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30 1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上周参加文联组织的采风,我忝列戏剧家协会代表之一,从苏州到上海,从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到中华艺术宫、上海电影馆,收获甚丰。因为一下子参观了几个馆,信息来得太密集,在脑子里打架,以致我记不清下面这个小细节发生在哪一处了:某馆里陈列着两把古色古香的折扇,精工端丽,仿佛院体画的作风。解说员见我看得入神,附赠一句:“折扇基本上是明清以后才有的,之前的朝代即使宫廷里也是用团扇。”团扇大约是指宝钗扑蝶的那一种,形如满月,丰盈贵气,暗喻了宝钗本人。假如解说员所言不虚,83版《射雕英雄传》里欧阳克以折扇为武器就是“穿越”了——当时是南宋,离明清还远。撇开历史考证,我的感觉是,折扇颇有棱角,适合外柔内刚的男性;团扇线条圆润,适宜温婉雍容的女子。从另一角度说,折扇是文士的象征,团扇又叫宫扇、罗扇,比较像贵族生活的点缀,氛围上接近“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折扇虽也有画“西湖十景”的,但气质上其实与书法相得益彰;团扇才堪配图画,然而那图、那景是以绣上去的为佳。
  
  折扇、团扇不尽相同,却都透着精致和闲雅,大抵是中产以上人家的必备。与之相对,是乡下乘凉用的大蒲扇。炎炎夏日,一扇在手,既带来凉风,又驱赶蚊虫,邻里聚在一起说东道西的当儿,这边呼呼一扇,那边啪啪一拍,不失为一道有趣的风景。淘气的孩子爱撕蒲扇上的薄葵丝,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孩子长大了可能会喜欢撕餐桌上的塑料台布,情绪偏于焦虑型,似乎判断得离奇了些。
  
  如果一提蒲扇眼前就闪过看瓜老农的形象,是小看了它。济公用蒲扇,赤脚大仙用蒲扇,汉钟离还是用蒲扇,证明其在仙界的普及率不下于凡间;使用者又皆有浓厚的民间气、山野气,带着新鲜的泼辣,快活的不羁。据《杖扇新录》所记,蒲扇又叫棕扇,江浙一带管它叫“芭蕉扇”。果真如此的话,还是铁扇公主的镇宅之宝了,只不过是普通蒲扇的豪华升级版。《西游记》里最强大的妖精家族(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外加女儿国落胎泉的实际控制者如意真仙等等)在取经路上给唐僧师徒制造了无数麻烦,火焰山一役为其高潮。真假芭蕉扇一者灭火一者助火,作为法宝,大出风头。
  
  说也奇怪,扇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传统文化中又分量不轻,带“扇”的汉字却多半不是什么好字。煽,煽动,煽情,显然含有贬义。“煽风点火”引申为“兴风作浪”,水和火难得地握手言和,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傓,和煽一样,不用说了。骟,对动物进行阉割……平心而论,实在是委屈了“扇”了——不管对古已有之的折扇团扇蒲扇,还是对现代出现的电风扇。
  
  电扇大体上不外乎四类:落地的,台式的,大吊扇,微风吊扇。落地扇跟成人一般高,叶子常是嫩绿色,转起来形成一片匀净的绿晕,光是从视角上就有一种清凉。我老家有一台,长年立在餐厅一角,想到它就想到稀饭、扬州酱菜、切好的西瓜,以及冰箱里我用桔子汁兑奶粉发明出来的味道酷似“果珍”的饮料。那落地扇为我家服务近二十载,从我小学直用到工作后,搬家数次,舍不得扔,几朝元老,精神矍铄,八十年代国产家用电器的质量实在让人服气——也和我们使用得当有关。我们家总是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先开风力最强的一档,等它充分运转起来再换二或三档。你对它好,它自然将心比心地对你好,“喜欢被教训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教训。”
  
  台扇是放在桌上的,一般情形下书桌或卧室床头柜是它的阵地。其叶片三到五片不等,有乳黄色,乳白色,偶见灰色。它没有落地扇那么亭亭玉立,显得老实本分。仔细琢磨,台扇的功能几乎与落地扇完全一致:可调风速,可定时间,可左右摇头,只因外形不同,就让人觉得台扇该屈居第二,可见外在美是更直观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为优秀运动员,宁泽涛的粉丝要比孙杨的狂热,田亮的知名度要超过胡佳。“颜值”这东西,承不承认,总还是重要的。
  
  大吊扇要霸气威风得多,那嗡嗡的噪声,哗哗的气流,辐射的半径,自有王者风范,所以它出现在大客厅、大礼堂或办公室里,是不应当感到惊讶的。只是这“王”不像刘秀、赵匡胤那样的君主,倒像刘邦、朱元璋一类从小人物发迹而来的帝王,威力强劲,声势慑人,却不够威仪整肃,深沉内敛,是以力迫人,而非以德服人,隐约还有三分谁都看得出,谁都不敢说的土气。
  
  微风吊扇是大吊扇的变种,是开国皇帝第二三代的子孙,在经典、礼仪的陶冶中洗去了粗野,可也失掉了豪壮。微风吊扇能够温柔到这个地步:我试着用手指、用头去碰它旋转的叶片而结果毫发无损(试验后理所当然受到了家长的喝斥)。它的好处是即使你吹一整夜也绝不会受凉感冒,清风徐来,极易入眠。坏处是前期布置起来颇费周折,又要牵一根横线,又要绑缠竖线,享受之前先得挥洒汗水若干。由于悬在小钢丝或塑料线上,微风吊扇的转动照例伴着“吱吱吱吱”的细声。那是很容易被当成背景音乐的小小杂音,有“鸟鸣山更幽”的效果,有淡淡的平安喜乐,有妥帖与满足。
  
  如同王朝兴衰,江山起落,电扇终于走向了“夕阳无限好”。随着空调对千家万户的征服,各类电扇疲态尽显。我曾专门去“大润发”超市集中看过一次电风扇,除大吊扇踪迹沓然,落地扇、台扇、微风吊扇都好好地在那里,但都流露出不自信,在强势的空调面前底气不足似的。好半天才有位上了年纪的人过去打量,其余时候是尴尬难堪,乏人问津。同情之余,忽发奇想,假如有人把形形色色、各个时期的扇子统而纳之,分门别类,串连梳理,附上详尽的文字、插图和照片,加上些全息投影之类,做一个像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那样的“扇文化博物馆”,寓知识于流变,从小物事提炼出大沧桑,不也功德无量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1-30 19:42 |只看该作者
先沙发。
忙完再来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30 20:18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1-1-30 19:42
先沙发。
忙完再来看~

自坐板凳。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30 20:30 |只看该作者
儿时就有蒲扇,现在也用。去哪拿着蒲扇,遮阴、扇风、赶蚊子。

羽毛扇,因为诸葛用,一直是智慧、出主意的别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30 20:35 |只看该作者
看见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桃花扇。然后是:轻罗小扇扑流萤。话说,我咋这么文艺范儿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30 20:36 |只看该作者
回头慢慢读~陶然的字,耐读~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30 21:01 |只看该作者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1-30 20:30
儿时就有蒲扇,现在也用。去哪拿着蒲扇,遮阴、扇风、赶蚊子。

羽毛扇,因为诸葛用,一直是智慧、出主意 ...

我扇过好几种扇子,文中写到的几乎都用过,各有小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30 21:02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1-1-30 20:35
看见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桃花扇。然后是:轻罗小扇扑流萤。话说,我咋这么文艺范儿呢~

我都忘了写秋扇见捐的典故。也懒得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30 21:02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1-1-30 20:36
回头慢慢读~陶然的字,耐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30 22:19 |只看该作者
忝列——看见这个词,特别亲切,哈哈。因为前些日子,我才在跟娃们讲,咱们中华文化的谦辞和敬辞,其中就有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30 22:21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1-1-30 21:02
我都忘了写秋扇见捐的典故。也懒得改了。

我有一次去南京方向玩,专门跑去秦淮河边所谓李香君故居,一个人坐了好久~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30 22:24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扇文化,确实值得细品——我的意思,除去现代意义的电风扇这些,单停留在手摇式的。各个阶层都有,也各有内涵和延伸~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30 22:33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边民间有竹编的小扇。比蒲扇精巧一些,也轻灵一些~我觉得团扇和折扇,还有扇面,用材的讲究,你应该从这个角度切入,或者更能展示中华扇文化,而不是仅仅从实用性铺陈,一直到各种电风扇~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30 22:50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偏见吧,总觉得与电沾边,已经不再是“扇”的内蕴。嘻嘻。你也无须在意。是我自己的角度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1-30 23: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也能写一篇。
佩服。
扇子,我最熟悉的叫葵扇。你们应该没见过。
是我老家的葵树直接剪下来就可以做扇子了。
没电的年代还能卖钱,电器普遍流行后没人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31 10:47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1-1-30 22:19
忝列——看见这个词,特别亲切,哈哈。因为前些日子,我才在跟娃们讲,咱们中华文化的谦辞和敬辞,其中就有 ...

低调低调,谦虚谦虚。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1-31 10:52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1-1-30 22:33
我们这边民间有竹编的小扇。比蒲扇精巧一些,也轻灵一些~我觉得团扇和折扇,还有扇面,用材的讲究,你应该 ...

我觉得恰恰相反,如果仅讲手工时代的扇子,可能很精致,但有头巾气,视野也窄,容易成为文学小摆设,文人孤芳自赏的味道会重。把实用性的扇写进来,一来是我自己想写,有创作冲动,不用强行遏制;二来这样才亲民,接地气,从文化写到生活,甚至文化本身即是生活,文章再短也不会显得“小”,而且鲜活灵动。把手工时代的扇子写好了不难,把生活中的扇写出趣味,写出真情,反见功力。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1-31 10:53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1-1-30 23:46
这也能写一篇。
佩服。
扇子,我最熟悉的叫葵扇。你们应该没见过。

拍张照片看看呢,这个真没见过。听着不知为什么,想到苏东坡流放海南岛,在椰子树下玩。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1-31 10:58 |只看该作者
去年我居然专门到网上买了扇子。
就这款。
原因是,之前好像胡乱就能抓出来一把扇子,比如商家四处分发的印制广告。可是去年夏天,居然怎么都找不到。
随便拿张硬纸,怎么扇都不过瘾,单位又没有空调。
于是,索性上网下单,发现许多漂亮的扇子啊。
现如今,小商品已经被开发得无比精细精致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1-31 11:02 |只看该作者
陶然兄这篇说得挺有意思。从扇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扇本是指门,以前的门都是两爿,门关像展翅,门开像收翅,所以家之羽就是门;大概门关门开会带起一阵风,所以,像门那样能带起风的动作,就是扇风的扇,这算是名词当动词用,扇人耳光那个动作,和开门的形状类似,都是圆弧形的,扇风也是圆弧形的。
皇帝出巡,随从举的大扇子是障扇,是遮挡灰尘的,与头上的伞,也叫华盖配合起来,那就是一个四海皆家的感觉,走哪都是上有屋顶前有门扇后有拱卫。不知道皇帝的障扇是否助推了古代社会的团扇作为装饰的那种雅致和讲究。从实用角度来说,团扇是比不上蒲扇。
看西方的电影和小说,见有说,十八世纪时,贵族妇女常用一些精致的折扇,不知道与我国的折扇是否有何种传承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1-31 11:10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1-1-31 10:58
去年我居然专门到网上买了扇子。
就这款。
原因是,之前好像胡乱就能抓出来一把扇子,比如商家四处分发的 ...

这个淡淡的蓝色爱了,优雅含蓄飘逸,似乎还有一点雨过天青尚未晴的忧郁。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31 11:12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1-1-31 11:02
陶然兄这篇说得挺有意思。从扇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扇本是指门,以前的门都是两爿,门关像展翅,门开像收翅 ...

对哦,扇,还可以当动词用,哈哈,很有趣的话题了,虽然我不去特地改旧作,以后写别的文章可以借来发挥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31 11:16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1-1-31 11:12
对哦,扇,还可以当动词用,哈哈,很有趣的话题了,虽然我不去特地改旧作,以后写别的文章可以借来发挥一 ...

深究下去,大概可以写一部专著出来,陶然兄有兴趣倒可以试试,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31 11: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1-1-31 10:53
拍张照片看看呢,这个真没见过。听着不知为什么,想到苏东坡流放海南岛,在椰子树下玩。

现在都没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31 11:20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1-1-31 11:16
深究下去,大概可以写一部专著出来,陶然兄有兴趣倒可以试试,哈

哪有空哦,琐事缠身,唉。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1-31 11:21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1-1-31 11:20
现在都没有了。

再见。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1-31 12:07 |只看该作者

树还在,回家过年拍给你们看看。我再修一把扇子,就有了。哈哈。很简单。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31 13:21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1-1-31 10:52
我觉得恰恰相反,如果仅讲手工时代的扇子,可能很精致,但有头巾气,视野也窄,容易成为文学小摆设,文人 ...

说的对。嘻嘻。我的角度,留给我自己。哪天我心血来潮了,涂鸦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31 13:36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1-1-31 13:21
说的对。嘻嘻。我的角度,留给我自己。哪天我心血来潮了,涂鸦一下~

写同题很有意思的。每个人的兴趣、手笔、兴奋点、切入点都不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31 13:36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1-1-31 12:07
树还在,回家过年拍给你们看看。我再修一把扇子,就有了。哈哈。很简单。

这个可以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