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睡觉前,看了一段大冰连麦。
一个妈妈,说女儿社恐,大学毕业在家不出门找工作。绘画专业,在家自己作画,她感觉女儿挺焦虑工作的问题,她自己也焦虑。连麦妈妈自己讲的情况。
大兵说: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回复:在商场卖了几年服装。
这个妈妈,每说一句话,都等着大冰回应,不是像我们一样,一口气把事情讲清楚,再让人家给答案。
大冰说:你这种说话方式,让对方很有压力。要改!女儿的问题,你有很大的责任,这不是一天造成的。我破一次例,手把手教你怎么和孩子沟通。
妈妈还问:我女儿这种情况,工作往那个方向走比较好?
大冰说:你女儿现在这种情况,是一份工作可以解决的吗?是不是只要有份工作,女儿变成神经病也无所谓?
今天又学到一个词:情感托举。
有些父母,自己活成了孩子,孩子倒成了父母的角色,替父母化解焦虑。
心理学家比昂说:关系的实质,是看谁在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
作为父母,不论孩子多大,让孩子在家里像个孩子,而不是天天看着父母的脸色,生怕父母不高兴。
这点,你做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