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5-15 08:34 编辑
下边说的这个女人,宋朝的,有故事。
起初,她叫刘娥,四川人,出身微寒。微寒到什么程度?站汴梁城街上摆拨浪鼓唱鼓儿词。看,那时候就有流动人口到京城谋生。
襄王,豆蔻年华,要泡妞,听说蜀地妞好看,就吩咐跟班儿去踅摸。现成的,刘娥在街头卖艺,长的好看,早就小有名气了。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和襄王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岁数小,把持不住,一夜几回不知道,反正十来天的工夫,赵光义再见到儿子,差点儿没认出来。从来女人是祸水,得,刘娥被轰出王府。这是表面,实际上,哪能断呢?当然,这里有个小人,襄王的奶妈,嘿,一个奶妈,她还瞧不起刘娥的出身,到赵光义那儿告的状。皇家这边,就张罗着给襄王娶出身高贵的媳妇呀,娶了,但是娶谁也是尸位素餐,襄王就和刘娥好。有傍着皇子的大臣,得,襄王就把刘娥养在大臣家,时不时去约会打泡。
命呀,襄王成了皇上了,真宗皇帝。立皇后,立归立,也把刘娥接进宫里。这时的刘娥可不是站街上耍拨浪鼓的了,那也早贵气的不得了了。身边还多了一位漂亮的李姓侍女,是她去庙里上香,遇到的刚落发的小尼姑。刘娥封四品美人,小李侍寝。
故事来啦!故事来啦!
这个故事后来演绎成戏剧《狸猫换太子》。
刘皇后不生育,李宸妃生了男孩儿。刘皇后把孩子放自己名下,李宸妃一如既往,默默无语。
关键是啥?关键是这孩子后来是皇上!宋仁宗。
一直就这么养着,对有个帮忙的,杨淑妃。仁宗一直叫刘皇后大娘娘,叫杨淑妃小娘。
仁宗继位的时候还小,刘太后成为宋朝第一位垂帘的太后。
有一天,正上朝呢,后宫来报,上皇的李宸妃殁了,刘太后说,老宫女,埋了不就得了?宰相吕夷简站出来:不妥吧?
刘太后匆忙宣布下朝,怒问吕夷简,咋的?你要干预我们家里的事?你想离间我们母子?吕夷简绵里藏针:太后真的不为日后老刘家着想?
刘太后什么人呀?马上就明白了。按太后的规格入殓!
明道二年三月,刘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征召名医;甲午,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天,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着问:“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从前吕夷简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群臣纷纷上议,举报刘太后并不是仁宗生母,皇上您的生母是李宸妃,而叔叔燕王更造谣说李宸妃是刘太后毒死的。仁宗大为震惊,亲自派人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自责道:“人言岂可尽信。”,他来到刘太后牌位前拜谢自责道:“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看看,看看,这当初要不是吕夷简提示,仁宗知情后会怎样?人活着,能倚仗权势压住人,死后,早晚压不住。上谥号之时,刘太后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宋朝一般给皇后只谥两个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太后和李太后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太后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太后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太后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也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