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2-5-13 14:49 编辑
"智瑶优点突出:一表人才,精于骑射,通晓各项技能,文章流利,坚决果断,但也有一个致命缺点:胸襟狭窄,刻薄寡恩。才干超群,必然听不进不同意见;不能容人,则众叛亲离。"
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跟帖说:"叙事流畅,史识不够"。杨逍追问:"哪里不够,有效率的进行沟通反馈。"我回答:很容易看出来,看得很清楚。等着写一两篇再说。"
接着读下来,衣赐履说:"聪明能干的人,如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自己认为永远正确,即使内心知道别人正确,这品性都逼迫他不能承认。智伯之败,咎由自取。但也不得不服,智伯手下还是有能人的,絺疵为一……"
衣赐履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停留在人的性格上,这就是我说的"史识不够"。以本段历史为例子,三家分晋,本质上是获得土地和人口。
怎样获取土地和人民呢?儒家讲仁政,君子以人为本,则天下归仁。也就是说,教天下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土地分给老百姓,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土地就会归君子。
法家讲耕战。战争夺取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以战争地,以人耕地。
法家以战争获取土地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三家分晋这种模式,分地,分人口。另一种是春秋齐桓晋文之事,讲究五合诸侯,匡扶王室,重点是一个"合"字。
先说三家分晋。智瑶"胸襟狭窄,刻薄寡恩",这不是性格,这是利益分配模式。抢来的土地,按照儒家模式应该是分给天下百姓,按照法家模式应该分给有功将士,智瑶显然做不到这一点,自己的弟兄智果跑了,自己的谋士絺疵跑了……这就像楚霸王项羽不舍得分土地和爵位给将士一样,拜给了大嘴汉王刘邦,随口应许牛奶和蜜给部下。
与智瑶对比,赵家在晋阳建立根据地,百姓团结一心,长年城池不垮,为什么?把土地分给百姓,百姓自己拼力保护自己的土地啊。智瑶久攻不下,当然是自己将士出工不出力,反正攻下来也分不到自己手里。
春秋齐桓晋文之事,讲究五合诸侯,匡扶王室,虽然也是诸侯混战,但是他们重点是一个"合"字,通过战争把天下土地"合"起来,合在王的大一统旗帜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特别强调"德",以德治国。什么是德呢?就是"合",统一在王的大一统旗帜下。三家分晋,要点是"分",是失德,是乱政。所以"司马光在此评论说,智伯之败,在于他的才能胜过他的品德",这是资治通鉴的政治正确,这是资治通鉴为什么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原因。
然而衣赐履君不同意司马光,举出很多例子强调"才",所以说史识不够,至少也要讲"德才兼备"好不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