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因为写《大地》曾经受过鲁迅和胡风抨击
《大地》成为全美最畅销的书籍,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风靡。赛珍珠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大地》也被编排成电影剧本。电影在纽约上演,女主角还因此获奥斯卡金奖。 1938年,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描述,真实而丰富,跨越种族的距离,她激起了人们对这类人乃至整个中国的同情心,是人类伟大的艺术体现。 据统计,赛珍珠的《大地》一共印发了七十多版次,多达几百万册。人们对赛珍珠的关注渐渐多了起来,她的其他有关中国的作品也被世界人们争相观看,一时间赛珍珠成为美国作家之首。 得奖后引发争议 赛珍珠得奖后,她的作品《大地》包括她本人都受到很大的非议。在美国,赛珍珠受到主流文化的抵制。首先女作家在当时很受排斥,其次在那些文学大家的眼里,赛珍珠的作品并不是那么精彩,他们认为赛珍珠能获奖也只是因为作品题材与当下环境相呼应。 赛珍珠不但在美国受到了嘲讽和攻击,在中国也有很多文人作家对她的作品和她本人有很大的意见。 巴金曾经公开说对赛珍珠没有好感,不论她有没有得奖。胡风对赛珍珠的《大地》保持正反两方面态度,这本书让很多的欧美读者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但也提高了他们对中国的误会。 鲁迅对赛珍珠的批判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鲁迅并没有因为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盲目吹捧她的作品,他对赛珍珠的《大地》实在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一丝的愤怒,他认为赛珍珠刻意丑化中国传统农民,这根本不是事实真相。 鲁迅相信,中国的事情,中国人来做才可以,因为立场和视角不同。虽然赛珍珠很热爱中国,但从她的作品中,鲁迅看到了仍然是一个外国传教士的角度,这就不得不让人去质疑赛珍珠作品中,对中国农民描述的真实性。 鲁迅对赛珍珠开展了猛烈地批判。他觉得赛珍珠并不了解中国,她看到的不过是一些表面的现象,要想看清历史的真相,还得中国人自己来做。 受到批判的原因 赛珍珠虽然在中国长大,但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没有进入中国的环境,又怎么能完全地了解中国呢?赛珍珠从小看到了很多中国的小说,解锁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文学,虽加深了她对中国的了解,但另一方面完全西方的家庭环境教育,也让她多了一些西方视角和叙事手法。 她对中国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一层屏风之前,对中国农民的描述真正没有像鲁迅那样贴切、一阵见血。赛珍珠始终隔着一层纱去看中国。 再者,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让赛珍珠更了解西方人的口味,她知道怎样描写能激起西方人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对其他国家的猎奇思想,这也是美国主流学者对赛珍珠嘲讽抵制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