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星草包 于 2021-3-30 16:05 编辑
很仔细很仔细看了酸菜鱼那个“不熟”帖,里面并没有提到我哪怕一个字。这究竟要以为我很荣幸是她那些不熟的例外呢,还是人家根本就没有那心记着我?还好,这个疑惑并没有让我产生啥纠结,因为事实上,我和她根本就不熟。
我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酸菜鱼作帖说要暂离长江时心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只知道,这样的举措其实是小姑娘的任性对成熟的一次妥协,这其实很好。在有限几次通过言语已经透过言语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的观察中,这貌似天真幼稚甚至有点任性的小姑娘一直都隐约透着一种稳重,或许这是小姑娘这么年轻就行“万里路”已及身边有个亦师亦友的阿孙之功罢!正是那份隐约的稳重,让我有了乱写几句的兴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爱的酸菜鱼肯定不再是池中之物,她迟早会有跃龙门的一天的。关于酸菜鱼就冒昧出这么多了,以下我将对“我和你们不熟”说些独此一家的高见(待续)
一句“我和你们不熟”并不见得是传说中的“割袍断义,划地绝交”那样的绝情宣言,有时更可能是面对现实慎重且严肃的个人官方表达。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纷繁杂乱的人际中,能够混到“极少数”彼此能在对方心里存在的交际已经很了不起了,绝大多数充其量也就泛泛之交而已,所谓的混个熟脸真的谈不上任何成就,顶多就是大家都穿着皇帝的新装相互忽悠罢了。
正如我在回帖中提及的,熟就是不熟。其实古人早已喷过类似的口水,譬如相交淡如水啊 ,相敬如宾啊。我想,古人诚不我欺,大概是想告诉后人,无论君子之交也好,男女关系也罢,还是不熟好。事实也不断告诉我,因为不熟,彼此才能对对方保持一点新鲜感而多看几眼,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些神秘感让对方有兴趣多了解自己,且彼此也能一直维持着那份“人生如若初识”的感觉。
虽说“不熟”本来是人际中一种自然的状态,无奈人心太作,总有很多人扛着所谓情商的大旗理直气壮地为这不熟弄上一点催熟剂,于很多本来的不熟也就这样熟起来了。我一直以为, 要催熟无所谓,就看这一熟所呈现的是怎样的境况。如果这境况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我肯定会一声欢呼“熟得好”,若只是还过得去,也还勉强适应。但是,如果那境况不堪入目甚至令人恶心,他娘的,我还熟你个鬼,还是哪里凉快哪里闪罢!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然是自己虚构出来的)。话说一女人有一天问一男人,“你和某某有仇吗?”“没有啊,你怎么会这么问呢?”男人答。“可是我看你对他的态度像仇人一样。”“唉!既然你这么说,就当我疾恶如仇罢。”“可是那人怎么看都不像恶人啊,还很有趣呢!”“恶心,懂乎?”不知啥原因,男人不耐烦了。他突然发现他对女人真的不熟。“就算你讨厌那人,有必要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吗?”女人也生气了,她觉得受到了冒犯,也突然感到对男人其实不熟。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默,虽然最后双方没有在沉默中爆发,却在沉默中不熟了。
以上故事虽然简短,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所谓的人际中,谁也不要轻易就说与谁有多熟,很多时候,这样的熟真的经不起一点小事的考验的。我始终觉得,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熟不熟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关键的还是,你能不能摆出一副让人看了不碍眼的姿态并同时尊重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