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素素 于 2024-5-18 16:40 编辑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初读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上小学,当时的理解是,一定要多教孩子知识,让孩子长本领,能自食其力,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孩子青春期以后,我们之间渐行渐远,磕磕绊绊,从高中到大学,我对她不满,她对我也充满抵触。我感觉伤心,她感觉无所谓。我们之间竟然成了最亲近的陌生人,她不想跟我们交流,我们努力地去沟通也得不到回应,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前几天梦飞前辈把这句话送给我,再读一遍,又有了新的理解。父母要从心理上放下对孩子的期望,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注视、关切、控制,放手让孩子独立决策,独立生活。不必担心她吃不好穿不暖,就像放飞的风筝,线拽得不要太紧,拽的太紧风筝容易掉落,适当放松,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这个发现源于一次早睡。有时候她回来的晚,我都坐在沙发上等她回家,甚至在沙发上睡一会,等到孩子回家才回房间。不要以为孩子会感动,每次晚上回家,问她一个字都很烦。有一次,她告诉我晚上出去吃饭,我回房间早早睡了。早晨一早醒来,突然就想通了,没有等她回家,没有问她一天过得怎样,她不照样也很好吗?早晨起来,反而都相处愉快。
不是孩子没长大,是我不想退出孩子的生活,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总想给孩子当行进路上的老师。退出孩子的生活,不是空间上的,更深层次是心理上的,父母的认知也有误区,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很多,但未必是她想要的、喜欢的、能接受的。我们还把她当成小时候的样子,给予什么接受什么,她就必然不会成长,她也要有选择地接受。喜欢的就接受,不喜欢的就拒绝,更何况,下一代的拒绝来的更直接。
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所有父母跟孩子之间的矛盾都是由父母的期望造成的,我们一味地认为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就心生失望,生活是孩子自己的,我们又能左右多少呢?我们的手伸的够长,却不知自己正在干扰着孩子自己的节奏。
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时刻在干扰着孩子生活。青春期、包括青春后期,孩子很不愿意跟父母相处我们都没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她的逆反,可能没有深层次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挣脱家长管控表现出的不配合。你让我往东我就往西,你让我打狗我就撵鸡,唱反调,一是彰显自己的能力,二是挣脱父母的束缚。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太多,对她们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我们认为没有给她们太多的管束,可是我们的心思还是全在孩子身上,想的,做的,都围着孩子转。我们的眼睛,躲在暗处,时不时地盯着她,不反感才怪。她们不懂好赖吗?懂,但是她就要摆脱掉盯着她的眼睛,她要独立判断,独立行走,我们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那个人,父母的爱,就是想让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是个乖宝宝。
我们自己都不喜欢爱管闲事的老人,那么孩子会喜欢盯着自己的家长吗?我们认为自己跟老一辈老人不一样,我们有文化,可以沟通,但是我们做的,其实跟老一辈一样。老一辈老人跟孩子也没有恶意,无非就是担心你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唠叨几句,我们也很烦,常常想,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我都成年这么多年了,你还担心这担心那,管这管那的,烦不烦啊。
在孩子眼里,我跟姥姥没啥区别,都是不可理喻。我也纳闷,怎么就跟姥姥一样了呢,我明明比姥姥明事理,能干很多事情吗?我今天反思了自己,终于认识到我对孩子的不满其实都源于自己的期望太多,还觉得自己挺有理。现在想,孩子大了,家长已经做不成了,需要跟孩子平等交流了,她不想生活在父母的指导下,指挥下。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走错了怕什么,她还年轻,有时间有机会去纠错。其实我们都是在边走边纠错的路上走着。把期望放下就不难过了,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一直把她当成生活的全部,这种关注,也是我们给予的压力,让她很烦躁。
孩子一旦成年,家长就需要下岗了。
早上送她上班路上,聊了朋友家孩子的故事,相比之下,觉得孩子在身边已经很幸福了,她有点小得意,说,现在知道我很靠谱了吧?
我那个小可爱又回来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