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0-6-19 08:16 编辑
谁炸掉了那座“桥”?
德国VS赛尔维亚印象
这是一场看起来让你感觉到无奈的比赛,比场上球员更精彩的,更能让我们记住的一定属于哪个来自西班牙的当值主裁判马伦科,当他一次次把黄牌乃至红牌从屁股后面的裤兜里掏出来的时候,我有一个怪异的感觉:莫不成这些红黄牌的牌面上都带着钢刺,时不时地会扎马伦科的屁股,让他不能不掏出来,释放一下屁股的交感神经?
球星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走势,但是,裁判员却可以冷酷无情的改变比赛的结果,这是看完这场比赛后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这个夜晚谁也“火”不过这个三十七岁的西班牙人马伦科。他频繁挥舞牌的手,以及听来刺耳的哨音,都是今天赛场绝对另类的“风景”。据说他在西甲主哨的时候就是这样,他能在他主吹的十七场比赛中,挥出十一张红牌,八十五章黄牌,这纪录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当然,抛开这个疯狂的裁判,让我们复原这场比赛,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尽管德国人占有绝对的场上主动权,甚至在他们以10人应战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落下风。但是,他们却无法改变这个冷酷的现实,那就是输掉了比赛。门柱,门框,一次次拒绝德国人,也一次次拒绝塞尔维亚人,但是,当波多尔斯基的点球被对方门将扑出的那一霎那,相信德国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一扑据说改变了德国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九十分钟的比赛中点球必中的历史,令人叹息。这点球也成就了塞尔维亚的门将,他获得当场最佳。事实上,这个门将应当在赛后认真地和他的队友们讨论一下,究竟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的人生更有意义。两场比赛,都有人在禁区内施展“篮球手”,企图高空揽月,是NBA看多了,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了吧?或者是真的崇拜科比,时不时地效仿一把?科比如果看见这一幕又会如何,会吓的语不成句:“兄弟,篮球也不是这么玩地。”
打不好小组赛第二循环的比赛,据说是德国人一贯的表现,非常不幸,他们又一次坠入这个怪圈。其实纵观全场比赛,感觉德国踢得是很精彩的,只不过运气+裁判导致了这场比赛的走势。可怜的克洛泽临下场前,还和斯坦科维奇探讨一下犯规的成因,他自己绝对没想到,一个放在德甲或许根本就不算什么,而且掌握吹罚艺术的裁判了不起给个口头警告,肯定不会再给黄牌的动作,竟然就被马伦科判了死刑!比赛的平衡性,立刻就被一次没必要的过猛判罚给彻底破坏。
说实话,尽管塞尔维亚人赢了比赛,赢得不算好看,而且他们浪费机会的能力也实在令人惊讶。而让我最反感的是,他们控制球的方式,频频的回传守门员,这也太“中超”了。在节奏感的把握上,他们绝对不如德国人。
勒夫很无奈,在比赛的最后时刻,他甚至派出了三前锋,就好比把自家战车的轮子卸掉一个,腾出空间再装上一门火炮,可惜为时已晚,无法扭转败局。
几十年前看过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桥》,讲述的就是塞尔维亚人为了抵御德国人的进攻,而不得不炸掉一座美如彩虹的桥,只有这样才能切断德国人的供给,赢来战局的扭转。当游击队员如愿炸掉这座桥后,主人公深深地叹息:“那真是一座好桥”。就在今天,我们好像也看到了这一幕,铁血的德国战车,被无情的阻挡在桥的另一头徒呼奈何。而炸掉这座“好桥”的是西班牙人马伦科,这家伙把红黄牌当成了引信,然后点燃了它们。无怪乎前爱尔兰主帅麦卡锡怒不可遏的声讨:“他毁了一场比赛。”
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