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翻东坡诗词赏鉴和汉魏六朝诗鉴赏
得出过一个心得
从四字体到五字体
基本还是赋比兴的路子
越往后
越爱用典。
幸亏不用考试。
所以一些典故泛泛而知就好了。
不用专门拿小本本记下来。
因为这个不爱动脑的习性。
一个老兄总说我没文化。
劝我多读书。
比较地不服。
但还是会照着人指点去看。
然后就会了解到曹雪芹的潇湘馆给林黛玉。
是因为凤凰只吃竹子结的果实。
有凤来仪。
还要去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
陪房和通房。
再看宝玉和袭人的对话就不是普通的少爷和丫鬟的口气。
分明是二十啷当的已婚男子的口吻。
不是有奸情的意思。
也不止是停留在初试云雨的阶段。
这一章看得好恶心。
完全没有了十三四岁少年郎的纯情。
用典故就是这样说给知道的人听。
射覆玩起来。
但我真的很不喜欢用典故。
因为要做到你知我知方知。
看邶风新台的时候
简直是。
脱离了注解就完全不懂。
嬿婉我懂。
得我戚施又是个什么卵意思。
就好气。
读的书还不够。
所以,现在基本只看快餐一样的言情小说。
图的就是心情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