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娱乐家园 善的二元矛盾性及中庸/转帖
查看: 164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的二元矛盾性及中庸/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9-2-22 1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无弦风 于 2019-5-3 09:53 编辑

善和德在中国古代都是非常模糊的一个词。善在纯粹的道德层面和技能层面,都是成立的。德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向他人施予善;二是自己拒绝过多的利益,拒绝占用过多的资源,这也是德。前者多用“仁”概括,后者多用“义”来概括。但“仁”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广义上更代表了一种道德觉醒状态,和一种具有一定相当高度的清晰的道德分辨能力。鉴于这种模糊的状态,要全面的理解一些观念,就要兼顾它的各个方面,同时看到它所存在的内部矛盾状态。然而,正是因为存在的这种内在矛盾,才推动“善”不断的往前发展。

善在道德层面有一个定义:“可欲之谓善”。这里的善,不是对行为的评价,而是对事物属性的评价。换作通俗的说法,即是“利”。事物具有的本身的善,被人所取,则人得其善。这是善所表面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本身也蕴含着“恶”。因为这种资源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你获取了,别人就不能获取了,所以是不善。同理,自己将本来自己能取得的外物的“善”,让出去,施予出去,这对别人来说是善。但对自己来说是不善。这也是一个二元矛盾。至于从总的方面看是善,还是恶,那么就要看急需的程度,所以有君子周急不周富的说法。

《论语》里有“克己复礼”。克己是说将自己可得之善,让渡出去,而不要贪婪。复礼,是说要掌握取的分寸。礼,有待遇与名分对应的含义。如果越过等级去做,如祭祀,又如获得高一等级的待遇或权利,则曰非礼。在取与予之间,礼让“取”保持克制,仁让“予”表现德行。德与礼之间,又有一定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又取与予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只有更多的予,作出贡献,从名分上才可能更多的取。反过来,更多的取,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更多的予。否则,拿什么去予呢?能博施于民,这是圣的境地,但还留下两个问题:哪些人应得,应多得?那些人应得些什么?显然,周急不周富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

古来多言德与福的关系。王船山更进一步言之曰:“德肖于知,知虚而征于实;福有其能,能实而行于虚”。德虽然虚,但它来自于实,亦致福。因此,作为恰当好处的中庸,要做到步步时中,的确是非常难的。然而,知其善之所止,虽善为虚位,其所弋获却是扎扎实实的。

文字来源网络,链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9-2-23 00:03 |只看该作者
沙个发~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2-23 00:03 |只看该作者
转帖,题目注明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2-23 20:3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19-2-23 00:03
转帖,题目注明一下~

一看就是转帖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2-23 20:5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2-23 20:56 |只看该作者
善,好矣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2-23 21:2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你怎么理解中国古人讲的中庸二字?
我转此帖,我原以为作者会继续谈中庸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4-27 22:2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这篇是知白守黑的博文。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4-29 13:49 |只看该作者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4-27 22:27
这篇是知白守黑的博文。

知白守黑,这个名字不错。可是关于他对中庸的理解,不敢苟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4-29 14:2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19-4-29 13:49
知白守黑,这个名字不错。可是关于他对中庸的理解,不敢苟同。

他的上一篇。
奉《中庸》  2019-02-09 22:12 星期六

近读《大学》、《中庸》,解意之。闻蒙培元先生视频之论中国哲学,乃在体验之,而非认知之。闻康德论实践理性,所读尚脞,然从物及性,此哥白尼之转向,乃自康德始。又克尔恺廓尔之哲学,乃力扭黑格尔之群体,倡主观真理说,深以为然。呜呼!因及吾国之德,乃就格物之意,大觉会心不远,非吾曩昔所谓澄也,非曩昔所谓悬置也,又有深感焉。

《中庸》,其为至德矣乎!至善难,然亦可有为。神鬼格,其感而知天。小由至大,由本至末,虽迩而远,虽浅而深。德泽在乎此,而推乎彼。其境不可思议。呜呼,此所以为诚矣,至诚无息矣,至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4-29 14:3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当时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守仁评价特别高。
我觉得他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质疑朱熹之格物致理,用实践去检验格竹子七天七夜。寻找理归于何处,应该是一个做学问的态度。
知行合一;致良知。
有济世之才,也有创立哲学理论之学。
另外,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心理学之根基。
朱之“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对此批驳,认为人欲仍天理。也意味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4-29 17:37 |只看该作者

这文得静下心来慢慢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4-30 10:0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5-3 09:5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一种善,甚至至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