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博士,都是我身边的人。只是这三个博士给我的感觉,都不太好
第一个博士是我的导师,我竟然忘了他姓什么叫什么了,可见我是没把他放在心上。他和我相遇是在我大四毕业设计的时候,我的大学,稍微有点能力的老师都在教言商,所以培养了我这种学渣中的战斗机。导师30多岁,男,1.7米左右,身穿一件低档次夹克,骑着一辆二八大杠每天在校园游荡。整体气质有点像武大郎,不是我不尊重导师,而是实在想不出来更恰当的形容。就凭他分到了我和另外的学生,就能看出他混的真不怎么样,连个给力的学生都没有。
当时他给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交通系统。在这一点上,导师是有前瞻性的,只不过呢,他自己不做,全靠我们,那不是扯淡吗?导师平时比较和蔼,但是有一天我对他的一个决定有一些质疑的时候,他忽然和我爆发了,毫无道理的争执,更像是泼妇的劲头。这些肯定是唬不住我,但是似乎他也不是为了唬住我,更像是压抑许久的发泄。最后废了半天劲,我搞了个程序,应该说是一个模式吧。就是在一个图片上设置了几个小模块,然后通过启动程序可以算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最佳路线。在答辩的时候呢,我的毕业设计没过关,而另一个女生还不如我这个过关了。实际上呢,导师是想让我过关的,只是人微言轻。好在我补考过关了,拿到了毕业证。然后是找工作,北京学生,怎么都能搭上一些关系,后来他得知我可能去**单位,明显很是向往,希望我能给他介绍进去。唉,当时他对我说话的那种卑微,真的让我心里挺难受的。那时还不到2000年,博士还是个稀缺品呢!实际上,博士肯定有善于学习,坚韧不拔的优势,但是弱点也同样明显。
第二个博士是我父亲的朋友。我父亲自身学历不高,但是对高学历那是绝对高看一眼,我是越来越瞧不上这一点。不过当时我对博士也有点小崇拜。第二个博士L,40多岁,那个时代的博士,绝对是稀有货了。L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从搞蓄电池到金融融资,跨行业跨领域都做了尝试,可惜都不太成功。父亲与L交往,自认为自己是人家的朋友,实际上人家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和他客气只是出于礼貌。因为两个人虽有生意交集,但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做不成伙伴,更成不了知己的。父亲让我找L,让他帮我找工作,简单交谈,基本是在应付我。然而通过和L交流,我发现L和父亲有个共同的问题:过于迷信自己的力量,信奉广种薄收。从对L的认识,我当时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大鸡也会吃小米!用今天的话来讲:追求多元化发展。古人云:伐冰之家不蓄牛羊。我当时就觉得这不是好事,现在明白了多元化发展必将形成更严重的多元化垄断,会把财富更加集中化。因此我对L也没什么好印象。
第三个是我的同事S,女,40岁左右,博士。因为学历高,到了我们部门就负责了一个相对重要的系统。可是这个系统虽然重要,却做的很失败,程序bug有点严重,客户端不好装,装上还总出问题。这个系统是财务部门对账的批处理操作,一旦出问题,应该很大。本来呢,S还是挺会做人的,和部门同事很快打成一片。只不过对我这种派遣员工相对冷淡,不过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再说人家也不好睡觉,对我冷淡一些我也没意见。但是有一次这个系统出问题了,客户端记不了账,财务部门急了。人家权力可是比我们大,有点问责的架势,不过本来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时候大家就开始互相推的意思了。S不敢把责任往给自己交接工作的同事身上推,却往我身上赖,因为我是这个系统的操作员,她非说我操作有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不去解决问题,却赖操作员。我就问她:“我的操作哪里有问题?你说一下具体那一步不对?”她也说不出来,就说是我的问题。我说:“要不他妈我们查监控,要不请总行技术人员来分析一下,到底是谁出的问题,责任谁来担。”她看我职位轻却这么硬,自然是不愿意和我较真到底的。实际上我很清楚,这个问题责任也不是她,而是开发的问题。但我和她正面硬刚一点也不虚,为什么?这是博士一个共性的弱点:即便自己有8成胜算,也不敢和人梭哈。后来,S离职了,不知道是因为这种事还是嫌这里挣得少。
公平讲,我遇见的所有的博士都是有某一方面的能力的,也比我聪明。在做人上,没有一个锋芒外露的,可能是因为早期博士比较受人尊敬,不需要装的和二五八万一样吧。不过呢,他们都有个共同的问题:真到了与人争锋的时候,面对对方耍光棍,他们大部分是不敢硬上的。也正因为这个问题,对他们的仕途或人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了,博士是高级人才,本来也不该是耍光棍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