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请友人小酌,席间杯觥交错,正是吹牛好时光。我始终保持着尊古薄今的一贯作风,少不了吹捧几番儒释道。友人不含糊,南大中文系的,随口举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针砭封建制度,抨击儒家学说。
本学问自是好为人师,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当即耳提面命滴授课。
刑不上大夫,历来被解读为士大夫们有免受刑罚的特权。其实,这种解读是个大错误。当然,还有另一个错误的解释,大概是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还是其他什么节目上,将刑不上的上解释为避免避开,礼不下的下解释为拒绝。这纯粹为解释而解释,毕竟有一句更硬气的话言犹在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钱文忠知道前者解释不对,但又不谙其意,百度也都是第一种看法,于是乎只好硬凹了一个。
那么刑不上大夫原意到底是神马,其实很简单。即不要用法律去要求士大夫阶层。法律是什么,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犯法,不等于他很道德。因此,如果仅仅用不犯法这种低要求去要求士大夫,朝野之上,岂不是一派道德沦丧。刑不上大夫,是指要约束士大夫们的道德水准,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追求道德上限,而不是仅仅不触及道德的下限,法律。
理解了这句,那么礼不下庶人就自然明了。很明显是讲不要高标准要求普通老百姓,这与严格士大夫道德规范正好对仗。
于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我们不能以不犯法就可以来要求士大夫阶层,那太low了。对他们要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制约,让他们的行为,都成为表率和楷模。我们也不必对普罗大众提更多的道德规范,反倒是他们不犯法就可以。法无禁止即可为。
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做出如此精辟的分析和阐述。而当今社会似乎依旧不曾彻底遵循古训,岂但不循,连个百度解释,都错的离谱。再过几代,还有人能正确理解古语的奥义乎?本学问厚古薄今,看来还是做得不够啊。
听完我侃侃而谈,友人关了百度,点根华子,眺望远方默默思考状。
我则满腹寂寥。唉,学问太大可咋整,四海无人对夕阳啊。
|