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文化的一些遐想
文/楚才
我没有去过沈园,却写过几篇沈园情愫的杂感,我没到过杭州,同样写过断桥故事的感叹。我没游览过承德,却想写一写山庄文化的遐想。
满清在取得全国政权后为巩固政权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修围场,搞狩猎大约是其中之一。大批的八旗子弟在和平年代里疏于训练,满清皇族的初始设计是好的,那就是在北京的大后花园每年一度举办全军运动会,定期定地定人,想让白山黑水之雄风永远延续下去。
木兰围场就是运动场地,也是实战军训基地。浩荡皇族在去往围场的路上建了几座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是其中之一。可能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能是在山庄住宿非常的舒适,山庄名气越来越大,慢慢盖过了其他行宫而成为颇具特色的皇家夏季行政中心。由此山庄文化得以形成并延续,并影响了后世的夏季消暑习惯。
但我观察山庄和围场的路线,怎么都觉得是一种退守和龟缩。满清起事之初是和草原民族蒙古人结盟的。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靠近故乡那一块。在冷兵器时代,如此想法与思维是靠谱的。营建几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这思路当然不会出现在皇家言论里,但从后世的蛛丝马迹能分析出一二来。
咸丰帝死在热河,慈禧出逃也是从山庄始发。在遭遇重大历史变故之时,最高领导人身在何方?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变通。至于避暑不避暑可能还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个狡兔三窟之所。满人深得汉文化的精髓,在山庄文化一事上表露无遗。但满族人整体思路是退却的,每年消耗大量人财物,为的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会。这个其实没一点卵用。
表面工程,政绩工程搞多了其实就是劳民伤财,除了消耗国力,剩下的就是影响国运了。木兰围场的投入使用,不知道可以比拟多少个高尔夫球场,杀几个动物,排几个马阵,还真顶不住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
其实不重视民生,搞再多狡兔三窟都没有用。民心背向是关键,慈禧宁付外人不予家奴的国策,确实又冷了汉人的心。三百年不长也不短,但任何的政治高压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从山庄开始,最后一个王朝走上了女人干政的道路,这是一条不归路。
2018.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