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牧 于 2022-5-2 22:53 编辑
下午读了杨逍逍大侠新作《鲁迅:黄金时代?我的脑袋被夹扁了》(注),又被恶心到了。逻辑混乱不说,识见浅薄得尤让人寒心。
大侠一上来就大言炎炎地声称,谁觉得“民国时期思潮涌动,百家争鸣,文化繁荣”,这“脑袋也被夹扁了。”大侠认为,“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渐进、传承,一路演变过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充裕的乃至几百年的时间......”
大侠这番高见看似在理,其实并没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自由。没有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精神的传承,给你几千年的演变,文化和思想仍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突变,不过还是家天下框架内的老一套,死气沉沉而已。实际上大侠认可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各派思想的碰撞恰恰得益于大一统集权分崩离析;社会动荡的阵痛之中,自由如婴儿般从权力空隙中呱呱落地。这样的时代越是持久,思想和文化自然也越是充满活力。
所以大侠这里其实并不理解,民国风为何让很多人的怀念至今绵绵不绝?一方面固然出于人们对那个时代大家大作的欣赏,另方面还是因为比之于前清和1949以后,民国那段虽短暂却相对宽松的时期,对人文环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价值。这跟其寿命长短没有关系,也不是“需要多代的知识份子去继往开来”的问题,而是自由的多少和有还是无的区别,表达的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之上,人文精神始终被严丝合缝地紧闭于暗无天日的铁笼之中,实在太需要太渴望哪怕仅仅一丝一缕自由的阳光空气。在如此高压环境下,只要有一丁点思想和创作自由的火种,都弥足珍贵。哪怕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稍纵即逝的刹那,都会留下经久不衰的回忆。
如果杨大侠不是很健忘的话,理当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短短不足十年的时间,当代文学空前繁荣的盛况简直可以用核爆炸来形容。其时间比民国还要短得多,却一点不影响其永载史册中极为华丽的一页。这种繁华既是文学的荣耀,也是自由的荣耀。
可见,思想自由和创作自由是何等的珍贵且重要?因为美就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古代中国文学之所以远比哲学璀璨夺目,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得益于文学艺术的“表现自我”对于封建意识形态相当程度上的价值中立,由此被直接解放了艺术创作的“生产力”。相形之下,思想禁区之内的哲学,就远没那么幸运。而恰恰就是1949之后,随着文艺的极端政治化以及意识形态对全民私域全方位的渗透控制,以至表现自我都成了文学那时候的禁区,成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狭隘的一己之小天地,成了需要极力为之捍卫辩护的莫大的理论问题。如此环境之下,文艺界和思想界怎能不是万马齐喑,一片凋零?
思想自由和创作自由为何如此珍贵且重要?就因为文学的权利就是人的权利,文学的尊严就是人的尊严。文学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之所以代代相传,本质上正因为文学乃是人类精神的自由表达。没有这样的自由,文学必然死亡。很难想象临行前广陵一曲的嵇康,要是早日进入司马昭幕府,还能有多少名篇传世?也很难想象陶潜若真为五斗米折腰,还能留下什么千古绝唱?只要是权力鞭长莫及之处,文学精神的种子自然而然会生根发芽。在那个火红年代,最炙手可热的不是报刊广播里天天正能量的莺歌燕舞,反而是港台歌手“靡靡之音”,是大陆各种手抄本形式的地下文学,那些阴暗、消沉、颓废、极不健康甚至反动(如西单蔷)的“精神毒品”。
民国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处在新旧文化激烈碰撞交替的十字路口,各种思潮交相辉映,争论此起彼伏。这就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和繁荣复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若假以时日,或许随着体制上由训政逐步发育过度到宪政的转型,民国的文化成就在历史上留下更为华彩的一笔也未可知。
然而令人寒心的是,作为同行,作为同样读书人的杨大侠,却表现出对文学自由惊人的无知,不是为有无这样的环境去奔走呐喊,为其过早的夭折表示痛惜,反而以文化发育成熟的时间条件为由,以短命为由,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成就冷嘲热讽。然而实际上,大侠说的这些,哪里是什么“文人在历史伤痛中的挣扎与哀鸣”?分明是大侠自己无法理解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社会对于文人和文化的意义,无法理解自由环境一旦丧失,那是创作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杨大侠这种做派,不光是对民国曾经繁荣一时的人文生态的轻慢,也是对任何时代思想文化自由环境的莫大蔑视。全文语猥琐,格调浅薄,就差海盗春江那样直接对民国极尽贬低侮辱了。说到底骨子里还是奴化意识作怪,自己做稳了奴隶,再也容不得他人站起来,更容不得今天有人对微光正之外的时代有任何想往和移情。这就是他们一贯所谓的“三观正确”。但无论如何大侠你要知道,民国即便寿命再短,顶多是自由的多和少。短命不是其本身的过错,而是历史的误会。又有什么好讥诮的?相反,重要的恰恰是那个时期的人文意义所留给历史的痕迹,这才是最值得珍视的价值,也是至今很多人怀念的理由,哪怕仅仅昙花一现。
最后想忠告的是,今天活跃在文艺战线的咖们,倘若连自由和独立的价值都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充满了像海盗春江那般轻慢和仇视,就不要侈谈对民国风骨的理解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所谓批判了,也不要奢望自己对文化和文学,对世界和人生,能有多深刻独到的理解以及创作成就了。
2022.05.02
注:
http://www.bdlx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585&page=1#pid769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