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小塘游成都⑤——文殊院、青羊宫 ——六指为挠痒
天色在五点后慢慢变亮,仿佛被充满电的日子又一次被开启。而人过了五旬,心力每天都会被抽掉一些,自身所有的东西都以不可理喻的方式离开,气短了,力衰了,情疏了,时常找东西了,手脚笨拙了,常常连药丸都捏不稳,掉下地去,就像人参果遁地似的,任怎么寻都不会见。“人力尚有穷尽时”怎么看都是一句宽慰人的话,而“关心则乱”就要实际得多。当苦厄降临,人力穷尽,关切之心怎会不乱。
不知什么时候起寺院宫观开始有了旅游的属性,看着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出于信仰前来的并不多。我也喜欢逛寺院宫观,也曾嘴里念念有词焚香膜拜。现在不了,只是看看。感觉名利、健康、子女诸事都在可见实形的定数之中,不至于心乱到寄望于这些高高在上的泥塑木雕。到了这个年纪,我相信冥冥中确有不可见的力量在暗流涌动,也见多了让旁人看了都足于崩溃的绝望。浮生有路谁求天?绝壑无门才跪仙。非是痴愚遮耳目,力竭凄求天眼怜。望着一个个匍匐下去五体投地的背影,肃穆虔诚的表情,众生之苦,不能妄想、不敢共情。神佛之所以是神佛,大概是因为他们看到世间的苦难,仍可以安然处之。
文殊院周边一带建设成了文殊坊,加重了对信仰考验的力度,本来虚妄的凡尘俗事,在这里依仗佛门得了落实,而这里的佛门清修反而有了镜花水月的飘摇。许这也是佛无常法,普济众生的一方法。
青羊宫却是有些怪异,所见坤道或者乾道,毫无仙风道骨,一个个倒似山野精怪刚化形成功,看到相机不是扭头侧面,就是以物遮脸。生怕被照出原形。青羊宫中有一院,中门大开,门口一块牌子:游人莫入。向里望去,杂七杂八摊的生活用品摊了满院。像旧时的大杂院。应该是道人们生活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