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欧美最怕谁?也就是两个人: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席卷欧洲,斯大林被欧美称之为红色恶魔、暴君......,极尽所能去诋毁,完全不顾昔日在一张桌子上联盟之情。
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希特勒,肯定都有残暴一面,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能力。从能力上讲,斯大林比他的继任者,无论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是日月之光与萤火的比较。
苏联打赢二战以后,走的是军事化发展路线。什么叫军事化发展?不是说造了武器,操练了军队就完了,而是要把武器和军队用在战场上。如果军队用在战场可以会造成人员损耗,有穷兵黩武的问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武器装备给别人用在战场上,反正损耗的不是自己人,这样可以把对手都拖垮!对于自己的盟友,顺从自己的做小弟,不完全顺从的可以用回收武器欠款的方式拖垮对方经济。在二战以后,苏联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如果比经济发展,作为二战主战场的苏联肯定是不如美国的,再说苏联前期的经济底子也完全不如美国,但是从军备来说,苏联反而有些优势,那么就需要一个和美国人消耗的契机。
朝鲜战争,开始是南北朝鲜的较量,苏联为什么将装备投在北朝鲜军队身上?就是算准了美国不愿意失去自己在亚洲的统治地位,自然要插手战争,后来导致中国参战。开始,斯大林不太相信中国能顶住美国人,后来在长津湖战役以后,斯大林认可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潜能,就开始不断的加大对中国军队的武器投入,到了第五次战役时,中国志愿军不仅有了“米格走廊”的空中防御范围,各种重武器、坦克也在不断的支援过来。美国军队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美国人插手了朝鲜战争,就无法撤手,否则不仅前期投入白费,也会大大降低自己在亚洲甚至世界的统治地位。这场战争,苏联消耗的是武器库存。二战以后,如果没有大的战争,苏联的武器库存就是废铁。而美国人消耗的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摆明了是打的时间越长,美国及联合国军队越吃亏。
可能有人会说:“第五次战役开始阶段,中国军队吃了大亏。并且在李奇微担任美军指挥官以后,中国军队再也没有在进攻中占到美军便宜,即便是配备了重武器也是如此。”确实情况是如此,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制空权,要想获得制空权有两条途径:第一是有数量和质量对等的飞机。这个不现实,但是也不排除苏联进行了空军支援,以后在后期可能扩大米格防线。第二是有足够数量的强大的对空武器,这一点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是正在进行时!如果中国志愿军装备了足够的对空武器,那么重武器就可以跟随军队在进攻中攻城拔寨,而不用担心一旦暴露就被美军飞机一勺烩。到了上甘岭战役的时候,美军司令范弗利特的儿子,作为美军空军飞行员被志愿军击落身亡,足以证明志愿军的防控力量在逐渐走向强大。
如果斯大林不死,他绝对会不断加大朝鲜战场的武器投入,美国在朝鲜战场的损失只能是越来越大,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更有可能影响到美国人在欧洲的统治利益。这样的结果是:斯大林用清库存的方式对美国的国力实施消耗打击,当然对朝鲜和中国以及朝鲜语其他联合国也会形成很大的战争创伤。
如果所有的有竞争能力的国家都被消耗了,苏联一家独大也就形成了。只可惜,赫鲁晓夫上台,一通铸剑为犁,让斯大林通过消耗军备拖垮美国的方案彻底终结,走向了和美国人拼经济的“以己之短,搏人之长”的路线。这个方案对于苏联来说是愚蠢的,但是对于除了苏联的其他各国人民,确实是天大的福利。
这个世界,难有绝对的善恶,只有绝对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