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8
|
嗬,这老太太嘿~~~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我爱花香不爱花 于 2024-5-12 13:01 编辑
写在2024母亲节 标题是句北方话,而我的母亲则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标题如果翻成沪语,应该是:哦哟,真呃叫声侬姆妈呀~~~~~~ ![]() 我母亲上有一兄,下有一弟,所以她其实算是独养女儿,虽然那时清苦,但从小家里也是娇惯的。 母亲是非常传统的江南小家碧玉型的女子。身材瘦削,娇小,且体弱多病。 生了我之后,更引发了严重的心病脏,肠胃功能也极差,不吸收易腹泻。 所以,我父亲生前,是一点家事都不让她做,好外婆更是冬炖补盅,夏递蒲扇地跟着,照顾着。 父亲离去时,我才十几岁。母亲除了伤心,唯有咬牙和外婆一起为我撑起破损的天空。 我一直记着那时的上海家里还没通煤气,需要买煤饼,生炉子做饭。 那年,那一板车的煤饼,母亲在前面拉,我和外婆在后面推。怕母亲太累,我又不时地去前面帮着拉车,留外婆一人在后面推。 就这样,外婆,母亲和我,我们仨一路扶持着,守候着,从苦痛逐渐盼到了甘甜。。。 日子越来越好,母亲的身体也比年轻时好了许多。或者说,是她的意志变得坚毅了。 她从小鸟依人的女子,变成了我强大后盾的妈妈。 母亲孀居多年,不是没人来试探过,但都被她回绝了。 原因有二:一,不想女儿受一点点继父的气。二,不相信能再找到象我爸这么好的人。 我出国后,母亲是寂寞的,幸有家里的阿姨相伴,外有几个要好的姊妹淘一起聊天唱戏,打发时光。。 我们家以前那个阿姨,绍兴人,跟随我们有十多年了,那时外婆还在。和母亲相当投脾气,做菜口味也得了我外婆的真传,样样称心,处得如同家人一样。她称我母亲为:娘娘。对我则直呼小名。后来,年纪渐大,她儿子要她返乡养老,就回转了绍兴,到现在还和我们依然有联络。 现在的这个阿姨,是安徽人。她是在疫情前,隔壁邻居介绍来的。起初,我母亲很不习惯。 因为语言不通,阿姨说的话,我母亲听不太懂,必定要她慢慢说,揣度着才能知六七。 做菜更是不行,阿姨喜欢做辣味,或重口味的菜,而母亲因为心脏不好,吃得清淡。 就这样磨合着,母亲私下和我埋怨着,,,疫情来了。 一晃,四年过去了。去年秋天,我疫情后首次回沪,才见到这位安徽阿姨。 阿姨不善言辞,身材微胖,只比我大十岁,儿子居然已经三十了,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更让我吃惊的是,阿姨一见我,居然嘟嘟哝哝地告诉我,我母亲救了她的性命,她很是感激。 我自然听得云里雾里,转头询问母亲,我妈这才告诉我。 疫情期间,上海还没被封控时,有一天阿姨突然发病,痛得在家打滚,后来医生诊断是肾结石。 当时,我母亲吓坏了,看她这么痛,不能见死不救,可那时的救护车很难打到。 于是母亲去和隔壁邻居商量,把她家老太太的轮椅借来,和邻居一起用轮椅推着阿姨去了瑞金医院。 急诊,打点滴,三天后,阿姨就又活蹦乱跳,直到现在。 母亲怕我担心,一直瞒着,没敢告诉。因为那时我每天微信视频,第一句话总是叮嘱她,别开门,别上街,别和陌生人说话。 我听得后怕连连,看看母亲的瘦削,再看看阿姨的茁壮,问:你就这么地把她推去医院的???你也不怕你发心脏病,你也不怕感染新欢病毒,你,你,你。。。万一有事,我怎么办? 母亲嗫嗫:我戴了两层口罩,我也怕啊,可是,我不能见她痛死呀。而且,邻居也很好,也和我一起见义勇为了。 好吧,老妈,干得漂亮! 转头,我对阿姨道:那你今后确实要对我妈好点,她当时可是豁出了性命,救你的。 阿姨猛点头,我们三个哈哈大笑。 哦唷,姆妈~~~我真呃要叫侬声姆妈呀~~~ ![]() 我为我有这样一位,贤德善良的母亲骄傲!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