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以上两篇文章,后篇是对前篇核心思想的回应。请分别评点两篇文章的高下。请保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答:这两篇文章围绕历史评价、道德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展开了激烈交锋,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论证风格。以下是对两篇文章的评点:
一、前篇(小徐《黄金论坛应该撤销》)评点
优点与亮点:
1.
历史辩证的深刻性
文章深刻揭示了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复杂性(如华盛顿、拿破仑、张巡),指出文明进程中常存在“一脚在文明,一脚在丛林”的矛盾状态。这种辩证视角避免了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体现了历史理解的成熟度。
2.
文笔与修辞的感染力
语言富有文学性和哲学意味(如“历史车轮在人性里的辄迹”“时间与历史的裂缝”),通过华盛顿人皮靴、杰斐逊女奴等意象强化批判张力,具强烈感染力。
3.
对“实践理性”的强调
指出纯粹道义逻辑与现实历史进程之间存在鸿沟,强调人类行动受制于具体历史情境(如“肉身只能生活于历史和时间之中”),呼应了黑格尔“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辩证观。
缺陷与问题:
1.
混淆描述性与规范性
文章以“历史存在复杂性”为由,暗示暴行(如吃人、奴隶制)因“历史局限性”应被谅解,实则混淆了“解释现象”与“辩护现象”的界限。存在不等于合理,历史理解不应等同于道德豁免。
2.
相对主义滑向虚无主义
主张“快慢共存互不攻击”,实则消解了道德评判的标准。若按此逻辑,纳粹暴行亦可因“德国历史特殊性”而被宽容,这可能导致历史反思的失效。
3.
类比谬误
将张巡守城吃人与黄金论坛存废类比,忽视了根本差异:前者涉及生存伦理的极端情境,后者仅是观念交锋的平台,二者道德权重完全不同,类比缺乏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