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文王 于 2025-1-10 15:44 编辑
庖丁解牛与工之侨献琴,应该如何思考?
看视频,郎咸平讲美国创新,是讲很具体的,细致的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有5%的创新就很可观了,然后一直积累,经过几百年的积累,规模就足够大。那种颠覆式的创新,可遇而不可求,属于天才型选手的成果,不值得鼓励,也无法刻意培养。最近教育系统在提高科技,其实应该是科学创新的比重,希望看到更多原创的科学理论。
张祥前火了,上了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之前就知道他,他的火,是传播技术带来的流量推动的,像个千金马骨一样的标本,仅此而已。他说空间运动,没有时间这个概念,讲的自相矛盾,空间都运动了,运动必然和时间有关系。比如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距离就是空间,空间被时间均分,就是速度。要说没有时间,那不就是没有速度,没有运动,空间还怎么个“运动”?
张祥前的思考还算可以,只能说是思考了。好比王东岳的递弱代偿,这个概念就很好,但是推而广之的物演通论,就开始跑火车了,试图解释一切,这个毛病和南怀瑾一样,没事儿就解释下基因遗传,那怎么可能呢?哪哪都不挨着。
最近在琢磨庖丁解牛和工之侨献琴,都是寓言故事。庖丁解牛为何与养生有关系?养生强调的是身心关系的协调,主要是精神的使用与养护问题,那把新发于硎的刀,最后是善刀而藏之,也就是用神与藏神的关系,掌握好用与藏,就会养生了。
工之侨献的不是琴,而是芹,美芹十献的意思,这里用了一个谐音梗,把真实意图藏起来了。这是刘伯温在哀叹自己的最终的命运结局,用而不能藏,想退隐而不得,不能像严子陵那样,忘情山水,逍遥江湖。如果能像工之侨那样,赚一大票再跑路,多好。鱼与熊掌的两难处境,终究是不能兼顾。这是作者的想象,将美好希望寄之寓言故事。
那应该如何思考,思考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收获的,一般需要整理材料,提出问题,持续不断的思考,在灵感的作用下,偶有收获。这样就很好了,也不能什么都去解释一下,每个个体都是有限的,能解释一切的理论,历史上已经太多太多了,不需要过多的归纳,归纳只是沿着历史上溯到源头,掌握这个技术就可以了,时不时的梳理一下历史,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演绎,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猜想,不断地拓展,争取接续前贤,推动理论往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