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优酷网,准备重温一下张柏芝、任贤齐那部凄美的《星愿》,顺手点开“弹幕”,一大批文字呼啸而至,从右向左滚动。蓦然心下一惊:从何时开始,看电影电视,必须要弹幕作陪了?
至少七八年了。开始是好奇,后来感到有趣,再后来不知不觉间上了瘾。推源溯流,弹幕的“魔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首先当然是热闹。一边看剧一边看字,仿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共同观影。对于社交减少、知交更少、至交也可能背叛的现代人,有那么多像虚拟又像现实,只提供陪伴不增添麻烦的网友同你一块儿看剧,心理上会觉着一丝暖意——虽然有时也嫌叽叽喳喳的太吵了。
其次是弹幕的内容本身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有点评剧情的,少数人说得简要而深切,颇有几分读小说顺便读到批注的意思。
有抒情的,如感慨上次看此剧还是黑头发白皮肤,如今已经白头发黑面孔,沉淀的哪里是色素呢?分明就是岁月。
有纯宣泄的,“太绿茶了,怎么有这么不要脸的女人?”“男一去死,男二雄起!”“前面的,你夸他好,祝你找个这样的渣男过一辈子!”
有搞怪的,《甄嬛传》里沈梅庄奄奄一息,甄嬛泪落如雨,插曲正唱到“双双惊鹧鸪”,忽有一条弹幕横空而过:“涮涮金针菇”,强行将我瞬移到了“海底捞”火锅店。
有特别招人恨的“剧透党”,第一集就告诉你不要担心,谁谁谁因为有谁谁的守护,顺利地活到了最后一集。
有追星的,但凡有人置疑“我家哥哥”的演技,一条条愤怒的弹幕保准像一颗颗拖着硝烟的炮弹,精准投送,隔着电脑能看到他们像章回小说里说的:“气得浑身乱战”。
有恐怖片特供的:“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此刻有人在线吗?在的扣1。”“好可怕,弹幕护体!”又怕又想看的纠结,跃然屏上。
以上种种已使人眼花缭乱,最难以置信的是有一次瞧见一条署了名的评论,极似我认识的一位友人,打电话过去确认,还真不是重名。他以前看书就爱写评,更爱留名,被图书馆管理人员轻易地验明正身,申斥罚款。光阴似箭,他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照旧写他的评,照旧署他的名,一条没写够,便发四五条,堪称弹幕里的连续剧。成百上千条弹幕在奔驰,我偏倒撞见他的,亦可谓神奇了。
离不开弹幕,还有个原因是重温老片时,见到那么多显然是第一次光临的年轻同好,油然生起既“老”又“新”的复杂感受,也为自己复习过N遍的佳作又俘获了新一代观众的心,感到欣悦。每逢这种情况,我会多多点赞,以资鼓励。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自己也可以写弹幕的,遂打字发到《金枝欲孽》的屏上。看着我对该剧的独家理解掠过剧中如妃、尔淳、孙白杨的脸,竟有点“参与了历史”的豪迈。发是只发过这么一次,但足以令我获得别样的满足。
既有这林林总总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对弹幕形成了依赖。其实何止弹幕,还有倍速,自从发现了该功能,我看什么都用1.5倍,偶然调到正常速度反倒嫌慢,拉片、抠细节的耐心急剧缩水。还有声道切换功能,放粤语吧,不是从小听到大的港式普通话配音;切回国语吧,亲切是亲切了,又怎么甘心不多听一听演员们的现场收音?王家卫的《繁花》我在普通话、上海话之间换了好几轮;《山海情》也在国语与西北方言间徘徊两难。另外还有个离奇的选项:“只看某人”,是只挑某个特定演员的戏份展示,此人不出场,一概为你贴心地跳过……
这许多功能,似乎增加了我们的选择,其实削弱了投入的程度,打破了澄澈的心境,损伤了我们享受独处的能力。最近听说一则消息,真假待考,说美国正研发一种系统,让人在电影院里边看边发弹幕到大荧幕上,称其能激发观众的代入感。我由衷希望那是谣言。
之前我还认为弹幕在一定程度上与批注相似,潜心思之,二者恰是南辕北辙。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张竹坡评《金瓶梅》,不仅投入,而且沉醉;不仅澄澈,间或竟是把狂喜与热泪交给了文本;不仅不惧独处、寂寞,而且还极洒脱、自在。在原著的字里行间,批书人常说“叹叹”,而弹幕上却是“呵呵”。对文艺的参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叹叹”的结果,是这些批注本身即成为经典的一部分,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粹;“呵呵”的结果,是众声喧哗后的空洞,盛大浮夸后的浅薄。这也就是为什么,不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都予人坚实、踏实之感,现代主义就多少显得虚浮,单剩下一腔苍白的质疑、贫血的锐利、窄小的精细。后现代主义干脆把消解一切意义当成了意义,只破不立,等而下之,连解构的过程也充满了挤眉弄眼。于是所有厚实的、崇高的、伟丽的都成为被嘲弄、被抛弃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后如果只余下满目的琐碎和轻浮,未免会让最达观的人也触目惊心。
我决定往后关了弹幕和倍速等等附加功能,安安静静、从从容容地观剧,就像儿时与全家一起守在电视机前。
刚这么想着,一条涂了颜色加了粗线的弹幕从眼前流过:“某某(一个女性名字),我又来看《星愿》了,在你离开我三年以后。你会看见吗?”
是一对情侣,在感情最甜蜜时一起看过这部纯爱、动人的电影。现在她走了,他三年来思念不减,多半也没有另找别人,每年一个人再看上一两遍《星愿》,发上一两个弹幕,也许还会暗自许一两个日渐渺茫的“心愿”。像仪式,更像自我安慰,那背后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追忆和深情。原来还有这样的弹幕,而这样的弹幕肯定不止一条。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它使我疑心我的认知是否轻率武断,我的坚定也不由得为之动摇起来。
摁着鼠标的手指犹豫着点不下去。弹幕到底关是不关?伴随着电影凄恻优美的主题歌,我不禁一阵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