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由黄梅戏是湖北黄梅的 还是安徽安庆的争论想起了一段被 ...
查看: 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黄梅戏是湖北黄梅的 还是安徽安庆的争论想起了一段被篡改的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23 21: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5-8-23 21:38 编辑

   前几天,看到有个湖北的黄梅戏女演员在抖音直播间被几个安徽安庆的老头攻击,说她唱的没有安庆腔,不正宗,说黄梅戏是湖北偷的安徽的。我就笑不活了,进去把他们教训了一顿。

   黄梅县过去比安庆地位高,后在清康熙设安庆府时,才归安庆统辖,解放后又划归湖北,安徽是安庆和徽州合并的,历史远不及黄梅。黄梅戏是黄梅的采茶调发展而来,因为过去内容多为打情卖俏,偷人养汉,曾被清王朝视为伤风败俗,予以禁止。黄梅位于长江北岸,常闹水灾,故移民到安庆去的人多,黄梅戏也传了过去。解放后,安庆比较重视发展黄梅戏,整了一些剧目,拍了《天仙配》电影,因此,大家误以为黄梅戏是安徽的。

  其实,安徽过去灾害多,靠唱戏为生的戏班多,还有凤阳花鼓戏,纯属要饭的叫花子戏。徽班进京后,对京剧有突出贡献的有很多都是湖北人:余三胜、谭鑫培等。

  罗田县九资河镇,有个余三胜塑像纪念广场,近几年在旁边还盖起了剧场。有几年秋季去打板栗、摘柿子和赏红叶,我都在九资河古镇住宿,仔细看过余三胜的纪念碑文,说他是京剧鼻祖,尤其擅长老生的唱腔创作,曾是罗田戏班唱汉剧的,随戏班到各地演出,有一次,地主的儿子调戏女演员,被他打死,只好跑路,随徽班进京了。

  好生敬佩,回来一查,狗屁!余三胜是随戏班去陕西演出,在汉江码头挑着行头担子,与陕西一富商争抢登船,把人家挤到江里去了,以为人家被淹死了,要偿命,遂吓得丢了担子,跳到岸上逃命去了,后遇徽班收留,才随着徽班进京的。

  你看看,连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历史,都要被篡改美化,更别提大眼睛深信不疑的小米步枪啥的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23 21:23 |只看该作者
倒数第二段,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23 21:25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心血来潮,翻了越剧宝玉哭灵(林妹妹)片段,听了几次~~感觉很多戏剧,经典始终是经典~~~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23 21:31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23 21:23
倒数第二段,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我查的可是县志所载,碑文美化成与地主做斗争,与之不符。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23 21: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5-8-23 21:41 编辑

余三胜(1802—1866),京剧鼻祖,其人物简介如下1:

一、基本信息
出生地 :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七娘山村(一说安徽怀宁)。

本名与字号 :原名开龙,字启云。

职业 :京剧老生演员,被誉为“京剧创始人之一”。

二、艺术成就
唱腔创新 1

在汉调皮黄和徽调二黄基础上,融合昆曲、秦腔等元素,创制皮簧唱腔(即京剧唱腔)和二簧反调,形成“花腔”特色。

表演风格

唱腔以西皮为主,行腔流畅婉转;念白结合湖北语音,擅长表达人物情感。

代表剧目

《定军山》《四郎探母》《乌盆记》《黄鹤楼》等,其中《黄鹤楼》被天津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为刘备形象,成为京剧经典。

三、历史地位
与“三鼎甲”

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是道光年间京剧舞台的核心人物。

家族传承

培养儿子余紫云(同光十三绝之一)和孙子余叔岩(余派创始人),形成京剧世家。

四、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出生于汉调戏班,幼年随戏班流动,后因嗓音出众被收为正式弟子。

北京发展

道光初年入京,从末角成长为春台班首席老生,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

逝世

同治五年(1866)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23 21:42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5-8-23 21:31
我查的可是县志所载,碑文美化成与地主做斗争,与之不符。

嗯嗯嗯。我该休息了。柳警,明儿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23 21:5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23 21:25
前两天心血来潮,翻了越剧宝玉哭灵(林妹妹)片段,听了几次~~感觉很多戏剧,经典始终是经典~~~

京剧发源于徽,脱胎于汉。故唱词、念白都带汉腔汉音。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23 21:5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23 21:42
嗯嗯嗯。我该休息了。柳警,明儿见~~~

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23 22:10 |只看该作者
柳条子肚子有些东东,够那个窥大道理喝一壶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23 22: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许多真实的历史被屏蔽或者掩盖了

给了篡改者更大的篡改空间

举个栗子

著名的词作者乔羽,写“人说山西好风光”曾遭到批判,没有突出贫下中农的革命干劲

强迫乔羽补上一段,革命群众庄稼种得好

这件事乔羽从来没说过,是歌唱家郭兰英后来说出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