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5-7-7 16:15 编辑
找了台朋友的电脑,手机忒费劲。
我们出口的商品也主要是瓷器,丝绸,茶叶等原生态的产品。你看从打捞的沉船上看,基本就是这些东西。我们也进口一些外国的商品,数量不多。
所以就造成了我们和外国的贸易顺差,当时的英国在乾隆时期来中国,不是要朝见皇帝,就是为了谈这个问题。他们要出口对等,不能你中国光卖不买。
其实也是难为看大清朝,那个时候他们 哪里懂得国际贸易,乾隆能不能弄懂顺差都是问题。在一个封闭的大清朝认为,天 朝物华天宝,其他都是蛮夷我们需要你啥?当时来的一个英国使团,这个人叫马嘎尔尼,按照现在的说法就叫团长,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开放通商口岸对等做生意。
这里还没有强制的意思,不过是想通过沟通开放沿海的口岸同上达到贸易互赢。
但是他哪里知道,这等于是对牛弹琴。因为当时正值乾隆生日,他以为是英国人想其他藩属国一样是来朝贡贺寿来了。
结果因为要求马嘎尔尼行三叩九拜大礼遭到了拒绝,马老弟的意思是,我们只跪英王。因为他不跪最后被去除出境。一句正经的没谈就被赶出门了,那个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直到清末,这中状态一直没改,他怎么能理解贸易是咋回事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和美国也有贸易顺差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不是大清,我们的贸易量已经是世界前茅。可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还是大同小异,我们卖的多,我们要的少。我们不和美国对等开放市场,我们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低价策略等等。
直到今天,我可以说一句嘴冷的话,我们还是没有真正的认识啥叫市场经济,啥叫国际贸易,所以我们的贸易手段遭到别国的非议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不是完全因为没弄懂,有些弄懂了也不能干。其实,乾隆时候,他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对世界的了解并不少。正是因为这种了解他才感觉到,不能和他们打交道,所以乾隆盛世也是最封闭的时代
我们对外是这样,对内的企业之间也是如此,还是内卷,绝少尊重市场的规律。
所以,虽然改革开放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没有被承认是市场经济国家,事实上也没说错。
观念不同,运作方式不同,不闹矛盾才出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