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这才是我对《芳华》的观后感或者影评,昨天的是看过《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写的)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什么千千万万年轻军士要埋骨西夏之边的"无定河",那是因为这是帝国利益的碰撞点,王有令则军士莫不从,他们在最好的年岁成为了大汉帝国的英雄。
《芳华》提及了一场已经被遗忘的战争,一段渐渐逝去的英雄史。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三大国先后卷入与小国的"十年征战",美军接替法军卷入越南战争;1975年,美国撤军美国人从心理上分崩离析,苏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越南认为自己连美国都打败了、牛掰了开始在周边打打杀杀,1979年苏联特种部队暗杀阿明总统拉开侵阿富汗战争大幕和中国教训越南"小朋友"的战争相继爆发。所谓冷战就是非直接接触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代理人战争,所谓历史就是一部美苏中的三国史。
时代是需要英雄的,这部"三国史"也处处都有英雄。正如《我们是战士》中指挥若定的空中骑兵营摩尔中校和越军上校。正如《第九突击队》中固守山头的苏军某九连。万万岁的时代,中国人尤其需要神一般的英雄,甚至连文工团也需要。所以我们有雷锋,我们有《芳华》中打杂打仗打工无所不能的英雄刘峰,却不允许他拥抱自己喜欢的林丁丁。就连文工团本身也是军令如山的英雄团队,坚持到一线演出慰问,却容不下因刘峰下放而不想参演的何小萍。要说文工团也是作风过硬的,演出经典剧目万无一失,在裁撤解散前仍然坚持排练,却难逃时代换频的汰洗。
英雄是易逝的,如凯撒所说"伟大如我,死后也是两手空空"。虽然刘峰因为一个冲动的拥抱就变成了众人和保卫部门口中的流氓,在战斗中失去了手臂,在抗洪抢险中伤了腰,付出了英雄的代价,最终却得来了何小萍的善待和陪伴,以及萧穗子的笔触。似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英雄,注定命运如此。蝙蝠侠失去了法官女朋友瑞秋,超人永远也不能让露易丝莱恩做写写稿子、过过日子的小女人。似乎,英雄刘峰命已经不错了。刘峰平淡的说,比起沉睡于陵园的战友,哪敢说自己不幸。是啊,比起上一场战争的归国战俘,刘峰们哪敢说自己不幸。
英雄刘峰也是幸运的,面对步兵火力强于解放军、特种作战经验优于解放军的越军,他是一名手持冲锋枪的强火力步兵,而不是手持半自动步枪的一般射手。他始终如断臂男神一样屹立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像《阿甘正传》中阿甘的长官一样失去双腿,像遭遇反步兵地雷、诡雷甚至被敌我双方都有的40火箭筒直接射击命中的战友们那样,躯体支离破碎。这是一场有限可控的战争,刘峰没有像一万多战友那样,永远留在祖国西南边陲。虽然和第一滴血的兰博一样,被身处某种浪潮中的人民忽视了,甚至被另一类型的大盖帽欺负,但基本上是完完整整的回来了,至于心灵创伤,那是另一回事,不是坚强的军转干部冯小刚要表达的重点。
相对于英雄的名号,芳华其实是永驻的。很多时候,身后会有一种公平的注解。比如一个外国军人墓碑的铭文"霍华德.佩恩.库珀,美国空军中校,曾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服役,生于1930年10月7日,卒于2007年11月17日,曾获铜星勋章、军功勋章、飞行员奖章、空军嘉奖奖章,他是一个丈夫、父亲,是一个爱国者",跨越数十年,兢兢业业却又简简单单,有勋章、事业、身份、亲人伴随的人生,夫复何求。把一段最好的岁月强行推上英雄的单行道,成为刘峰一样文工团离不开、民众容不下、老婆跟人跑的英雄,这样的推手太残酷了 。就如前苏联赫赫有名的女狙击手(击毙309人)——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墓碑上书写的: “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深秋的田野。”
大多数人都有值得铭记的芳华,有几个人知道英雄这蜗牛爬动一样的缓释型痛苦。所以,那段芳华在萧穗子、何小萍这样许许多多真挚的战友眼中,是有形饱满充满芬芳和触感的。共同创造快乐,也分享痛苦,虽然战友这桌宴席也会散,但共同的芳华也许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