半小时的烘干机,让给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 —— 只因为 “那个小男孩可能也就三四岁,瞌睡得不行了”。这种 “忍不住” 的善意,与他一贯的 “疏离” 形成对比,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柔软。

更动人的是 “替你看日出” 的细节。“第二天早上四点半我醒了,穿上衣服去海边替他俩看日出。我知道他们起不来,也没有叫醒他们。” 这份 “替看”,没有轰轰烈烈的表达,却藏着对家人的细腻体贴。他用手机完整记录下日出的过程发给熟睡的妻子,“坦白说,那一刻的景色很美,但我也并没有多感动…… 更多是自我感动 —— 你看我 12 点多才躺下,4 点多就起来给老婆孩子录制日出的视频,多好一男人啊。” 这种坦诚的 “自我感动”,消解了抒情的刻意,反而让这份爱意更显真实。

与表妹一家的聚餐,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现实的敏锐观察。表妹家为了避免辅导功课的冲突,让孩子在晚托班完成作业再回家,“家里立刻就和谐了”。这种选择背后,是对 “家” 的本质的理解:“学好学不好的,家不能散了,身体不能垮了”。这与当下许多家庭因教育焦虑而鸡飞狗跳的状态形成对比,揭示了 “放过自己” 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而关于孩子玩手机游戏的问题,作者的观察尤为深刻:“班上近视眼的孩子都超过了一半”,“他们同学们之间很多所谓共同话题,就只是游戏,毕竟他们除了学习和游戏也没有其他什么生活了。” 这不仅是对单个孩子的担忧,更是对当代教育生态的反思 —— 在网课、作业数字化的现实下,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捆绑已成必然,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困境。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客观呈现,这种 “不评判的观察”,恰恰体现了对生活复杂性的尊重。

结尾处,常去的小饭馆突然关门,“一片兵荒马乱”,作者的失落藏在平淡的叙述里。这家饺子 12 元 20 个、驴肉火烧 7 元一个的小饭馆,是作者奔波途中的慰藉,它的消失像一个隐喻 —— 生活中的许多熟悉与安稳,都可能在不经意间逝去。这种淡淡的怅惘,为全文增添了一丝生活的厚重感。
四、结语:在 “流于表面” 中,守住生活的底色
这篇随笔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深刻的哲理,却在琐碎的生活片段中,勾勒出一种清醒而温和的生活态度。作者选择 “流于表面的美好”,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 “众生皆苦” 的底色上,为自己和他人保留一份喘息的空间;他坚守 “分寸感”,不是拒绝联结,而是以更成熟的方式守护亲情与友情;他 “不倾诉、不掺和”,不是冷漠,而是对他人命运的尊重与体谅。

在这个强调 “深度”“真实” 的时代,作者却坦然拥抱 “表面的美好”,这种选择本身就充满智慧。生活的本质,或许本就不在惊天动地的事件里,而在这些 “流于表面” 的分寸、体谅与善意中。就像作者替家人看的日出,无论是否被看见,太阳总会升起;日子无论好坏,总要自己过下去。而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瞬间,那些守住分寸的体谅,那些不轻易言说的苦难,共同构成了生活最本真的底色。

河蚌赌徒的文字,像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在烟火人间中捕捉着人性的微光。他的叙述没有呐喊,没有批判,只是平静地呈现,却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的生活 —— 原来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身边的美好,也在艰难的日子里,努力地活出一点滋味来。这,或许就是生活最动人的样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7-22 06: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无言 于 2025-7-22 06:22 编辑

新贴呀看了一半了。终于回五莲了,恭喜恭喜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7-22 08:10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7-22 06:19
新贴呀看了一半了。终于回五莲了,恭喜恭喜

哈哈,谢谢
是啊,了却一桩心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