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的作用真的比我想象的强大。儿子初一的时候有一次上跆拳道实战课,女教练让他和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H对打。H和我们还住在一个小区,算是比较熟悉的,她又比儿子小,水平不如那几个同龄女金刚,算是该年龄的中等吧,所以儿子肯定是让着她的,击打力度已经收到五成以下了。女教练拿着一节硬塑料条当教鞭,谁打得不好就揍谁。
H肯定是打不过,当时因为儿子把大部分力量收了,表现的还可以,敢于进攻。教练看儿子的优势不大,让儿子放开进攻,儿子知道不使出一些真本事估计会被揍,于是在空出距离的瞬间,使出滑步下劈腿,瞬间启动前滑,H反应过来的时候,儿子的脚已经砸在H的头上了,但是儿子的下劈腿几乎把所有的力量收了,只给H的头踢出了轻度位移。如果儿子用出五六成的力量打到H,她肯定是站不住的。
可是儿子前滑那一下,已经把H的妈妈吓坏了,直接站起来叫:“教练,教练,你怎么能让他们两个打呢?**力量太大了......。”女教练被家长的声音分了一下神,估计没看到儿子收力,只看到那个凶猛的前滑,于是冲上去给了儿子一教鞭,说道:“你怎么用这么大的力量打她呢?”接着教练又把H的头盔摘下来,问:“你怎么样?没事吧?”H是给惊吓了一下,质疑的说:“没事。”
H刚说完,她妈妈说到:“**,你有没有头晕?是不是头疼?......”经过反复问询,H说:“好像是有点头晕。”她妈妈又问:“你是不是不能打了?......”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下,H下场休息了。都下课了,H过来和妈妈说:“我好像现在有点头晕。妈妈,下回打实战,如果我看到**在,我立刻就回家,别问我为什么。”
下课回家,我问儿子:“你那个打头下劈腿明显没用力吧?”儿子说:“我已经全力控制了,最多用了两三成的力量。”确实,我觉得那一脚的力度打在三年级孩子头上,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