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明朝为什么灭亡?就是两大原因:第一是失去了皇权控制的地方财阀无底线的盘剥穷人。第二是上百万的皇族后裔给老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在拼命防备官员贪腐,但是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十分宽厚的,只要是皇族,生下来就有封地,所以朱氏后人全力繁衍,到了明末时,皇族后裔达百万之众,这些都需要社会供给,算是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农民起义壮大以后,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皇族的封地,双方矛盾早已激化到不可调和,皇族被大肆屠戮。这些皇族平日里只是认为皇权天授,百姓供养自己是应尽的义务,所以真到了这时候不过是待宰的羔羊。也有少部分皇族血脉觉醒,因为在当地治理有方,散尽家财和当地军民一起抵抗起义军,算是为朱家子孙争回一些颜面。
只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持。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李自成兵败一片石,顺治皇帝进京,大明朝江山易手。为了表示自己的宽仁,多尔衮颁布诏书写明:善待前朝皇族血脉。这时候那些在农民起义军围剿之下幸存的皇族分成了四部分:
第一部分拼命向吴三桂等降将抛橄榄枝,希望他们辅佐自己夺回江山。只可惜他们也不想想,吴三桂在一片石和李自成大战,自己部队损失过半,现在军中有一半主力是满清补给他的军队,他怎么可能再回头和满清决裂?好在当时吴三桂还没有把事情做绝,只是将这些皇族拒之门外。这些皇族又加入了第二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投靠南明残余势力,和南明军队、战败的农民起义军一起,对抗满清,希望夺回江山。想法是好的,但是大明朝崇文抑武严重,蓟州兵变更是彻底寒了殊死抵抗外敌将士的心,断壁颓垣上搭建起的南明,文官还想控制武将,而武将丝毫瞧不起文官,最终大家离心离德,80万南明军队,不及一群土鸡瓦狗,被3万满清八旗打得全军覆没。
第三部分选择投靠满清,希望换取昔日生活保障,不是说善待前朝皇族吗?呵呵,多尔衮给出的解释非常到位: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前朝皇族?冒充皇族就是死罪!冒充前朝的更是可恨!上面领导一个眼神,下面都明白怎么做,何况领导已经把意思说的这么明显。
第四部分隐姓埋名,散落于民间。
要注意,明末全国人口也就2000多万,朱姓在当时绝对是大姓,但是到了后来朱姓并不是那么多。这说明经过明末的战火洗礼,皇族恐怕是百不存一!实际上,摆在崇祯皇帝面前有两个致命问题:第一是失控的民间财阀盘剥百姓。第二是无休止加大社会负担的皇族。哪怕崇祯皇帝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也能给大明朝续命。只可惜,崇祯皇帝一个问题也没解决,却非要和太监较劲,相信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东林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仗如此工整,却听着似乎是那么别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