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永河镇罗川村,距县城30公里,地处正宁县四郎河中游的川区,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落,人文积淀厚重,传统建筑群密集,古文物众多,自然景色优美。于2006年10月被评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
罗川本是正宁县的古县城,始建于北魏初期。隋开皇三年(583年),朝廷改阳周县归属宁州。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罗川东10里挖出27尊玉面真人像,唐玄宗遂将罗川改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更名为正宁县。此间,正宁县治皆在罗川。民国 19 年(1930年),县治迁往山河镇,至此罗川共历经北魏、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民国,建县时间长达1500多年。
进入罗川村,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对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铸造的铁旗杆,约有16米高,傲然挺立。罗川村最著名的是“罗川赵氏石坊”,位于罗川街道原路中轴线上,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等三座石坊遥相呼应,气势恢宏。罗川村文庙大殿位于正宁县第二中学院内。位于赵氏牌坊西南侧的赵氏祠堂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