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晴。
早晨5点半就起床了,拉了同屋的伞哥去拍照。伞哥网名本叫度假哥,因为每天出行都要防紫外线打着伞,话说我们队20位女同胞也没有打伞的,故名。这个是我友情赠送给他的雅号,且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很快就没有人叫他度假哥了,都叫他伞哥,后来他自己也习惯了,喊他伞哥很自然地会答应。
新都桥号称摄影家的天堂,当然是风景秀丽容易出片的地方了。昨天晚饭后出去溜弯时领队无心快语随手指了一下,说从这里上去可以去观景台拍照,我们俩就记住了。
宾馆前台没有手电可以借用。只好去敲领队的门,领队没醒。同屋的火麒麟把自己的头灯递出来,小声谢了就走。
沿着小路慢慢向上,不多时竟走进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正踌蹰间,看到山坡上有一摄影人挎着相机站在那里。从人家院子后门爬上山坡。
站在这里向东眺望,藏在云雾中的应该就是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了。此刻,天际线那里已微微泛紫,日出就应该在那里了。
挎了我的索尼黑卡就在那里等着,和伞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天色其实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虽然日出暂时看不到,但天光却一点一点地亮了起来。山脚下的有着金色叶子的杨树林,近处的丘陵山脊被一层薄纱一样的淡雾笼罩,在我们的眼前日渐清晰。无奈贡嘎雪山终没在我们的面前露出全貌。
因为八点钟集合出发,我们最晚也得在七点四十五分下山回酒店了。回去的路上,我们西面的丘陵的峰顶被金色染黄,其实也是日照金山了。不够雄伟而已。
上到大巴车上,还有队员未到。即使这样,也对大家表示了歉意,并抓紧把自己相机中的照片选了几张发到群里共享。同伴们倒是很欣喜,我自己知道,这个摄影家的天堂应该住下来,多拍几个点位的。
上午9时30分许,我们的大巴抵达折多山口。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站在山腰处向下望,可以看到公路有些九曲十八弯的意思,只是这弯更粗旷。
因为是第一关嘛,所以这个不收费的景点弄得很隆重。山上有飘扬着五色经幡的玛尼堆,山下有刻着“西出折多”字样的大石碑。往来游客都会在这里停一下,沿小路上到山半腰,拍照留念。
我们的运气很好。小心地走着积雪的台阶路上来,上到山腰处发现,山谷里正飘浮着云海。眼前的云海不浓不淡,我的意思是太浓了就看不见山谷里的景致,太淡了拍出来效果就差了。对了,那天还看到了公路上有两辆坦克在行驶。据说是经西藏开往中印边境的。当然,这据说别当真啊。都是游客们胡乱猜的。不过,印度阿三有些嚣张,都希望教训一下他们是真的。
从折多山下来,中午时分抵达泸定县城。先去看大渡河上泸定桥。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飞夺泸定桥》这一课。加上老人家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更是让泸定桥闻名中国。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红色情结的,英雄情结的,当然是与受的教育有关了。
眼前的的大渡河水呈碧绿,水流湍急,深不见底。走在拴着铁索铺着木板的桥上仍然有些胆战心惊的感觉。景区工作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提醒游人不可乱晃也不可去桥边拍照。想象下当年撤去了桥板的大渡河上铁索桥是如何的凶险。这可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啊。沉默的铁索当记得昔日的枪声炮声和勇士们的厮杀呐喊声……
中午就在县城吃了一碗牛肉面,本地人吃的一家店,好吃极了。
下午抵达海螺沟口磨西古镇。
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磨西镇是汉、彝,藏民族聚居地。镇里仍然保留着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1935年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率领红军曾路过这里,并在这里组织召开了有名的磨西会议。当时,毛、朱都住在天主教堂里。
晚上住进海螺沟一有名的的温泉大酒店。一行人安顿下来后去泡温泉。在温泉游泳池游了一会,又品尝了领队无心快语的甜椒片、西红柿片蘸白沙糖,回房间休息去也。
没办法,我对泡温泉还是差点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